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宪宗上位后为何给明代宗朱祁钰平反 给老爸“擦屁股”

明宪宗上位后为何给明代宗朱祁钰平反 给老爸“擦屁股”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3 更新时间:2024/1/23 8:26:19

还不了解:明宪宗和明代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宪宗为什么要给叔叔明代宗平反?

明英宗一生造孽太深,明宪宗继位后,要给他老爸“擦屁股”。

明英宗这个人,一辈子都是糊里糊涂,恩怨不分,敌友不辨,是非不明。给明宪宗留下了一个“巨坑”。

首先、他是土木堡之败的真正罪魁祸首。

1449年,英宗率数十万军队出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此战,20万明军战死7万,伤者约10余万,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乎是全军覆没。

按照传统史学观点,均认为此战大败的元凶是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是因为他犯下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才导致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但是众所周知,明代宦官仅仅只是皇帝意志的代言人,王振也不例外,他本身并没有足以左右英宗的权柄。因此土木堡之战的真正罪魁祸首,实际上就是明英宗。而王振的罪责,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的进退失措、指挥不当背锅罢了。

比如说,明代军队先取道紫荆关回京,欲经蔚州,而后行走四十里,又改道东行,向宣府行进,如此诡异行军路线的决策者,难道是王振吗?他只能提建议罢了,最后拍板的人只能是明英宗自己。

至于说土木堡之变带给明代的影响,那都不用多说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文武中枢几乎被一扫而空,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的所有成果也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不是明代宗、于谦君臣的通力合作,大明王朝估计都活不到276岁。(最让人痛心的就是老将英国公张辅,堂堂平越名将竟然为明英宗的昏庸殉了国)其次、英宗复辟之后,弊政不断,给宪宗遗留了很多祸患。如果说土木堡之变前,明英宗的种种弊政还可以推给王振,那么复辟之后,没有背锅侠王振了,英宗的所作所为,就只能怪在他自己的头上了。那么,英宗复辟之后,他干了哪些遗祸后世的错事呢?小事咱都不论了,就说六件影响比较大的事。①:大规模清洗朝堂,迫害有功之臣。比如于谦、王文被斩于市;总兵范广被凌迟;内阁辅臣陈循、江渊、俞士悦被发配流放;萧镃、商辂、王直、殷谦罢职。这些人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才,英宗仅仅只是因为他们为明代宗效力,就把他们给一并清洗掉了。

②:平反王振,建庙祭葬招魂。这个不多评价了,明英宗到死都认为王振是忠臣。

③:重用奸臣。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因为在“夺门之变”有功,英宗便对他们全部委以重任。

很可笑的是,英宗重用的这些人,最后都被他干掉了。比如太监曹吉祥与其侄曹钦更公然在京师举兵造反,被英宗杀掉;石亨与其侄子骄纵不法,图谋变乱,被英宗杀掉;而徐有贞因为跟石亨有仇,被英宗流放。也就是说,英宗用的这批“功臣”,其实一个好玩意都没有。

④:处置流民不当,激起重大民变,导致后来百万荆襄流民造反。

⑤:轻信蒙古“换道入贡”的谎言,导致蒙古打着入贡名义顺利进占河套平原,然后蒙古人就赖着不走了。朱祁镇惹出大祸,无力驱逐,于是这一水草丰美的国土,从此沦丧于蒙虏。

⑥:容纵建州女真壮大,养虎为患,差点遗祸后世。

复辟之后的明英宗,在位仅仅八年就把皇帝当成这个样子,给他儿子明宪宗留下了这么多祸患,也真是难为他了。

既然老爸如此昏聩,明宪宗继位后,自然要给老爸“擦屁股”了。

首先,宪宗以雷霆扫穴之势灭了女真,将建州女真的崛起推迟了一百年。

其二,宪宗花大力气平定了荆襄流民。

其三,宪宗为英宗统治后期受迫害的贤臣一致平反。比如于谦被平反昭雪,赦免其亲族并加恩;商辂被召回,任命为内阁首辅。

其四,宪宗在商辂的力主之下,追复叔叔朱祁钰以帝号,以帝皇之礼重修其陵寝。

通过宪宗的这些努力,因英宗后期种种弊政导致的社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士大夫阶层的惶恐不安之心也得到了安抚。

至于说宪宗为什么要给叔叔朱祁钰平反,原因很简单——明代宗于社稷有功,且平反明代宗对宪宗的皇位法统没有威胁。

明英宗造孽,导致大明江山差点玩完。如果不是明代宗临朝听政,粉碎了瓦剌军对北京的入侵,大明江山还有没有,明宪宗这个皇位还能不能继承,都很难说。所以说,明代宗对大明江山有功。既然宪宗已经为于谦等人平反,那么明代宗也应该平反。

并且,给叔叔朱祁钰恢复皇帝身份对于明宪宗来说,也没有没有任何影响,没有人会说他这个皇位不合法(代宗无子,宪宗是唯一的继承人)。相反,他的此举还可以收买民心和士大夫之心。士大夫和老百姓都会夸赞明宪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好皇帝,这样他的统治才能够更加稳定。

当然了,明宪宗也不能直接给叔叔平反,这样会打他老爸的脸。所以,宪宗就说这是英宗临终前的遗愿,希望他们办好,他只是秉承老爸的遗愿。有这样的好儿子,英宗上辈子也是积了德。

标签: 历史明宪宗朱祁镇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子大多数都选择谋反 古人合法继承皇位不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太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太子选择谋反,合法的继承皇位不是更好吗?大家在看清宫剧的时候,不难发现皇帝对于自己继任者宣告的方式,大多有两种:一种是临死前临危受命;另一种是将名字放到养心殿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皇帝死后再召集群臣、皇子当众取出宣

  • 明朝土地改革变法之父到底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土地改革变法之父到底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说到明朝大臣,我们总是很快能想到一个人——张居正。他的功绩我们随口就能说上一些:什么教导皇帝呀,改革土地呀,清正吏治等等,但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一条鞭法”了吧。张居正,这位5岁识字、12岁中秀才、23岁考中进士的人,绝对是300多年

  • 古代女犯人被砍头之前 古人为何要脱掉她们的上衣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犯人

    还不了解:古代犯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女犯在斩首前,为何要脱光上身,不止是羞辱那么简单?古代一般犯罪的都是男性,女性犯罪十分少见。大部分女性犯罪是因为家族连坐和族诛等情况,这与女性长期依附男性生活有关。除此之外,有一小部分妇女会因为争风吃醋走上犯罪之路。按照封建法

  • 在古代,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一般是用的什么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科举考试,唐朝

    在古代古代称为科举,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就是古代的人们专门用来形容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也就是我们如今称呼的“科举制度”,这个描写非常贴切,可能你早上还是在家里种地的村夫,去一趟科举,中第了就会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那么古人是如何防止考生在这样的选拔性

  • 古代四大枭雄分别是谁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中国古代四大枭雄分别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欢VS宇文泰南北朝是我们国家最动乱的年代,也是枭雄辈出的年代。高欢和宇文泰就是这年代里最杰出的两个枭雄!即使是纵观中国历史,这二人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

  • 古代第一御用杀手,最后什么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北齐

    古代第一御用杀手,最后什么下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如果要给古代的短命王朝列个排行榜,北齐王朝绝对榜上有名。公元550年,接手了父亲高欢、哥哥高澄事业的北魏权臣高洋废掉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大齐,史称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后主高纬一手葬送了江山,周武帝宇文邕亲率北周大军攻破晋阳,北

  • 古代皇帝都是穿龙袍的 宋朝皇帝为何是一个例外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宋朝,龙袍

    还不了解:宋代龙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皇帝为何不穿龙袍?提起龙袍,本质上就是工作服。皇上的工作服叫龙袍,大臣的工作服叫官服。无论唐朝,元朝,明朝还是清朝,皇上都有自己的龙袍,而且自称为“朕”。所谓龙袍,说穿了就是一件明黄色的大袍,在上面绣有多条龙,但是注意观察宋代

  • 在古代株连九族是从何时开始的?有何规定?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株连九族,清朝

    在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株连九族”这个词语。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人命相较于如今而言,是比较不被人重视的,尤其是一些底层百姓的性命。为了巩固统治者的权威,也为了倡导不平等的登等级制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被严格执行。有些时候,仅仅

  • 在古代山贼并没有去打劫那些赶考的读书人,是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山贼,唐朝

    历史上很少会有山贼抢劫进京的考生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即使是贫寒之家,家里面要是有一个读书人,邻里乡亲都会对其另眼相看,要是这个读书人能够考得功名,取得一个秀才举人什么的,那更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事情

  • 项羽打仗能力到底有多强 韩信人生中的败仗就是项羽所赐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项羽,打仗

    对项羽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的军事才能到底有多牛?项羽的军事才能到底有多牛?看一个人到底有多厉害,其实看他的对手就了解了。前期是秦朝最后的名将,章邯和王离,中期是一系列诸侯,后期是韩信!很多影视剧里面把章邯这位名将的厉害给忽略了,但在真实的历史里面,章邯可不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