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怛罗斯之战死了多少人 如何评价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死了多少人 如何评价怛罗斯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30 更新时间:2024/1/24 2:29:17

怛罗斯之战死了多少人?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人得以身还。但唐军也重创了拉伯部队,杀敌7万余人。慑于唐军所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

怛罗斯之战的评价

《新唐书》《旧唐书》认为大食攻仙芝于怛罗斯城,《资治通鉴》认为是仙芝在该城与大食遇。这样,我们就有必要知道在大战前,究竟是谁占领着这座城,史书记载,怛城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新唐书·石国传》“怛罗斯城,石国分兵以镇之。”这也是高仙芝与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大食很可能只是答应石国子派兵驻守怛罗斯城,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怛城不远的撒马尔罕,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据点。一直觊觎东进的阿拉伯人只是一直碍于唐对此的管辖而迟迟未动手,而此时唐与石国发生冲突,进驻怛城便成了难得的机会。但高仙芝并不知大食的意图,而且我们知道唐在葱岭以西的属国分散部署,一时很难集结,所以一旦大食来攻四镇,很可能会像此前的突骑施一样攻陷安西,为了阻止大食的东进,以攻为守,远征大食对于深谙兵法的高仙芝来说似乎成为最佳手段,刚刚平定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乱的穆斯林大军匆匆南下,恰好与高仙芝大军相遇在怛罗斯河,两军激战五日,由于怛罗斯城守兵与南下穆斯林大军合击唐军,在那里彻底的打败了中国人。关于阿军为没有乘胜东进,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怛战阿军胜的过于艰难,慑于唐军强大的印象,不愿东进挑起更大的战争。笔者认为上述原因固然存在,但更主要的是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希望有效的梳理并不稳定的内政而奉行的暂时和平外交政策。实际上,此后,突厥人成为阿拉伯人的雇佣兵,并且逐渐灭亡阿拉伯帝国,形成波斯人执政,突厥人掌军,阿拉伯人念经的局面。

但是对怛罗斯之败,高仙芝并不负全部责任:高仙芝屠戮石国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唐廷的指责,可见其行为符合唐廷对西域国家的态度;高仙芝的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劳师袭远,再加上在不熟悉的敌国土地与敌国精锐部队作战,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受内外夹击而溃败,显示出这位高句丽族将领的军事才能。

唐朝并未因怛罗斯之战而丢失西域(安西、北庭),约公元790年以后,唐朝才失去西域(安西、北庭)。

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怛罗斯之败,而是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

标签: 怛罗斯之战

更多文章

  • 觉山铺阻击战:湘江战役红军兵力投入最多、牺牲最大的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觉山铺阻击战

    觉山铺阻击战对整场湘江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所以,中央红军在这里投入了最多的兵力,希望能够成功渡过湘江的生命线。最渡过是渡过了,但红军的牺牲却也很大。这场战争中红军的牺牲是湘江战役中最大的。这里离中央纵队渡河的界首渡口25公里,是中央红军能否渡过湘江的生命线,也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中央红军牺牲最

  • 湘江战役之光华铺阻击战:彭德怀亲自指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湘江战役,光华铺阻击战

    光华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狙击战的指挥者是时任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元帅。虽然如今已经有70多年了,相较于其他的渡江战役,光华铺阻击战异常的艰苦,所以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无数烈士都应该被铭记,抢占渡口中央军平安渡江1934年11月27日下午,一军团二师第四团从全州石塘急行军,在没有遇到

  • 湘江战役之新圩阻击战:1万多红军倒在这里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要了解湘江战役的全貌绝对不能错过这一场战役。在新圩阻击战中,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1万多红军在此战中阵亡,据当时的目击者回应,当时尸横遍河,群众埋得手都在发抖。红6师18团和红34师全体阵亡新圩阻击战,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红军长征史》提到,1934年

  • 强渡乌江战役持续时间 强度乌江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强渡乌江战役

    从1935年1月1日到1月5日,乌江战役持续了整整5天。皇天不负苦心人,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大胜,一举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足见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之重大。强渡乌江战役持续时间强渡乌江战役,从1935年1月1日起开始发起攻击,至1月3日红2师4团在江界河突破乌江防线,到1月5日中央红军和军

  • 强渡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 强渡乌江前双方的兵力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强渡乌江战役

    乌江战役开始之前,中央红军在蒋介石一路围追堵截之下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拿下乌江,进军遵义,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成为红军的第一目标。所以强渡乌江战役胜利与否对中央红军非常重要,蒋介石绝对不会让红军顺利逃出生天,所以,国共两党围绕乌江开始了兵力部署。强渡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红军方面:(一)1934年12月

  • 强渡乌江战斗背景 强渡乌江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强渡乌江战斗

    猴场会议中中共中央做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夺下中心遵义,而夺下遵义的第一步就是渡过乌江,于是红军决定强渡乌江。这场战役红军一开始就出于劣势,虽然强渡不成,但还是通过偷渡一举成功。强渡乌江战斗背景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了。决定指出:

  • 井冈山会师人数有多少 井冈山会师后部队的名称和编制序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的井冈山会师主要有三支队伍,一支是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一支是朱德、陈毅的湘南起义部队,还有一支是贺龙的南昌起义部队。当然井冈山会师的部队不仅于此,虽然普遍的说法认为这些部队后来被合编为红四军,但关于会师后部队的名称和编制序列问题依然存在疑问。井冈山会师有多少人井冈山会师的主要

  • 明代卫所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所制

    明代卫所制明代卫所制是由明太祖创立的一种军事编制制度,它受到了隋唐的府兵制的影响。朱元璋剧照明代卫所制中的“卫”与“所”分别是指两个等级。明代军事制度的主体是卫所制,该制度既承接了古代军事运转的一般方式,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可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

  • 什么是募兵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有什么联系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募兵制

    什么是募兵制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唐玄宗画像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

  • 募兵制与卫所制的异同点 明代卫所制有什么缺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募兵制,卫所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