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威海卫之战的伤亡情况

威海卫之战的伤亡情况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2/2 7:23:03

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在黄海之战中获胜,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又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下旬攻入中国境内,占领了旅顺。日本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即将进入冰封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决定暂缓执行进攻直隶的平原作战计划,而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黄海海战后撤退到此地的北洋海军。

战争结果

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清廷只得乞降,派遣李鸿章全权处理,前往日本和谈。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不重视和放弃制海权。威海卫和山东半岛的失陷,使京畿地区门户洞开,清廷危急万分,更加快了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的步伐,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程度。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北洋舰队株守军港、威海海陆军未能密切协同作战,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威海之战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覆灭,实际上造成了中国战败的结局。

丁汝昌(1836~1895)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字禹廷。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任北洋海防差用。十四年,任北洋海军提督。二十年六月中岛海战后,带领北洋海军诸将察看被日舰击伤的济远舰,并改装了其他各舰的防护设施;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失误,致北洋海军受重创,被革职留任。在威海卫之战中,率北洋海军困守威海港和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围攻,陷于绝境,仍坚持抵抗,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英国人马格禄等的投降要挟,决心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夜,丁汝昌见援兵已绝,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

刘步蟾(1852-1895.2.10)字子香,福建侯官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至孝”。少时性格沉毅,好学善思,爱憎分明,敢于非礼不义之事相争。同治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与同学十八人上“建威”号练船实习,南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上渤海湾、辽东等地,途中测量日度、星度,操练驾驶,见识大为增进。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保卫战中,二十一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杨用霖(1854-1895),字雨臣,福建闽县人。一八七一年,参加海军,投“艺新”炮舰为船生,从管带许寿山学习英语及枪炮、驾驶技术。杨用霖刻苦好学,用心专一,“日夕勤劬,寒暑不辍,而颖悟锐进,于航海诸艺日益精熟”。不久,便补为“振威”炮舰管炮官,又升为“艺新”炮舰二副。杨用霖升护理左翼总兵兼署镇远管带。当时旅顺已经失陷,“镇远”无法进坞修理,杨用霖带领人员想尽办法,日夜赶修,终于将舰底补好。次年二月十一日,丁汝昌和刘步蟾先后自杀。北洋水师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推举杨用霖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回舱后口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命诗,用手枪从口内自击殉国。朝廷嘉其忠烈,予优恤赏银治丧,增提督衔,给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

标签: 威海卫之战

更多文章

  • 威海卫之战清军的人数有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威海卫之战

    甲午战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战了,而遗忘了其实甲午战争是一场打了足足半年多的中日大决战!但是,遗憾的是,从众多史料中,每每发现一种情况真是让国人汗颜,因为甲午大战的主场地明明是我们中国,可是甲午陆战的场景却是,数量远远高于清朝军队的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无忌威海卫之战就是

  • 二战时德国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德国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二战的主要发起者。二战中,德国表现的非常抢眼,竟然以一敌三,同时和美苏英三大强国对抗。如果不是德国资源供给不上,二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二战中德国能同时对抗美苏英三国,一个主要依仗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德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在同等装备和兵力下,别管是美英

  • 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代三大战役之一,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不仅战役规模庞大,而且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场战役的结局相当惨烈,不仅蜀军东征部队大部被歼、业已称帝的刘备也因战败含恨而死,军事

  • 明朝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强?红夷大炮来历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明朝所使用的一种火炮武器,原型是欧洲在17世纪制造的舰用火炮,后来传入明朝。此后明朝仿制成功,设计了很多类似的火炮都被称为红夷大炮,和明朝之前自制的火炮相比,红夷大炮口径更大、可调设角度更多、精度更高,而且耐用性也有加强。其实明朝之前很多火炮的原理都和红夷大炮相同,但在细节上的差异,导致本

  • 美西战争双方实力 美西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美西战争一触即发。美西战争双方实力美西战争双方军力在当时的差距虽然说不上是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日渐衰落的西班牙最终还是比不过日益强大的美国。因为美国的迅速发展,急需对外开拓市场的

  • 普法战争双方实力 普法战争伤亡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是法国与普鲁士之间发生在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的战争,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普法战争双方实力分析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包括德国南部诸邦军队)的兵力战时可达100万以上(其

  • 西夏铁鹞子跟蒙古骑兵哪个更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夏

    历史上的宋朝时期,要面对很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包括蒙古帝国、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非常厉害的,无论是西夏还是蒙古帝国,他们对中原王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以蒙古帝国造成的影响最大。宋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元朝。在历史上元朝是非常厉害的,不是他们发展的有多好,而

  • 清朝新军的作战能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军

    清朝的军事力量从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清帝退位时主要有满族的八旗兵、汉族的绿营和清末袁世凯新军,同时又有洋务运动时的北洋水师等部队。清末新政时,袁世凯在华北组建新建陆军(即北洋军),张之洞在南方组建自强军。到清灭亡前夕,其陆军可以号称100万,但大概只有60万战斗人员,其中只有17.5万人是

  • 崖山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也就是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主要是宋朝的军队和蒙古的军队在崖山进行的一个大规模的海战,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比较少见的大海战。历史背景蒙古统一战争参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蒙灭西夏之战、蒙古攻西辽之战、蔡州之战。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

  • 为什么中法战争为什么打赢了还得签订不平等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法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外交的一种延伸,我们通过战争来树立国际地位,获得威望和赔款。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这么一场战争,明明取得了胜利,却依旧免不得重蹈近代史一贯延续的覆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法战争,是光绪九年(1885年)中国同法国之间爆发的一次战争。战争围绕的焦点是越南的归属。早在1858年,法国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