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长平之战相关典故介绍

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长平之战相关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2/2 11:11:35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影响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地名);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区);白起亲率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

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

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建议,在失去时机的情况下攻打邯郸,结果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战败。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近二十万,即双方伤亡超过六十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是罕见的。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轶事典故

纸上谈兵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标签: 长平之战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的具体过程 赵国和秦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

  • 长平之战的起因 如何评价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

  • 长平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

  •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 萨尔浒之战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

  • 萨尔浒之战爆发的原因 萨尔浒之战具体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萨尔浒之战

    起因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正月,后金努尔哈赤趁明朝朝廷党争激烈、防务松弛的时机,决意对明用兵。农历二月,努尔哈赤召集诸臣讨论用兵方略,决定先打辽东明军,后并叶赫部,最后夺取辽东。农历三月间,后金加紧秣马厉兵,扩充军队,修治装具,派遣间谍,收买明将,刺探明军虚实。在经过认真准备和精心

  • 萨尔浒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

    背景后金方面后金是居住在中国长白山一带的建州女真在晚明时建立的政权。北宋末期,女真完颜等部建立金国,从东北进入黄河流域,另一些部落仍留居东北。明初,这些留居东北的女真部落主要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1583年至1588年(万历十一年至万历十六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统一建州各部,

  • 唐灭薛延陀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延陀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发生于641年646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

  •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具体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

  • 唐朝虎牢关之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了王世充的郑军与窦建德的夏军,史称虎牢关之战,这是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生擒建德窦建德排列战阵,从早晨到中午,士卒们饥饿疲惫,都坐了下来,又争着喝水,迟疑着想撤

  • 虎牢关之战的具体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虎牢关

    过程唐郑初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选一千多精锐骑兵,全部着黑衣黑甲,分为左右队,分别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每次作战,李世民都亲自披上黑甲率领他们作为先锋,乘机进击,所向披靡,令敌人畏惧。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遭遇,交战失利,秦王李世民带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