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轴心国有哪些

二战轴心国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22 6:18:0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的力量非正义的力量形成了两大联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同盟国和轴心国。同盟国大家很熟悉,中英美苏法都属于这一阵营,他们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轴心国的情况又是如呢?众所周知,大家所知道的轴心国,有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国家。他们三个国家各自选择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展侵略活动,比如德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和军事中心位于欧洲;意大利的重心在非洲;而日本的军事主攻方是亚洲,三者形成了掎角之势,虽然没有向盟国那样联合作战,但互为声援,相互打气。

其实在当年的轴心国阵营中,不仅仅是德意日三个国家,还有这样五个国家不被人所知,我们现在就来盘点一下。

第一个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国土面积约为二十四万,人口两千万,算是一个中等国家了,至少在欧洲这里,实力也算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拉拢罗马尼亚成为自己的盟友,主要是看中了对方的石油,因为现代化的战争,离不开石油,而罗马尼亚正好有这方面的资源,因此被德国所利用。

不过等到德国入侵苏联遭受重大惨败后,见势不妙的罗马尼亚立即投向了同盟国的怀抱,这让德国气愤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第二个国家是芬兰。芬兰是一个北欧国家,号称“北欧五国之一”,他们为什么会和德国等轴心国混在一起呢?原因是在十九世纪初期,芬兰和沙俄大打出手,当然最后战败的是芬兰,沙俄没少占芬兰的便宜,这也使得芬兰和从沙俄演变过来的苏联不对付,因此主动加入到轴心国的阵营之中。

第三个国家是匈牙利。匈牙利愿意加入轴心国,和德国结盟,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在一战的时候,匈牙利的前身奥匈帝国,就曾是德国的盟友,两个国家一起战败,一起遭受制裁。所以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匈牙利也是主动和德国结盟。不过在二战中后期,不禁打的匈牙利就早早投降了。

第四个国家是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也是一个东南欧的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都是坚定地站在了德国的一方,算是一个传统意义的盟友了。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保加利亚都站错了队伍,两次被打败,两次投降,这眼光也是太不准了。

排在第五位的这个国家位于亚洲,他就是泰国。泰国是一个非善于投机的国家,当年的日军准备攻打他们的时候,泰国主动表示向日本靠拢,愿意和对方结盟。但是等到了二战的中后期,泰国一看日本败局已定,直接又反水投靠了同盟国,日本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所以整个二战,除了轴心国之外,他们还有五个小盟友,不过这五个小盟友也是不靠谱,几乎没有帮上什么大忙。

标签: 二战

更多文章

  • 列日战役的过程 列日战役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列日战役

    战役过程1914年7月28日大战爆发后,德军为从右翼迂回进攻法国,按照施利芬小毛奇计划于8月2日占领中立国卢森堡,4日越过德比边界,攻占维塞,逼近列日,西线的战争行动正式展开。列日位于默兹河与乌尔特河汇合处,北邻荷兰边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咽喉。要塞周围筑有12座炮台,环形炮台

  • 列日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列日战役

    列日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比利时军队为抗击德军入侵于1914年8月在比利时的列日地区进行的要塞防御战,又被称为“列日要塞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战役。此战比利时为协约国军队争取了时间,被视为协约国的精神胜利。战役背景施里芬计划由于德意志帝国害怕将因面对法

  • 乍得内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乍得内战

    乍得内战起因乍得内战起因是什么?造成这场内战的原因有很多,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早在法国进入乍得之前,这个国家的南北冲突就非常尖锐。北方的穆斯林王国一直都想要到南方抢夺奴隶,频繁地发动了袭击活动。这样的掠夺让南部地区的人们对北方充满了仇恨。法国的统治让南北矛盾不断加剧。南方黑人当时约有占得一

  • 北伐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

  • 北伐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北伐战争

    北伐过程北伐准备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的北京,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同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反英驱赵讨吴运动。

  • 北伐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几点 北伐战争的意义和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伐战争

    胜利因素指导思想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ld

  • 五原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原战争

    五原战争是我国1940年左右打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役真正爆发之前,我军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侦查路线、环境和地势。不过无心栽柳柳成荫,我军在这些准备工作中无意与日军来了一次激烈的碰撞,最终以几千士兵干掉了日军的近万士兵,可谓赢得漂亮。当时我军安排了一个营的士

  • 汉科角海战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科角海战

    汉科角海战(俄语称为甘古特会战),大北方战争期间,1714年8月7日俄国海军和瑞典海军在芬兰汉科角进行的一次战役,彼得大帝缔造的俄国海军第一次赢得重大的胜利,俄国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给了前来拦截的瑞典海军分以毁灭性的打击,俘虏了其全部十艘军舰。过程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713年春天开始向芬兰境内发动攻势。

  • 龙陵战役主帅为什么会在决战前被调离?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龙陵战役

    这是一场远征军反攻战役中牺牲最大的战斗,拥有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号:龙陵之战,而且是三战龙陵。话说中国远征军分路进击松山、腾冲的同时,负责右翼攻击任务的第11集团军即从第2军和第71军中抽出精锐部队,共同组成突击队,绕过松山侧翼直插龙陵,于6月6日兵分三路向驻守龙陵县城一线的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两个

  • 龙陵战役组图:盟军浩荡的运粮大军与缴获的日军装备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龙陵战役

    这些平民百姓把大米固定在骡驮鞍上,然后把装好的食物运送到龙陵的作战前线。这些补给品是从塔帕空投区汇集到这个仓库的。这一条马可波罗在中国之行曾走过的小路,已被修筑为缅甸边境的一条从龙陵修建到利多(Ledo)的公路。照片中,此地一辆卡车装载着汽油,正经过一座中国腾冲城郊的小庙宇。中国部队在通往前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