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锦大战中,洪承畴为什会输的一败涂地?

松锦大战中,洪承畴为什会输的一败涂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3/12/7 0:56:03

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不少优秀军事指挥官,其中洪承畴要算是里面的佼佼者。

洪承畴家境贫寒,早年曾帮母亲卖豆干为生。后来在亲友的资助下,才正式开始了求学之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3岁的洪承畴在殿试(科举考试最后一关)上发挥出色,取得了二甲第十四名的成绩,赐进士出身。此后,洪承畴历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文弱的书生将来会成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

崇祯二年(1629年),陕北地区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一年七月,起义军进攻韩城,时任陕西督粮参政的洪承畴主动请缨带兵出战。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只好同意让自告奋勇的洪承畴去试一试。结果没想到洪承畴第一次带兵出战就以少胜多,击溃了农民起义军,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振。从此,洪承畴就开始了半生的戎马生涯。

从崇祯三年(1630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率部转战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地镇压农民起义军,并取得了辉煌战绩。洪承畴本人也官至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成为明末最负盛名的封疆大吏。在洪承畴及其同僚的围剿下,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其中后来推翻明朝的“闯王”李自成在此时被打的只剩下18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关中形势略为好转,明朝和北边满清的战争形势却日趋严重。当时满清兵强马壮,多次突破明朝边境进入内地烧杀掳掠。在满清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崇祯皇帝只好把洪承畴调往北方,防卫清军。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和洪承畴命运的决战开始了。清军出动主力包围了锦州城,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求援。朝廷下令由洪承畴担任主帅,率领八位总兵,合计十三万兵马,向锦州进军,“松锦大战”由此爆发。

不过,这一次洪承畴没能延续他的辉煌。在经过长达两年的对峙,决战,困守之后。松锦大战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一生经历过大小战事无数,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完胜对手,为何这次的松锦大战会一败涂地呢?

首先是他所面临的对手不同。以往洪承畴交手的对象都是农民起义军,这些起义军部队虽然人多,但是无组织无纪律,首领的个人能力也很普通,所以洪承畴在和他们交战时自然游刃有余。而清军的战斗力却比明军要强很多,清军将领个个久经沙场,骁勇善战。在兵力相近的情况下,明军想要在双方对攻中打赢清军,那就只能期待出现奇迹了。

其次是决战时机不对。在战事进行初期,明军、清军各有死伤,由于清军野战能力远胜于明军,所以洪承畴不敢冒进,而是下令让大军驻扎宁远,择机出战。不过,当时明朝所面临的环境已非常恶劣,国库中空空如也,十三万大军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饷,对朝廷来说这几乎成了一件不堪承受之重。因此,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不断催促洪承畴早日出击,速战速决。在朝廷的压力下,洪承畴只好被动选择率明军主力与清军进行决战。清军利用机动力强的优势,包抄后路,截断明军粮道,结果使得明军军心大乱。

最后,明军指挥混乱则是导致松锦大战一败涂地的关键原因。原本洪承畴作为蓟辽总督和明军主帅,应有节制全部兵马的大权。可是辽东监军张若麒却以监军身份不断干预指挥,直接导致明军在阵前出现重大失误。在粮道被断之后,明军士气正旺,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这里又出现了意见分歧。最后大家商定好时间决定分批撤回宁远,大同总兵王朴却因贪生怕死,率部先行出逃。结果使得原本精神就高度紧张的明军将士一溃千里“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因此,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松锦大战彻底失败就成了定局。战后,洪承畴被满清俘虏,并在不久投降。后来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中,洪承畴指挥清军连战连捷,被世人称为清朝入主中原的“指路明灯”。

标签: 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马超:五虎上将中最惨的将领,妻子被霸占全家都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超,三国,历史解密

    说到马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位列五虎上将中。在刘备大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便是这样,他的人生遭遇却是非常的惨烈,戎马一生,最后去世时年仅47岁,为什么呢?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起初是在曹操的麾下卖力。但是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最后给他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万般无奈之下,最后投降于刘备,相比其他四位虎

  • 她是朱由校的养母,操控皇帝还想控制朝政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由校,明朝,野史秘闻

    万历四十八年,当了将近半个世纪皇帝的明神宗终于驾崩了,隐忍了十九年的太子朱常洛也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登基继位。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明神宗的丧期都没结束,明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皇帝也驾崩了,连年号泰昌都没来得及改。这样,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就是新任的明朝皇帝。然而,此时的群臣,却很难见到朱由校,更不用

  • 张惠死后,朱温有着怎样的转变?他为何会被亲儿子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朱温,即梁太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他在位六年,最后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梁太祖朱温卧病在床,三子朱友珪带500牙兵闯入,朱温大骂:“我早怀疑你会反叛,后悔没早点下手杀了你,你竟要弑父?”儿子瞪眼对骂:“你这乱伦的老畜生,

  • 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为何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鸿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时期的“位号既明,等威渐辨”;顺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议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间才“典制大备”,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明确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 松锦大战崇祯皇帝是怎么操作的?做了哪些决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松锦大战,明朝,战史风云

    在大明朝崇祯时期,关外的满清皇太极接过了他老爹反抗的大旗,继续在关外进攻关宁防线,只不过他的攻击力度不太大,他正忙着建立满清,而在大明的关内,李自成等一大批的人也在忙着起义,他们这些人手里都有着几十万的大军,相对而言,大明就有些尴尬了,手里往往都只有几千几万人来对抗起义军,满清的关外大军和大明内部的

  • 蒙古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 他们究竟是怎么败在朱元璋手里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朱元璋,历史解密

    历史上,元朝的蒙古人凭借着自己几乎无敌的骑兵,打下了宋氏的江山。不仅如此,他们还征战四方,铁骑踏遍了亚欧大陆。当然,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皇帝昏庸,国内混乱,早已脆弱的不堪一击。又因为多年的重文轻武,导致军力孱弱,在遇到猛如猎虎的蒙古骑兵,自然是毫无抵抗之力。蒙古骑兵可以说一战成名,其威名几乎

  • 8岁儿子登基,母亲想当太后却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衎,汉朝,野史秘闻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驾崩,19岁的太子刘骜继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称帝之时,汉元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宦官势力极其庞大,为了制衡宦官,汉元帝出了一个损招,用外戚对付宦官,于是,太后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王莽更是年仅24岁,便进入中枢为官。公元前18年,汉成帝将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

  • 樊哙:西汉相国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风云人物

    樊哙,西汉时期开国元勋、军事统帅,担任过大将军、左丞相的职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后随刘邦四处征战,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使刘邦得以脱险。公元前189年去世,谥号武侯。人

  • 想成为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刘娥到底又是什么出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想要皇后需要一个好出身,而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曾因为出身寒微,数次被群臣反对立为皇后。刘娥的到底是什么出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初宋真宗赵恒提议立德妃刘娥为皇后,遭到以赵安仁为典型的部分大臣反对,理由是“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说

  • 提起历史上的柏壁之战,李世民如何绝处逢生、以弱胜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壁之战,李世民,战史风云

    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评书、影视中,白壁关之战都是一场重头戏。在这场大戏中,李唐阵营的秦叔宝与刘五舟(即刘武周)阵营的尉迟敬德上演了一场龙争虎斗。结果,秦、尉迟双方“三鞭换两锏”,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更是英雄相惜,促成了尉迟恭加入唐营,一片其乐融融大团圆。白壁关之战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