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BC684年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BC684年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4/1/21 18:56:33

周庄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鲁庄公发兵抗御。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及闻庄公所答准情度理断诉讼,方视为“中心图民”(《国语·鲁语上》),必能得到民众支持,具有制胜之本。乃自请随同庄公出战,参与指挥。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两军相对推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反常之举而疑虑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此战,曹刿知彼知己,正确运用“后人有待其衰”(《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的作战指导原则,采取敌疲而后击的战法,成为后发制胜的著名战例。

标签: 长勺之战

更多文章

  • 长勺之战的过程简介:齐鲁长勺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同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

  • 长勺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长勺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胜败原因策略方面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

  • 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 夷陵之战死了多少武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甘宁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惨被对整个蜀汉而言是不可估量的,大多数认为此战失败,蜀汉也由此失去了一统三国的机会。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多少著名武将?甘宁又是被谁所杀?夷陵之战甘宁被谁所杀甘宁夷陵之战时身患重病,但仍坚持前往前线,与五溪番王沙摩柯 的队伍遭遇,被蜀国蛮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此后逃到一棵大树下坐着

  • 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 马陵之战背景故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那么马陵之战交战方都有哪些国家?马陵之战的交战方是:齐国、魏国和韩国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

  • 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的文官多的是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文人,不会,打仗,北宋,能征,善战,文官,多的,唐末,五代

    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叛乱频仍,殷鉴不远,北宋历代皇帝和文臣都或多或少猜忌防范武将,部分文官甚至奉“重文轻武”为祖宗家法。名将狄青的遭遇是北宋文武关系的一个缩影。狄青战功赫赫,官拜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位极人臣,却被文官蔑称为“赤枢”。为官期间,狄青小心谨慎,还是因为捕风捉影的谣言遭到文官集团攻击,

  • 他勇武可比吕布 刘备为什么不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勇武,可比,吕布,刘备,为什么,不用,马超,三国,名将,三国

    马超是三国名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说他勇武不在吕布之下。曹操曾与马超的凉州军鏖战数年、颇受挫折,以致他说出“马超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一个将才投奔求贤若渴的刘备,却被闲置弃用,为什么?这与马超的凉州羌胡背景有很大关系。凉州羌人、武将与董卓之乱凉州,又称西凉,以今甘肃为主体,包括陕西、宁

  • 玉璧围城: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玉璧,围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拥

  • 袁绍输给曹操 并不是因为官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输给,曹操,并不,是因为,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公元200年的官渡大战,袁绍大败于曹操。此后,袁绍一蹶不振,其子袁谭和袁尚的势力最终也为曹操荡平。为什么实力首屈一指的袁绍集团会彻底覆灭?官渡战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袁绍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间的长期斗争倾轧才是深层原因。袁氏的河南与河北谋臣袁绍手下谋臣武将主要来自两大地域。一派是与袁绍同属河南的士人,

  • 开创隋唐盛世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那么牛吗?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开创,隋唐,盛世,八柱,十二,大将军,那么,牛吗,魏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分裂动荡后,隋朝重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朝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繁华盛世。打下隋唐天下的核心成员多是西魏、北周延续下来的关陇贵族,其中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都是西魏确立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代。八柱国体制十六国后燕时就有柱国大将军 ,到北魏末年,这个官职已位在丞相之上

  • 藩镇节度使搞垮了唐朝 他们自己就好过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藩镇,节度使,垮了,唐朝,他们,自己,好过,年的,话题,电影

    今年的话题电影《刺客聂隐娘》以旁白交待,魏博是唐朝最强的藩镇。众所周知,藩镇割据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魏博镇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藩镇对抗朝廷的核心武装是什么样的?藩镇节度使与其军队的关系又如何?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威衰落,藩镇坐大,尤以安史降将控制的魏博、成德和幽州三镇(时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