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靖难之役燕军南下

靖难之役燕军南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17 更新时间:2024/1/4 13:18:05

三年(1401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

《明鉴纲目》卷二:有以中官奉使侵暴为言者,诏所在有司系治,于是中官密遣人赴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

《明鉴纲目》卷二:会诏有司系治中官奉使之不法者,先后奔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乃慨然曰:“频年用兵,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反顾矣!”道衍亦力劝燕王:“毋下城邑,疾趋京师,此批亢𢭏虚之策也。”遂定计。

十二月初二日,燕师复出。十二月十二,到达蠡县(约在保定以南50公里)。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于是燕军南下(路线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进山东),并长驱直入。正月十二日,燕军在馆陶渡河;正月十四日,燕军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再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陷沛县(今江苏沛县);正月三十日,燕军先头部队到达州。

《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二月)乙卯朔。 丙寅,上率师南征。 壬午,驻师蠡县。 四年正月甲申朔。 乙未,由馆陶度河。 丁丑,师至东阿旧县,攻城不下,力战拔之,斩首三千馀级,生擒其守将。 戊戌,攻拔东平,擒指挥詹璟。 庚子,攻拔汶上,擒指挥薛鹏。 庚戌,师至沛县,守将以城降,知县颜伯伟不出,为我军所杀。 癸丑,师至徐州。

建文帝见燕军再次出动,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令驸马都尉梅殷(建文帝的姑父,顾命大臣)任总兵官,镇守淮安。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初一,建文帝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废周王)召回南京。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明鉴纲目》卷二:冬十二月,诏驸马都尉梅殷镇淮安。

《明通鉴》卷十三:建文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于蒙化,居之京师。命魏国公徐辉祖率京军往援山东。

建文四年(1402年)二月初一,南军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朱棣派兵袭击南军饷道后,二月二十一日,燕军击败徐州的出战军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

《明通鉴》卷十三:二月,甲寅,何福、平安、陈晖军济宁,盛庸军淮上。燕师谋断饷道,遣番骑款台率十二骑前觇,至邹县,遇南师转饷卒三千人,款台大呼,驰入其阵,曰:“燕王大军至矣。”转饷卒惊溃。甲戌,燕师攻徐州,城中兵出战,败绩,闭城而守。

标签: 靖难之役燕军南下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的灵壁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灵壁之战

    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以北)。 《明通鉴》卷十三:三月,甲申,燕师趋宿州。壬辰,次涡河。平安见到燕军一路南下,带兵来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只得退回宿州。《明通鉴》卷十三:丁酉,平安率步骑四万蹑燕军

  • 靖难之役燕军渡江进京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渡江,燕王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明通鉴》卷十三:己丑,燕师下泗州。王谒祖陵,赐父老牛酒。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 《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金川门之变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南军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南军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无论历史对这次叛乱记载的多么冠冕堂皇,其实质就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谋权篡位。其实靖难之役爆发前,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就已经跟建文帝提过醒,说朱棣会谋反。但建文帝就是不听,结果这位皇太孙的龙椅还没有坐热呢,朱棣果然率大军打了过来。靖难之役初期,

  • 靖难之役时没有造反的藩王在干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藩王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死深感悲痛,可他还是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本身并没有帝王的那股狠劲,在关键的时候不痛下杀手,在可以缓缓做的时候却又太过着急,这点在打仗和削藩上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朱允炆甚至在与朱棣打仗的时候下过“莫伤我叔叔”这个命令,这个令下属束手束脚的命令也下得出,真是令

  • 靖难之役有四十万大军的梅殷为什么按兵不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朱允炆,朱棣,梅殷

    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才扫平四方,并且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明朝政权。为了稳固明朝的统治,他将自己的儿孙分封为藩王,分别驻守在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并且这些藩王有讨伐朝中奸臣,举兵清君侧的权力。朱元璋原本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太子朱标,奈何朱标在朱元璋之前就病死了。朱元璋无

  • 靖难之役后朱标子女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早在9岁时就被立为世子。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不仅悉心教导,还请宋濂等名儒授其经学。朱标从很早时候就开始跟着皇帝老爹处理日常政务,十几年的经验,这不是儿子朱允炆,也不是四弟朱棣能比的。朱标不仅有能力,而且在朝野上下深得民心。每当老爸举刀砍人

  • 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时候为什么让士兵在城门口扫地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这段前后长达100年的历史除了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比如刘关张,吕布,曹操,周瑜等等人物之外最精彩的就是一场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比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凭借手上5万大军击败袁绍30万大军后鲸吞河北,成为天下间最强大的诸侯;比如赤壁之战时刘孙联军可以凭借一把火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烧成灰烬

  • 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为什么都是胜少败多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御驾亲征

    战争,是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会面临的事关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虽然说起来人人都了解“兵凶战危”,但国与国之间永无停歇的疆域土地之争、资源利益之争、乃至国家内部的皇位之争,都会引爆一场局部或大规模战争,怎样更好地保家卫国,击退敌军侵犯,是每个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问题。古代皇帝们组织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不

  • 宋朝军队为什么总是被辽国压着打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

    战争的失败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笼统地看,我们可按“天时、地利、人和”三类来归并。先看天时。宋太宗的对手辽,当时已是一个拥有比较完整之官僚系统和日臻丰富之经济格局的封建邦国,其社会发育程度要远超过往中原王朝的北方强邻。再加上辽人以马为富,以兵为强,所以宋太宗很难能在军事上能对辽人构成宏观优势。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