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有何教训 夷陵之战后蜀吴为何和好

夷陵之战有何教训 夷陵之战后蜀吴为何和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35 更新时间:2023/12/24 8:44:33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死难在荆州的关羽报仇,大举讨伐东吴,结果以惨败告终。一次战役的成败,要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当中,也包括指挥者的个人情绪。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死难之后,当时魏国召开了紧急应对会议,大家都认为蜀汉应该会收缩兵力,力求自保。刘晔却不以为然,他说:刘备与关羽情同兄弟,绝对不可能放下关羽被杀的仇不报,他此番出兵是必然的。

夷陵之战的教训

刘晔对刘备的脾气了解得滚瓜烂熟,对敌情有充分掌握,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刘备大规模出兵了。

而蜀汉方面,对于刘备出师的分析,基本上一面倒:反对。诸葛亮赵云黄权等高层军政人员,都持否定态度。尤其是赵云的分析,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他说:我们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战略,如果贸然征吴,到时候可能陷入长期消耗的地步,“兵势一交,不可卒解”。这里要给赵云点个赞,他事先就看出了此战将是一场消耗战。

任何主动进攻的战争,如果打成消耗战,都是不理智的。孙子兵法云:“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就算没有什么高明的战略战术,只要行动迅速,反而能取得胜利;如果陷入长期鏖战,就算用尽各种计谋,也终究是个战败的下场。

刘备如果冷静一点,就会看到这不利的一点。然而,为兄弟报仇的冲动模糊了他的战略眼光,扭曲了他的战术观念,他执意用兵,而且还自信满满地说:“吾用兵老矣。”这就是常说的“怒而兴师”,是用兵大忌。因为高层的过于情绪化,会导致战略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一个只为发泄情绪的战略行动怎么可能目标明确呢?

刘备的军事行动也有点散乱。他追击东吴陆逊的部队,跨过几百里山林,越前进越分散,最后将大军分布在山地起伏,丛林密布的地带。铺开的范围越大,战斗力就越涣散。而且盛夏时节军队驻扎在丛林密布之处,是容易被火攻的,当时远在北方的曹丕都看到了这一点,说刘备必败。

刘备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为什么会犯这么个低级错误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太焦躁,报仇的动机掩盖了战略目的。蜀军到底是来干嘛的?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而来,“缘山截岭”,应该有所收获,见好就收,见不好就撤,一切以战略目标为最高原则。

而刘备呢?当时他认为不狠狠教训一下东吴就对不起关羽,当然,他也有夺回荆州的企图,然而为兄弟报仇的意图干扰了他的军事意图。陆逊也摸透了刘备的情绪,利用刘备满怀怒火得不到发泄的心理,一直拖住他,你越想报仇我越不跟你交锋,让敌人在愤怒的状态中干耗着。

愤怒是不能持久的,久而久之,就会焦躁、疲劳,进而丧失起码的智慧,连密林地带在气候干燥的时候不宜驻军的基本常识都忘记了,最终导致出现陆逊所说的“兵疲意沮,计不复生”。于是陆逊发动火攻,给每个士兵一把茅草,点个火,以极其微薄的成本击败刘备,“破其四十余营”。这就是有名的“火烧连营”。刘备到战败的那一刻,都还出现明显的个人情绪,“大惭恚”,又惭愧又生气。到白帝城的时候,还写信给陆逊,问他还敢不敢再战一次,个人情绪太浓厚了。

标签: 夷陵之战有何教训后蜀吴为何为何和好公元22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中的谢安有什么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什么,典故,淝水,之战,中的,谢安

    淝水之战中的谢安有什么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为人面不改色,淡定从容,在面对着恒温的鸿门宴的时候,淡定从容的表示了自己坚毅的态度,使得恒温深受震撼,放弃了杀他夺取东晋政权的机会,后来在淝水之战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从容的气度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名相。谢安的画像话说当时正是前秦如日中天

  • 白藤江之战经过是怎样的 白藤江之战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藤江,之战,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白藤江,之战,起因,五

    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方上的政权都由节度使掌握。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白藤江之战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两大节度使之间的战争。白藤江之战起因是南汉与静海之间的战争。当时的南汉掌权者是刘庞,刘庞想要吞并静海地区,静海地区位于现今的越南北部,但是一

  • 赤壁之战:若郭嘉还在真能避免曹操的败局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郭嘉,还在,能避免,曹操,败局,郭嘉,170年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赤壁大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战役

  • 鸿门宴上酒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鸿门宴,成为,贯穿,始终,一条,红线,司马迁,这次,会上,刀

    司马迁将这次宴会上的刀光剑影,唇枪舌剑,描写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司马迁的春秋之笔,却很少着墨这次宴会上的美食,这让许多人抱憾不已。其实,《史记》虽然对《鸿门宴》的珍馐美味着墨不多,但是,人们还是可以看到“鸿门宴”这次千古饭局上美食的传奇和楚汉相争那个时代的舌尖上的文化。鸿门宴历史上“鸿门

  • 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介绍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代十国,白藤江,之战,经过,介绍,怎样,白藤江,之战,经过

    白藤江之战经过白藤江之战的经过中,战争最早发生在吴权和矫公献之间。吴权率军在艾州起兵,从陆路进攻矫公献。矫公献被吴权打败,不得已向南汉求救。南汉方面出动军队进入交趾地区,与吴权的军队发生战争。吴权的军队进攻大罗城,攻下城池后,杀掉了矫公献。接着,吴权派兵在白藤江两岸的陆地上埋伏,并且在白藤江里用木桩

  • 岳家军如何被一封神秘情书给摧垮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家,如何,一封,神秘,情书,垮了,岳家,是以,牛皋,董先

    岳家军是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湖广农民起义军,以及吸收山东两河忠义人士而汇成的一支抗金大军。但它的核心力量是一支叫做“背嵬军”的特别部队。“背嵬“一词是西夏语的音译,用以指骁勇军士,而据岳飞之孙岳珂《鄂国金佗编》中说:“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由此可见,背嵬军不仅是一支精锐之师,也

  • 白藤江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白藤江,之战,交战,双方,别是,白藤江,之战,起因,五代十国

    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方上的政权都由节度使掌握。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白藤江之战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两大节度使之间的战争。白藤江之战起因是南汉与静海之间的战争。当时的南汉掌权者是刘庞,刘庞想要吞并静海地区,静海地区位于现今的越南北部,但是一

  • 晋梁争雄40年:后梁政治失策导致斗争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梁争雄,争雄,40年,后梁,政治,失策,导致,斗争,失败,梁

    晋梁争雄是影响唐末五代政局演变的核心事件。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以李克用、李存颤父子为首的晋方,与以朱全忠、朱友贞父子为首的梁方,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势不两立的殊死较量,成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争霸战争之一。这场争霸战争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发展过程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和戏剧性。在旷日持久的晋梁之争中

  • 白起军队所向披靡 唯独有一座古城他死都不敢打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起,军队,所向披靡,独有,一座,古城,他死,都不,敢打,白

    白起曾率兵攻打赵国,将赵国的主力军全部杀死,不光是秦昭王就连后来的史学家们也都对白起十分的敬仰。但是在秦昭王想乘胜追击,将赵国邯郸一网打尽时,白起却没有争夺这个唾手可得的功名。更奇怪的是,邯郸的周围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可是任凭秦国的军队怎样攻打,都没有将邯郸占据下来。秦昭王知道后很是生气,便命令白起去

  • 大国崛起:秦人是如何从部落逐步走向帝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国,崛起,秦人,如何,部落,逐步,走向,帝国,玄鸟,传说

    1.玄鸟的传说在中国的众多历史王朝当中,秦显得非常特殊。这不仅仅由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有所谓“百代都行秦制”一说也因为它有过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起初,秦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政权,首领也没有头衔;后来,秦繁衍成一个族群,开始称嬴秦,首领仍然没有头衔;经过一番奋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