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牺牲近百万人?

苏芬战争苏联为什么会牺牲近百万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4/1/23 16:02:40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军队人数多达500万,以及包括空军的强大的各军种部队,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使得苏联可以在波罗的海地区大干一场。在尽力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妥协(这是将它们吞并到苏联的前奏)以后,苏联将目光转了芬兰。

苏芬战争

芬兰是一个小国,当时人口仅370万,面对着强大的苏联,似乎注定要失败。100万苏联军队已经部署在苏芬边境上,而芬兰在动员前作战部队只有3.3万人。苏联空军和海军出动了2300架飞机,而芬兰军队只有114架飞机。

不过,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芬兰人拒绝投降,他们决心与苏联人血战到底。

芬兰于1918年建立航空队,1928年航空队改编成空军。芬兰空军具有顽强自力的精神,他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即使在寒的苔原和荒芜的北极高纬度地区。他们建造了便携式掩体为暴露在外的飞机加热;利用机动后勤支持来确保艰苦环境下的操作,同时具有完整的单元级维修能力。

1936年,芬兰空军订购了两个中队的英国“布伦海姆”轰炸机以及超过两个中队的荷兰“福克D.XXI”战斗机。“福克”战斗机构成了芬兰的空中防线,虽然它们的武器只是4挺7.9毫米口径的机枪,而且最高时速仅286英里(约460公里)。不过,尽管这种战斗机的速度不足以拦截大部分轰炸机,但是如果由熟练的飞行员驾驶,就会成为潜在的致命武器。

芬兰的战斗机飞行员都进行了一流的训练,这要归功于洛伦兹中校和马格纳森上尉。20世纪30年代初,洛伦兹指挥第24战斗机中队,他采用了这样的战术思想:利用两架战斗机长机和僚机构成基本编队。他强调相互保护、射击技术、利用飞机上的无线电和地面观测网络,并利用信号情报。他倡议创建一种简单的空中指挥和控制系统。1938年,第24战斗机中队由马格纳森指挥,他严格地训练飞行员,强调战术、枪法和维护保养;他主侧向攻击、尾后攻击、偏角射击、近距离射击,以及首先攻击敌方枪手,然后再攻击发动机和飞行员。

苏联空军和芬兰空军相比,占有极大的优势。苏联部署了2318架飞机,其中包括1044架战斗机和855架轰炸机;另外还部署了395架其它类型的飞机,用于战略轰炸、伞兵运输、侦察、炮兵观察和海上巡逻。相比之下,芬兰空军只有114架飞机,包括42架“福克”战斗机、15架老旧的“斗牛犬”战斗机以及18架“布伦海姆”战机。

当年11月30日,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苏联战机摆脱了芬兰战机的拦截,8架轰炸机开始袭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附近的港口和储油设施。但是苏联轰炸机错失了原定目标,而是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投下了炸弹,造成近100名芬兰平民死亡,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愤怒。

第二天,更多的苏联轰炸机进入芬兰上空,但是遇到了马格纳森指挥的“福克”战斗机机群。愤怒的芬兰飞行员迅速击落了11架苏联轰炸机,其中1架是被马格纳森击落的。

这次遭遇战为随后的空战建立了一种模式。芬兰飞行员集中力量主要摧毁敌方轰炸机,只在必要时或保卫自己的轰炸机和侦察机时才与敌方战斗机作战。

12月19日,芬兰第24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击落了苏联12架轰炸机;12月23日,他们又击落了苏联6架轰炸机和2架战斗机,芬兰空军仅损失1架“福克”战斗机,而且其飞行员也获救。

到当年年底,芬兰第24战斗机中队以损失1架“福克”战斗机的代价,击落了苏联54架飞机。

1940年1月6日,苏联的17架DB-3轰炸机从爱沙尼亚起飞,飞越芬兰湾,但信号情报提醒了即将遭到袭击的芬兰人。因此,在乌蒂附近,苏联第2波的8架轰炸机遭遇了驾驶“福克”战斗机的芬兰飞行员索维利厄斯,他击落了其中一架轰炸机。其的苏联轰炸机遭到了芬兰飞行员萨尔范托的攻击。在短短的4分钟,萨尔范托就击落了6架轰炸机。

1月17日,芬兰空军在卡累利阿上空拦截了苏联25架图波列夫SB轰炸机,击落了其中9架并击伤多架。三天以后,芬兰空军击落了另外的9架图波列夫SB轰炸机,并以损失1架“福克”战斗机和一名飞行员的代价击落了苏联2架伊-16战斗机。

总之,在1940年1月份,芬兰空军使用“福克”战斗机击落了34架苏联飞机,主要是轰炸机。

在整个战争期间,芬兰空军的洛伦兹和马格纳森反复强调攻击敌方的轰炸机、侦察机、炮兵观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战机的威胁不断增加,芬兰空军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战术,因此一旦苏联轰炸机编队被定位,分散的无线电定向战斗机将蜂拥出动并集中进行攻击,在返回分散基地之前尽可能多地摧毁敌方轰炸机。

苏芬战争

由于芬兰飞行员过分疲劳(平均每天飞行8架次),造成了许多事故。到1月底,第24战斗机中队只有28架“福克”战斗机还能够执行战斗任务。

幸运的是,芬兰争取获得国外飞机支持的外交努力已经有了成效。一些国家提供的飞机一共有116架,在三月底之前可以投入作战。其中英国派出30架“角斗士”战斗机,法国提供30架“莫拉纳”战斗机,南非捐赠29架“长手套”战斗机。

此外,芬兰还订购了其它战机,包括35架意大利“菲亚特G.50”战斗机、44架美国B-239战斗机以及10多架英国“飓风”战斗机。

“莫拉纳”战斗机和“菲亚特G.50”战斗机的性能与“福克”战斗机相似,从1940年2月开始,这两种战斗机都被证明对苏联轰炸机同样致命。

许多外国人自愿到芬兰参战,但芬兰人选择条件苛刻,实际上很少有外国人参与空战。唯一有组织的外国航空单位是瑞典志愿者中队第19战斗机中队,由贝克哈马尔少校指挥。该中队的飞行员和技术人员来自瑞典空军,他们装备了十几架“角斗士”战斗机和4架“哈特”俯冲轰炸机。

瑞典第19战斗机中队在1940年1月初投入战斗,在超过62天的时间里,一共出动飞机464架次,在战斗中损失了5架飞机,在一次事故中损失了1架飞机。与此同时,该中队的飞行员摧毁了8架(也可能是12架)苏联飞机,其中包括1架TB-3重型轰炸机。第19战斗机中队的参战,使芬兰空军可以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在卡累利阿地峡上空。

1940年1月份,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更换了侵芬部队负责人,由谢苗·铁木辛哥担任指挥官。铁木辛哥调整了战术,出动大量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集中优势兵力,于2月1日开始向芬兰发动了新的进攻。

2月1日至10日,苏联军队对芬兰军队阵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

2月12日,苏联军队恢复进攻。经过3天激烈战斗,苏军突破了芬兰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退守第二道防线。

2月18日,苏联军队试图突破芬兰第二道防线,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队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兰军队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标签: 苏芬战争

更多文章

  • 蒙古军队真的战无不胜吗?蒙古军队行军布阵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蒙古军队到底有多厉害?这是世界历史学家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传统的观点认为,蒙古军队最善于的就是以战养战,屠城增加物资。当然,在这里边他们的行军布阵也是战力凝聚的重要方式。蒙古军队蒙古士兵的装备情况,也是历史学家热衷于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蒙古兵的装备与10至11世纪的辽国

  • 宋元战争的结局改变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元战争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

  • 樊城之战徐晃对战关羽是怎么赢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樊城之战,徐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时,关羽围攻樊城,借着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让曹魏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岌岌可危之际,曹操派了徐晃前去协助曹仁对抗关羽。这一战徐晃在对上关羽时打赢了,那么徐晃是怎么赢了关羽的呢?关羽樊城是曹魏在荆州的重要据点,一旦樊城失守,那么由此以北的广袤平原无险可守,曹魏只得退回宛

  • 函谷关之战为什么秦攻五国而齐不救?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函谷关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函谷关之战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二年,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

  • 东魏西魏间的沙苑之役过程介绍 沙苑之役的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沙苑之役

    沙苑之役,发生于东魏天平四年,也即公元537年,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沙苑之役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东魏丞相高欢亲率的二十万军队,西魏宇文泰领兵的不足万人的轻骑军队,双方在沙苑一带展开激战,西魏宇文泰一举得胜,大败东魏高欢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高欢公带随从数骑逃脱。沙苑之役 路

  • 官渡之战曹操赢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官渡之战,曹操,袁绍

    简述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

  • 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对希腊的意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战役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雅典以微小的代价战胜了十倍于己的敌人。对希腊联军来说,马拉松战役具有积极的战役战略意义:首先马拉松战役中希腊联军取得了胜利,这为希腊的反抗战争树立了信心,带来了希望;其次,马拉松战役结束后希腊人民更加团结,提高了希腊人民的凝聚力;最后这场战役为希腊人民提供了一个打败波

  • 长平之战如果赵括没有代替廉颇结局会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参战人数赵军45万人,秦军保守估计也在百万以上。从国家战略到具体战术,军事家直到现在都在探讨它的得失。长平之

  •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称霸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文公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后来的晋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任用管仲顺遂朝野而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称霸的帝王。历史上著名的“齐桓晋文&rdq

  • 手取川之战到底是真的假的?手取川之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手取川之战

    之所以有手取川之战真的假的这样的争议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1577年,对于现在而言,是一场历史性的战斗,对于这场战斗的规模以及经过等只能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历史记载是了解手取川战争的重要线索,然而历史上关于手取川之战的记载并没有那么清晰明了,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详细说明手取川之战的规模,甚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