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陈胜吴广选择在大泽乡起义只是巧合吗?起义地点怎么确定

陈胜吴广选择在大泽乡起义只是巧合吗?起义地点怎么确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4/2/2 10:50:49

就秦帝国的历史来说,应该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朝了。不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北却匈奴,南征南越的地缘扩张,已是非常难得了。这些连续不断的战争,和那些浩大的工程之所以能够实施,所依靠的其实是诸侯国们数百年来所积累的资源。以胜利者姿态成为中央之国之主的秦人,当然有权力这样做。只是相比于六国各自都有的,数百年的历史来说,新生的帝国毕竟太过于年轻了。

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真正的安全期是在大部分的人民和精英阶层都出生在这个国家。换名话说,只有当那些前朝的遗老遗少们,被自然淘汰掉,换代的民众都有了新的国家认同感后,王朝的稳定期才会真正到来,这和所谓的“三代培养贵族”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看,秦人在学习统治中央之国的政治技巧上,反倒没有周人做的好。

经历过那么多年残酷战争才得到天下的秦人,当然也是会想办法防止那些前朝遗民危害新生的帝国。他们所做的一项重大决定,就是把六国的贵族,都集中到咸阳居住,以便于监督管理。

问题是,真正感受到压力的,并不只是这些贵族。那些底层的百姓,同样无法适应秦人那种以法家理论武装起来的,准军事化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这个农业社会来说,一个新生的王朝通常只要整合好了上层建筑,就不会遇到问题;但如果你不去试图大幅度的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那么你的麻烦就来了。秦人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就让他们的帝国很快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最先给帝国制度麻烦的,是两个对我们这些接受过基本教育的人来说,非常熟悉的人。我想只要是学习过小学历史的人,都应该对陈胜吴广之名熟的不能再熟了。如果你来自海外,碰巧又对历史不感兴趣,也不要紧。只要在天涯泡上一段时间,也会经常听到一句话:“现在的中国就差两个人了”。不管你之前清不清楚这两个人,现在心里肯定都想到他们是谁了。那么恭喜你,答对了。这两个人就是陈胜、吴广(肯定不是陈水扁和吴淑珍啦)。

陈胜、吴广的那次“起义”,之所以在我们的教材中定位这么高。是因为它被定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在此之前,也并非没有类似的举动,只不过既然我们的历史把秦朝作为“封建”时代的开始,那么之前的“起义”的主体当然就只能是奴隶了。这种硬生生的用西人的方法,来套用中国历史的情况,自然是非常不严谨的。只是我们这里所关注的,不是这些学术问题了,所以也就不展开了。

抛开套在陈、吴二人身上的阶级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倒也算得上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毕竟秦人当时的高压统治,已经无法让他们成为“义”的代言人了;而诞生出“揭竿而起”这句成语“大泽乡起义”,在当时也的确第一个在秦国外强中干的身体上,撒开了一道口子。正是有了这道口子,那些六国故地纷纷而起的“义军”,才最终葬送了始皇帝千秋万代的梦想。

秦末楚地主要义军示意图虽然在我们学习的历史当中,陈胜、吴广的名字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陈胜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在那次看似偶发的起义事件中,所隐含的是陈胜超出常人的政治头脑,以及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判断。我们知道,在正史的解释中,所谓的“大泽乡起义”,是由于陈胜、吴广以及900余人被征发至燕山南麓的“渔阳郡”戍边,在行至“大泽乡”这个地方时,由于暴雨冲毁道路,延误了行程,而引起的民变。无论是史记,还是后来的阶级论,都认定事件的直接原因是按照秦朝法令“失期,当斩”。不可否认,就当时被鼓动的900余人来说,应该是相信这个判断的。因此才会在陈胜“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鼓动下,揭竿而起的。问题是秦朝的法令虽然严格,但对于雨水阻隔这种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误,是可以免除处罚的。这一方面应对古人顺应天时的基本态度,也符合立法的原则。作为带队的屯长,陈胜并没有理由不知道这点的。

标签: 陈胜吴广选择大泽乡起义只是巧合地点怎么确定

更多文章

  • 史可法守扬州 史可法遇到什么挫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可法,扬州,遇到,什么,挫折,清朝,虽然,迁都,北京,是在

    清朝虽然迁都北京,可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所以,多尔衮下令向南方进军,以便彻底扫清明朝的残余势力,实现在全国的统治。这时候,南方的形势也很紧张,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和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江南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明朝的陪都南京,自然成了政治中心。在这里的文武官员们商议拥立新皇帝的

  • 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大泽乡起义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泽乡,起义,败的,历史,教训,意义,陈胜,吴广,起义,中国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大

  • 陈胜吴广的阴谋 大泽乡起义是场骗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胜,吴广,阴谋,大泽乡,起义,骗局,陈胜,吴广,他们,90

    陈胜、吴广和他们900多人的兄弟,因为天降暴雨,不得不在大泽乡那地儿歇着,这么一呆,耽误去边疆戍边,朝廷的律法不答应,按照陈胜的说法,犯这事儿,要被拉出去砍头。反正是个死,这帮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造了反,拉起大旗,攻城拔寨,另起炉灶。上过中学的人对大泽乡起义的前因后果,都很熟悉,没啥说的,这是一个典

  • 二百七年几年间为何丢失的领土大部分在东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二百,七年,年间,为何,丢失,领土,大部,分在,东北,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现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明确写明的清政府至民国期间丢失的领土有15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速发展,各种史料的不断发掘,人们逐渐的发现其实领土远不止150万。网络上现

  • 熊秉坤对武昌起义有什么贡献 熊秉坤的主要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熊秉坤,武昌起义,什么,贡献,主要,熊秉坤,武昌起义,关系

    熊秉坤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没有熊秉坤的组织和领导,那么当时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清政府的统治也便不会如此快的被推翻。所以说,没有熊秉坤或许就没有当时的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也让熊秉坤的名字迅速传遍中华大地。当时熊秉坤发动武昌起义的背景是这样的。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士都不满清政府

  • 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战国,时期,长平,之战,赵国,胜率,大吗,战国,末期,可

    战国末期可以说是秦与赵的争霸史,在历次交战中,赵国取胜的记录还多于对方,而赵与秦此消彼长的分界线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

  • 武昌起义与熊秉坤有怎样的联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昌起义,熊秉坤,怎样,联系,熊秉坤,武昌起义,关系,十分

    熊秉坤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没有熊秉坤的组织和领导,那么当时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清政府的统治也便不会如此快的被推翻。所以说,没有熊秉坤或许就没有当时的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也让熊秉坤的名字迅速传遍中华大地。当时熊秉坤发动武昌起义的背景是这样的。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士都不满清政府

  • 隆兴北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隆兴,北伐,最终,结果,是什么,隆兴,北伐,结果,生在,宋孝

    隆兴北伐的结果隆兴北伐是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即1163年,战争的双方是南宋军队和大金军队,这场战争是南宋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兵的一次战争,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最想恢复宋朝原来的国土的一位皇帝,但是由于南宋的军队不争气,最终只能是与大金进行议和,达成了隆兴和议。下面详细介绍

  • 五胡乱华三百年的动乱和血腥 只因贾诩一句话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乱,三百,年的,动乱,血腥,只因,贾诩,一句话,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同时董卓受何进密令又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怒斥南迁论的太监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土木,堡之,明英宗,被俘,怒斥,南迁,太监,土木,位于,中国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统十四年六月,(1449年)是改写明朝历史的惊魂之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数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