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列日战役的过程 列日战役的结果

列日战役的过程 列日战役的结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2/2 6:53:52

战役过程

1914年7月28日大战爆发后,德军为从右翼迂回进攻法国,按照施利芬小奇计划于8月2日占领中立国卢森堡,4日越过德比边界,攻占维塞,逼近列日,西线的战争行动正式展开。列日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北邻荷兰边界,南靠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群周长50公里,炮台间隔3~6公里,部署有各种火炮400门,各炮台筑有厚度为2.5~3米的钢筋混凝土永久工事。

德国于8月3日早上对比利时宣战,先头部队“默兹河军团”于4日早晨8点跨过边界。骑兵推进至默兹河,但发现多数桥梁均被摧毁。到了8月4日傍晚,德国骑兵已经渡过默兹河来到北边的维泽,并在那里遭遇到第十二旅,该旅被下令进行英勇的后卫作战以利撤退至要塞防线。整个晚上德军都被挡在北方。

比利时第三步兵师躲在仓促完成的防御工事后方以防御城市,同一天他们成功地击退了企图通过要塞群的德军。德军企图进攻占巴雄要塞的攻势被要塞的机枪与大炮火力挫败,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此次挫败后,德军利用齐柏林飞船发起了历史上第一次空袭,对列日城丢下了炮弹。同时,骑兵则从南方的维泽赶来包围了列日。随着城市可能很快陷落,莱曼命令他麾下的第三步兵师撤退,并重入新动员的比利时军到西方去。

8月6日,鲁登道夫将军挥军前进时,发现第14旅的指挥官已战死。他以个人名义下令一野战榴弹炮提供火力支援,以便通过迪布瓦村,因为该处是个可俯瞰列日的高点。鲁登道夫派出一队人莱曼提出休战协议,但被拒绝。而在其后跟随的突击队也被莱曼指挥部的军队击退。德军这次的突袭迫使莱曼逃离列日城,并躲入该城西方的龙欣要塞以做为避难。外环的其他要塞则持续抵抗德军的推进,因为德军对他们的铁路线进行封锁。德军持续炮击地炮击这些要塞,但大多数的要塞仍屹立不摇。唯一被击垮的是夫莱龙要塞,该要塞的穹顶遭到炮火摧毁。而巴雄要塞则在德国步兵持续的进攻下,于8月10日被攻占。

德军默兹河集团军(辖第7、第9、第10步兵军第2骑兵军,共12万人,由埃米希将军指挥)根据战前对要塞地形和防御设施的侦察,计划采用穿插战术从炮台之间实施突击,首先占领列日市和默兹河上的桥梁,然后各个摧毁周围的炮台。GM.勒曼将军率比军4万人据守要塞,以待英法军队增援。5日夜,德军主力对默兹河以东的弗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发起突击,骑兵在列日要塞以北强渡默兹河,从西面对要塞实施迂回。比军坚守炮台之间的堑壕,以火炮和步、机枪火力以及强光探照灯挫败德军步兵以密集队形发起的轮番进攻。6日,德军步炮协同对东面炮台组织新的攻击,同时对南面的弗莱迈、邦塞勒和昂堡3个炮台发起攻击。比军兵力不足,寡不敌众。勒曼担心东岸步兵被德军分割,遂命令该部撤至西岸。次日,德军从弗莱龙和埃沃涅炮台之间攻入列日市,10~11日攻占东面两座炮台。12日,德军调来420毫米榴弹炮,对比军仍控制的炮台实施猛烈轰击。至16日,各炮台相继陷落。德军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打开了进攻法国的通路。比军的顽强阻击迟滞了德军的行动,为协约国军队集结部队赢得了时间。

为了削弱这些要塞,德军决定使用他们强大的围城炮。这些围城炮中包括克虏伯的大伯莎420毫米榴弹炮,以及一些奥匈帝国借出的305毫米榴弹炮,由斯柯达公司建造。这些要塞在建造之初,比利时认为陆地上最大的可移动式大炮是210毫米榴弹炮,所以这些要塞并未设计成可承受来自更大的围城炮的炮弹。围城炮发出的炮弹从堡垒的正上方落下,穿透了混凝土层,然后再由延迟导火线引爆。要塞一个个被迫就范,直到8月16日最后一座要塞波恩赛勒斯要塞投降为止。

战役结果

8月15日,莱曼指挥官在防守龙欣要塞时负伤,在昏迷的情形下成了德军的俘虏。到了8月17日早上,德国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及第三军团按照施利芬计划,准备继续横扫剩余的比利时,迫使剩余的比军退往安特卫普,并使布鲁塞尔于8月20日不战而降。

历史影响

莱曼及其部队在列日所做的十日抵抗,是否对德军施利芬计划的时间表有所影响,至今仍不清楚。但显而易见的是,协约国视这场战斗为精神上的胜利。没人预期到比利时会反击,至少不致于会这么有效。有无可能在小小的比利时愿意打到底情形下,欧洲各国不愿意呢?“这是精神胜利并向世界宣传国家古老的信仰及责任仍能在战场上,激励著士兵们的勇气,并显示出辉煌德军的表面下,仍是美中不足的。”这让法国在1914年颁发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给了列日市。另一影响则是从各方面削弱了对于修筑要塞群的信心,并让法国的凡尔登的要塞群更加脆弱,最终影响了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

标签: 列日战役

更多文章

  • 列日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列日战役

    列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比利时军队为抗击德军入侵于1914年8月在比利时的列日地区进行的要塞防御战,又被称为“列日要塞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战役。此战比利时为协约国军队争取了时间,被视为协约国的精神胜利。战役背景施里芬计划由于德意志帝国害怕将因面对法

  • 乍得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乍得内战

    乍得内战起因乍得内战起因是什么?造成这场内战的原因有很多,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早在法国进入乍得之前,这个国家的南北冲突就非常尖锐。北方的穆斯林王国一直都想要到南方抢夺奴隶,频繁地发动了袭击活动。这样的掠夺让南部地区的人们对北方充满了仇恨。法国的统治让南北矛盾不断加剧。南方黑人当时约有占得一

  • 北伐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

  • 北伐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北伐战争

    北伐过程北伐准备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的北京,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同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反英驱赵讨吴运动。

  • 北伐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几点 北伐战争的意义和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伐战争

    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ld

  • 五原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原战争

    五原战争是我国1940年左右打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役真正爆发之前,我军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侦查路线、环境和地势。不过无心栽柳柳成荫,我军在这些准备工作中无意与日军来了一次激烈的碰撞,最终以几千士兵干掉了日军的近万士兵,可谓赢得漂亮。当时我军安排了一个营的士

  • 汉科角海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科角海战

    汉科角海战(俄语称为甘古特会战),大北方战争期间,1714年8月7日俄国海军和瑞典海军在芬兰汉科角进行的一次战役,彼得大帝缔造的俄国海军第一次赢得重大的胜利,俄国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给了前来拦截的瑞典海军分以毁灭性的打击,俘虏了其全部十艘军舰。过程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713年春天开始向芬兰境内发动攻势。

  • 龙陵战役主帅为什么会在决战前被调离?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龙陵战役

    这是一场远征军反攻战役中牺牲最大的战斗,拥有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号:龙陵之战,而且是三战龙陵。话说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

  • 龙陵战役组图:盟军浩荡的运粮大军与缴获的日军装备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龙陵战役

    这些平民百姓把大米固定在骡驮鞍上,然后把装好的食物运送到龙陵的作战前线。这些补给品是从塔帕空投区汇集到这个仓库的。这一条马可波罗在中国之行曾走过的小路,已被修筑为缅甸边境的一条从龙陵修建到利多(Ledo)的公路。照片中,此地一辆卡车装载着汽油,正经过一座中国腾冲城郊的小庙宇。中国部队在通往前线的路上

  • 龙陵战役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龙陵战役

    1944年6月上旬,在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龙陵之战。6月6日远征军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昼夜的激战,截断了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公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