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凌河之战:中国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之一

大凌河之战:中国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之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4/1/25 15:21:34

大凌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它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崛起。大凌河之战背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在北宋时期建立金国。历史上为了区分明确,将清朝的前身命名为后金。大凌河之战是苟延残喘的明朝与正在崛起的后金政权之间的交锋。

大凌河之战中雕塑

大凌河之战是在两个政权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展开的,所以大凌河之战背景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反面是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仍是无力回天。另一方面是建立不久后金政权,正在日益壮大,内部势力急需巩固。首先明朝经历了几百年的昏聩统治,朝中宦官专权,打了败仗的祖大寿孙承宗招纳回来后片刻不敢离开军队,以防被押进东厂。所以这就预示了祖大寿在此次战役中会畏手畏脚,不敢全力出击与金军死拼。其次,后金政权中各位皇子争权,最后由于皇太极在千里奔袭上取得巨大胜利,因此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最后战争的结果与大凌河之战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明朝因腐朽而衰亡,最后战争失败已是必然。清军此时积极对外扩张,再加上皇太极杰出的军事天赋和人心把控,招降祖大寿更是必然。

大凌河之战背景是两个王朝的战争,同时也是两个民族的战争。这次战争的失利加速了清军对中原地区的占领。

大凌河之战过程

大凌河之战过程非常具有心理战的代表性,皇太极对人心的把控堪称恐怖,这也是他最后成为清朝皇帝重要原因,大凌河之战过程中皇太极使用的方式仅是冰山一角,但依旧使祖大寿甘心受降。

大凌河之战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围城阶段:皇太极一改原来的强攻战略,将城池围住,使得城内粮草断尽,只能等待援军。其次是打援阶段,前后共价三次援军来救,但都被清军轻易打退,最夸张的是,清军仅用二百士兵将六千明军追杀的狼狈逃窜。皇太极更是利用了一次虚假增援险些围歼祖大寿军队。继而是议和阶段,由于援军兵力虚弱不是清军对手,只能在城中坚持,面对皇太极的议和,思量过后依旧坚持。最后攻坚阶段,四万明军救援,但是祖大寿按兵不动,以为这是皇太极的又一次奸计,但最后结果证明,自己再次上当。对自己和明王朝彻底失望的祖大寿只能带领手下将领甘心受降。

大凌河之战过程在现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已有改动,虽然祖大寿是明末三杰之一的将领,但与最后叱咤中国的皇太极相比依旧是小巫见大巫。皇太极对祖大寿的军事才能是非常肯定的,这也是皇太极一直耐心劝降的原因,同时这也皇太极为了展示自己的招贤纳士,与腐朽黑暗的明王朝做出鲜明对比。可以说大凌河之战是明朝将领甘愿受降的开端。

大凌河之战结果

大凌河之战结果是以清朝皇太极取得最终胜利,明朝祖大寿向清军投降为结局而告终,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战争之一。

大凌河之战结果以清朝获胜告终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大凌河之战的时代背景处于明末清初年间,明王朝此时已经处于衰落时期。大凌河之战的社会背景为当时存在两个政权,明王朝内忧外患,内忧是明王朝内部统治已经腐败衰落,外患是新兴的后金政权正在日益壮大。第二,大凌河之战的领导能力,其参战方为清朝皇太极和明朝祖大寿,其中皇太极具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和凝聚力,在作战期间,利用恩威并施、招降恐吓等多种手段,将心理战术和实际作战巧妙结合,给予对方作战压力。

另一方面,明朝祖大寿畏手畏脚,不敢主动出击作战,毫无作战策略和方针也是其相差实力悬殊,最终失败的原因。第三,作战过程,大凌河交战过程主要分为围城阶段、打援阶段、议和阶段和攻坚阶段四个阶段,这四个作战阶段,皇太极一直占据主攻方,祖太寿一直采取坚守和按兵不动的策略,最终皇太极优势凸显,祖太寿为首的明军节节退败,以投降作为结果为此次大凌河之战画上了句号。大凌河之战的结果以皇太极为首的清军获胜,祖太寿为首的明军战败。

大凌河之战的影响

大凌河之战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大凌河之战彻底摧毁了明朝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明朝精兵精将不复存在,后金政权也在大凌河之战后日益强大。

大凌河之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皇太极用兵之道的改善,以及后金政权逐渐壮大两方面。第一方面,大凌河之战对黄太极的影响:首先,在此次战争之后,皇太极吸取作战教训,全然放弃过去攻坚战的兵法,开始采取围攻战术,围城打点,在日后锦州战役中,颇收战绩,这是皇太极战术攻略上的重要改变。其次,此次战役后,皇太极一改以前屠城策略,开始实行劝降战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屠城带来的危害,稳定了人心。

第二方面,大凌河之战对后金政权有重要影响,首先,大凌河之战皇太极招降过程中,明朝将士将领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忠贞精神给予后金政权者极大震撼,对后金政权未来的严格的军纪建立和接受汉族人先进的化思想所发生的革命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其次,在大凌河之战中,后金战队使用了自己的独特武器-红衣战袍,为日后后金政权建立自己军火库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皇太极对在大凌河之战中招降的精兵精将加以重用,让他们进入统治阶级,这一做法,改变了后金政权的政治结构,也让汉文化在后金政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传播。

标签: 大凌河之战

更多文章

  • 马谡失街亭是战略失误吗?马谡败给了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马谡

    熟识三国的人都知道,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最大的失策,而马谡也因失街亭而丢了性命。那马谡街亭败给谁?马谡为何会失街亭?让我们一起来回首马谡失街亭背后的故事吧。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

  • 奠定朱元璋一统天下关键之战:与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为汉,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朱元璋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

  • 秦灭楚之战:王翦为何坚持出兵六十万?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翦

    秦国灭楚之战:在战国时代,楚国西与秦国毗邻,虽屡遭秦国侵犯,国势日衰,但至战国末年,尚占有江淮广阔地区,是秦统一事业的一大障碍。秦国攻取赵国邯郸(今属中国中北部河北省)后,即移师向南,对楚作战。秦灭楚之战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夺取楚国十余城。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

  •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参加的战役主要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

    岳飞,金戈铁马是他一生的写照,南宋时期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满江红是其留给后世的经典之作,被称为“武圣”。岳飞战役数百场,为收复南宋国土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最终仍然没有躲过被冤死风波亭的下场。但是岳飞的军事才华是不容忽视的,他为后世之人领兵作战留下了宝贵的战场经

  • 北伐战争蒋介石是如何打败强大的北洋军阀?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蒋介石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当时国内态势:北伐军有8个军10万之众,同时在绥远有冯玉祥残部约3万人做战略呼应。作为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占据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拥兵20万;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踞有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拥兵20万;张作霖雄据东北,有30万军队。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有

  • 岳家军中原大捷的郾城和颍昌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颍昌之战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指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图片来

  • 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牺牲近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芬战争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以及包括空军的强大的各军种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大干一场。在尽力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妥协(这是将它们吞并到苏联的前奏)以后,苏联将目光

  • 蒙古军队真的战无不胜吗?蒙古军队行军布阵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蒙古军队到底有多厉害?这是世界历史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传统的观点认为,蒙古军队最善于的就是以战养战,屠城增加物资。当然,在这里边他们的行军布阵也是战力凝聚的重要方式。蒙古军队蒙古士兵的装备情况,也是历史学家热衷于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蒙古兵的装备与10至11世纪的辽国

  • 宋元战争的结局改变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元战争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

  • 樊城之战徐晃对战关羽是怎么赢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樊城之战,徐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岌岌可危之际,曹操派了徐晃前去协助曹仁对抗关羽。这一战徐晃在对上关羽时打赢了,那么徐晃是怎么赢了关羽的呢?关羽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