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强渡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 强渡乌江前双方的兵力部署

强渡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 强渡乌江前双方的兵力部署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4/1/23 15:40:28

乌江战役开始之前,中央红军在蒋介石一路围追堵截之下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拿下乌江,进军遵义,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成为红军的第一目标。所以强渡乌江战役胜利与否对中央红军非常重要,蒋介石绝对不会让红军顺利逃出生天,所以,国共两党围绕乌江开始了兵力部署。

强渡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

红军方面:

(一)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通道县紧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经毛泽东的据理力争,改变了“三人团”原定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避免了红军钻入蒋介石在湘西为红军布置的大口袋。进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后,红军在黎平县进行了三天的短暂休整,将部队的行军模式进行了改变,改过去“三人团”制定的“甬道式”行军为“三角式”行军,即:中央纵队居中,红一、三军团在左右两侧,红五军团断后,行军目标直指乌江南岸。居中的中央纵队目标直指江界河渡口,而中央纵队里是整个红军中的首脑机关,以及党政军主要领导和家属等,所以,中央纵队前进的目标是整个战役的重点。

(二)黎平会议决定:到黔北去,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红军的目标直指遵义,而乌江则是横恒红军通往遵义的天险。就在三路红军分别到达乌江南岸的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口之时,国民党以薛岳为主的追剿部队己尾追红军而来,这对于刚刚经历了湘江战役之痛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猴场会议采纳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结束了李德等“左倾”错误路线对红军的独断军事指挥,决定迅速抢渡乌江,向遵义挺进,摆脱前有乌江天险,后有追兵围剿的严峻形势,不能让乌江成为红军的第二个湘江,必须改变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国民党方面:

(一)贵州军阀家烈虽集贵州的军政大权于一身,但实际上内部却是派系林立,表面听从实则各自为政,而王家烈所能指挥的只有自己的两个师5个旅15个团,且战斗力低下,士兵几乎均为“双枪兵”。当红军进入贵州,特别是逼近乌江,威胁到王家烈的老巢遵义和贵阳之时,他才大为恐慌,急令贵州全境协力防堵红军,妄图凭借乌江天险防堵红军进入遵义一带。

(二)红军大举入黔,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因此,蒋介石一面密令薛岳率20万大军一路追击进入贵州,一面急令黔军王家烈部严防死守乌江,堵截红军于乌江南岸,并积极配合国民党中央追剿军薛岳部在乌江南岸地区拦阻红军,力图把乌江“变成第二条湘江”,将红军歼灭于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同时,蒋介石还有另一个目的,充分利用红军入黔之机,派重兵尾追入黔,一为追剿他的心腹大患红军,二为染指贵州政治、军事,借机解出他的另一个心病云、贵、川三省多年来的各自为政和对其统治的阳奉阴为。为此,蒋介石还调动湘、桂、云、川四省地方部队从四面八方杀入贵州,妄图把乌江南岸变成剿杀红军的主战场。

强渡乌江前双方的兵力部署

红军方面:

为实现黎平会议决定,尽快摆脱红军长征以来因错误的、独断的军事领导造成的被动局面,当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黄平县时,进行了一个短暂的休整,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对突破乌江的战略计划确定为:以中路为重点,多路、多点、多渡口同时发起攻击,以确保中路强渡成功。战役总指挥:红军总司令朱德

1934年12月28日晨,红军分三路纵队直奔乌江各渡口,第一路:以彭德怀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约1万人为左路纵队,从黄平县城出发,经松洞进入瓮安县,目标直指开阳县茶山关渡口,突破茶山关渡口后迅速向遵义集结并警戒贵阳方向之敌,同时派一个团从瓮安县城出发,经鱼河直扑孙家渡,抢占孙家渡并迅速占领对岸渡口。

第二路:以林彪为军团长的红一军团约1万余人为右路纵队,以第1师第1团为突击队从黄平县出发进入余庆县,目标直指回龙场渡口。

第三路:以中央纵队为主体约1万余人,以红一军团第2师4团为先锋,1934年12月30日从黄平县出发,经瓮安老坟咀后进入猴场,目标直指瓮安境内的江界河新、老渡口。

国民党方面:

(一)黔军兵力部署:

当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王家烈曾抱有观望态度,以图保存自己的实力,以期巩固自己在贵州的统治地位。当红军逼近乌江,对王家烈的老巢及政治统治造成威胁时,除急令贵州各县协力防堵红军外,对乌江沿岸的具体部署为:

1、令黔25军副军长兼教导师师长,同时还兼任川南边防军司令的侯之旦所部两个旅及驻湄潭的万式炯旅共2万余人防守乌江北岸约百余公里的十余个渡口。侯之旦令其教导师副师长侯汉佑率林秀生旅两个团驻守瓮安境内的江界河渡口一线,重点防守江界河新渡、老渡口,以万式炯旅一个营驻守回龙场渡口。侯汉佑还将江防指挥部设在距江界河渡口仅十余公里的瓮安县珠藏(猪场)镇街上。侯之旦亲率第1旅第1团驻防遵义。

2、令黔25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犹国才所部开到乌江以南,防堵红军由安顺一带进入遵义地区。

3、王家烈亲率第一师及地方民团自任东南路总指挥,防堵红军进入贵阳地区并由此北渡乌江进入遵义地区。

(二)国民党追剿军兵力部署:

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转兵进入贵州让蒋介石大为震惊,急令薛岳率中央军20余万人分几路纵队尾追入黔,当红军聚集在乌江南岸之际,吴奇伟第4纵队4个师己进占施秉,周浑元纵队4个师已进占洞口,薛岳所部己逼近福泉马场坪。湘军刘建绪部赶赴石阡、印江,沿乌江东岸堵截红军,广西各部队由广西各地越境入黔会剿红军。

标签: 强渡乌江战役

更多文章

  • 强渡乌江战斗背景 强渡乌江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强渡乌江战斗

    猴场会议中中共中央做出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夺下中心遵义,而夺下遵义的第一步就是渡过乌江,于是红军决定强渡乌江。这场战役红军一开始就出于劣势,虽然强渡不成,但还是通过偷渡一举成功。强渡乌江战斗背景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了。决定指出:

  • 井冈山会师人数有多少 井冈山会师后部队的名称和编制序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28日的井冈山会师主要有三支队伍,一支是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一支是朱德、陈毅的湘南起义部队,还有一支是贺龙的南昌起义部队。当然井冈山会师的部队不仅于此,虽然普遍的说法认为这些部队后来被合编为红四军,但关于会师后部队的名称和编制序列问题依然存在疑问。井冈山会师有多少人井冈山会师的主要

  • 明代卫所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所制

    明代卫所制明代卫所制是由明太祖创立的一种军事编制制度,它受到了隋唐的府兵制的影响。朱元璋剧照明代卫所制中的“卫”与“所”分别是指两个等级。明代军事制度的主体是卫所制,该制度既承接了古代军事运转的一般方式,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可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

  • 什么是募兵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有什么联系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募兵制

    什么是募兵制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唐玄宗画像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

  • 募兵制与卫所制的异同点 明代卫所制有什么缺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募兵制,卫所制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

  • 一二八事变背景 一二八事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背景一二八事变背景错综复杂。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东北的进攻。东北地方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南京政府对于此事事件的反应也不积极。这激起了国民的不满,各地爆发反日游行。日军几乎占领整个东北,但是碍于国际影响,企图建立满洲国来掩盖侵略事实。一二八事变图片因为此次事件,日本在国际

  • 一二八事变主要战场 一二八事变伤亡情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简介是什么呢?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的上海,是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自导自演的一次冲突。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中国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后者迎战。一月二十九日,蒋介石复出,同时制定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对日作战原则。这也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方针。一

  • 三湾改编的故事 三湾改编中的毛泽东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结束之后,毛泽东意识到要创造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必须要对当时的军队进行停整,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军队建设方面的不足我党已经损失了不少人马。三湾改编除了教科书上的几句歌功颂德,背后其实还有很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才更让人感动。究竟三湾改编的故事是怎样的?三湾改编中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的呢?1927年大革

  • 三湾改编中明确的原则 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也是三湾改编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为了实现这一举措,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最终让党的军队有了一次改头换面。那么,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建设具体又有哪些意义呢?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

  • 通道会议的意义 通道会议中央红军命运出现转机开端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通道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在长征中党一直(特别是在早期)行走在生死之间,早期的通道会议骑士也是党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当时的中央红军随时可能被敌人剿杀,而这次会议是其命运出现转机的开端。目前,一些党史著作对于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只是点到为此。甚至,有人还认为通道会议并没有解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