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朝大臣为什么叫皇帝为官家 这个专属称呼是什么意思

宋朝大臣为什么叫皇帝为官家 这个专属称呼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75 更新时间:2024/1/16 12:45:30

对宋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家”为何能够成为宋代皇帝的专属称呼?

"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在很多宋代的史书中,经常出现官家二字。这个词有很多重含义,它可以指为公家做事之;也可以是臣下对君王的称谓。

看惯了清宫戏,就会有很多人认为所有的朝代,臣子面对皇帝都是"皇上,奴婢怎样怎样;奴才怎样怎样"。不尽然也,只是因为清代达到了皇权专制的巅峰,底下人的地位才会如此之低。

而在宋代,文官们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仁宗朝时,甚至能和皇帝平起平坐,坐而论道,那么为何只有宋代把皇帝称"官家",而不是称陛下或皇上呢?

(一)、自降身份,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皇帝的本意,是天下万物之主,这非常契合他们所宣传的家天下统战思想。"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陛下最早指的是在宫殿底下的侍候,后来演变成了对君王的直接称呼。

前者显得权势逼人,而后者则威严端庄。与他们相比,官家要显得亲切的多。家,本来就是一个温馨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酒家,店家,商家,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

1. 历代对君王的称呼

很少有影视作品能够恰如其分的把皇帝,称为官家。因为这个词,最早并不是指的君王。《乌丸鲜卑传》"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所筑城郭"。可见,它的意思指的是官府。

《三国志》:"且亦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它最早的意思,就是朝廷或者官府,并不能直接认定为是下人们对皇帝的称呼。历朝历代,称呼皇帝都不太一样。

《史记》"羣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在汉朝时,武帝曾被称之为巨公;而隋唐年间称呼为大家,也有的被叫作圣人,比如玄宗皇帝。

不论哪个都算是一种"昵称",在书面语或者正式场合,还是会用陛下或者皇帝来称呼。如此一来,显得君王并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显得他和文武百官们距离比较近一些。其实用官家来直接称呼君王,宋代也并非是首创。

《南齐书》"官家大老天子"。而唐末这种现象也层出不穷,《旧唐书》"官家救儿命"。 此外,《新五代史》与《旧五代史》中也有过这种记载。

2. 深入人心的官家称谓

虽然用官家来称呼皇帝并不是北宋首创,但却是赵家你将其发扬光大。当时赵匡胤出去打猎,担心有人重蹈自己发动兵变的覆辙,因此说了一句"此处无人,尔辈要做官家者,尽可为之。"意思是谁如若想要成为官家,那么就趁现在四下无人,杀了自己。

可见,他在内心里边已经认同了这个称谓。而到了仁宗时,官家已然普及。因此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欧阳修范仲淹还有韩琦等一众文臣在面见赵祯时,都以官家称之。这在史料中,是有所记载的,是适合历史史实的。

《宋史》"官家做天子日久",这是刘太后垂询仁宗时,所说之言。可见,在后宫中人们亦是以官家之号称之。

而外国使节来访,或者宋代大臣出使之时,也是用官家来指代皇帝。"皇佑二年占城国使入京,奉表云:无有国土似得官家之土"。《蒙鞑备录》"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无处去"。

自北宋开始,官家就成为了皇帝的专属称号。尽管以前它曾经代指过官员,官府,朝廷。因此,也要对这两个字开始忌讳。

"程奇者家有六岁小儿,因饮酒戏谑,自称官家,为乳母所告"。如果皇帝内心没有认同这个称谓,那么乳母想告也无处可告。官家,究竟为何能够成为皇帝的专属称呼?

(二)、换汤不换药,皇帝的"近义词"

《史记·秦始皇记》"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所以首度发明了皇帝这个称谓。可以说是气势恢宏,自那以后,所有的君王们都以此为称,可真正能够超越始皇帝的又有几人。

1. 自"拍马屁"而兴起的称呼

当年宋真宗喝醉了酒,便召身边的李仲容为他,为何自五代来,都将天子呼唤为官家。仲容对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上甚喜"。这就纯属是臣下对皇帝的夸赞,和秦始皇的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其实是一个意思。

很显然,真宗对这个说法十分满意,很高兴他人以此来称呼他,所以官家这个称呼,成了对君王的正式称号。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自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已经成了深入人心的观念。

在他们眼中,皇帝再也不没有往日那么神圣。今天还在给肆意宣传君权神授,要长治久安之人,可能明天就被另一个打着同样旗号的人给推翻了。

所以,宋代初立,很难在明面上建立一种威权社会。所以,官家这个比较贴近百姓生活的称谓,就被人普遍接受。而李仲容的那番话,不过是在宽慰真宗的心。

2. 商品经济繁荣,掌权者的职业化

种地的为农家、行医的是医家,宦官是内家,僧人是禅家。每个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对他们的称呼也就不同。而北宋商品经济兴起,行业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而君王,那是天下为官之人的指挥者,他的主要责任就是把持大局,掌控为官之人。

因此,做为官之人的当家人,就是他的工作内容,因此以这个称呼其,也是理所应当的。北宋是出了名的国富兵弱,虽然它在军事和外交上接连失利,不过经济空前发达。所以,社会职业就变得更加职业化和具体化。

在那个时候,皇帝就成为了一种职业。他们也并不是急着去建立绝对权威的社会,还是以相对宽容的环境逐步的恢复皇权的威信力。平民社会,开始发展起来,甚至要超过了唐代。因此,以官家来称呼君王是社会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

首先,皇帝方面,他们是沿袭了五代时期的称呼,再加上李仲容说的那番话,因此觉得也不丢面子;其次,官僚阶级在那时候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不愿意卑躬屈膝的面对君王;再次,平民百姓们习惯了坊间生活,而官家,显得与其十分贴近,倍感亲切。

这也是皇帝,所想要打造的平易近人的人设。

(三)、誓要成为官僚可依附之人

宋太祖虽然表面上说着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不过是一种虚假宣传罢了。他在暗地里,还是会打压文官集团。比如将权力分化,比如取消了坐而论道。不过名义上,还是要抬举那些文人士大夫,因为赵宋需要通过他们来打压武将集团。

1. 让贫寒增添安全感

"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是无数学子的梦想。而宋代重开科举,使得一大批寒门子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比如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他断齑画粥的故事广为流传,自幼在民间,见惯了人情冷暖,就希望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而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南北两宋,平均下来每年都有近三百人加入官僚队伍,这其中诸如范仲淹者甚多。他们曾经在江湖上漂泊,极度的缺乏安全感。而家,则是温暖的港湾。以官家称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更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效命。

这其实也可以算作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大臣们也大都对赵家赵家人忠心耿耿。因此,在靖康之役后,还有那么多的人帮着赵构重整河山;而后来的明代,就算崇祯皇帝下令勤王,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听从其调遣。

2. 重新建立起伟大形象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做皇帝,自然要以天下为己任,要做到完全的大公无私,不论对谁都能够一视同仁。所以,这也是他们在彰显自己圣明的一种手段。宋代的科考不像唐代那样有着对门第出身的限制,也不像明清那样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

只要你有本事,而又足够忠心,就能够入朝为官。在他们眼里,这已经是大恩大德。如若再以官家为称,就会显得皇帝有些太过于疏远。因此,官家这个称呼还是比较妥帖的。

"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在唐代时,就已经有了用官家来称呼皇帝的先例。因此,就一直承袭了下去。

结语:

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让百姓们对君权神授产生了质疑。而后周就是以此来称呼皇帝的,所以赵匡胤就照搬了过来。李仲容的解释,又非常合乎皇帝的心意。再加上市井经济的发展和庶族的大量涌入,使得官家成为了人人可以接受的称呼。

标签: 历史宋朝皇帝

更多文章

  • 胡善祥作为朱瞻基的皇后 朱瞻基为何废除他的后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朱瞻基,胡善祥

    对朱瞻基和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到底为何被废?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夹杂了太多宫斗和权谋,但这都是艺术加工的结果。实际上,历史上的胡善祥被废事件,只是“正宫不敌青梅竹马”的典型案例罢

  • 在明朝时期官员是如何早朝的?有多复杂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朝会,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由朱元璋建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官方的礼仪方面来讲,也是较为全面系统的时期,尤其在上朝时的各个步骤都经过了详细的认定与规划。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朝官员上朝,是如何开会的?如果不签到、请假,皇帝会如何处罚呢?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

  • 太医频繁出入后宫,皇帝不会怀疑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太医频繁出入后宫,皇帝不会怀疑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帝王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专供自己享用。一直以来,皇帝的后宫都是其他男人的禁地,绝对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但后宫的日常又需要男人来管理,所以后宫一般只有这三种人能进入,一种是太监,为了防止对如花似

  • 萧纶:梁武帝萧衍第六子,轻财爱士且性格暴戾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萧纶(约507年—551年),南梁宗室。字世调,小字六真,梁武帝萧衍第六子。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天监十三年(514)封邵陵郡王。普通五年(524)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中大通四年(532)为扬州刺史。太清二年(548)位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景构逆,加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其轻财爱

  • 明朝妃嫔的出身为何是历朝历代中最低微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妃嫔的出身为何是历朝历代中最低微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社会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中大都说明朝无能的,在明朝如此严格的家规《皇明祖训》下,竟培养出这样的一群皇帝。但我今天要从另一个方面谈谈不一样的明朝。明朝的妃嫔的身份在历朝各代之中出身都是

  • 古代“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古代“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对于在宫里面,“残体残疾”的那部分人,有的电视剧说“宦官”有的电视剧说“太监”。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吗?在清朝,“宦官”和“太监”并无太大区别,都是阉人,二者在外延上是一致的。然而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二者却不

  • 历史上三位叫丽华的女子,结局分别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三位叫丽华的女子,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位名为丽华的皇后和妃子,分别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和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丽华。然而,三人可谓同名不同命,名字相同的她们,命运却是截然不同。光烈皇后阴丽华:娶妻当得阴丽华阴

  • 朱元璋与洪秀全比有哪些差别?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与洪秀全比有哪些差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每当遇到了天灾朝廷无法控制时,就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国历史六次农民起义中,只有元末朱元璋起义成功了,而和朱元璋一样反抗少数民族政权的洪秀全,他们都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起义的工具,均定都于南京,都有一个北伐西

  • 讨伐董卓的诸侯都要哪些人?真的有十八路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朝,董卓

    东汉末年,朝廷动荡不安,在那个时候皇帝纷纷早逝,留下幼子继承大统。正所谓:“主少国疑”,所以导致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轮番上演,又赶上频繁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汉灵帝驾崩以后,少帝刘辩继位新君。要放在之前,继位新君成为天下之主那是一个多么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此时少帝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

  • 萧纲: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最后屈辱被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 ),小字六通,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梁武帝天监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元503年12月2日),萧纲出生在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