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09 更新时间:2024/1/24 13:26:50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都会特别重视。那么,都会有哪些官员可以参加早朝呢?

《唐六典》记载:

“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参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

唐朝地方官,要想参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还要等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才有资格。

五品以下,是没有机会参加早朝的。上朝的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唐朝是十旬休假,节假日不需要参加早朝。

宋朝神宗元丰改制后,早朝改为日参、六参、朔参和望参共四种方式。

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也即每天都要参加早朝。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以上,为“六参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参加早朝;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包括暂无差遣者,为“两参官”,即朔参官和望参官,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参加早朝。

后来,宋朝社会安定,边境安宁,皇帝慢慢懈怠,有些皇帝隔一天上一次早朝,甚至一个月只上朝三次,分别是在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

唐宋时期,如果朝廷处罚官员,一般就是贬到外地,因为以后参加不了早朝,便获得不了朝廷相关的信息,仕途上很难进步。

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比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参加朝会,这样,上朝人数一下子增多。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

明朝参加上朝的官员,官职有大有小。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六部侍郎是三品,这些官阶都比较高。

也有一些官阶低的小官,也可以上朝,像六部给事中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也只是六七品而已。而地方官,只有四品以上才有资格上朝。

清朝官员上朝时,官居一品可以站在殿内,朝见皇帝,官居二品则需要在殿门外恭候,官居三品则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有资格,参加朝会。清朝十天举行一次早朝,但是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实际早朝次数要多远远于规定。

中国古代社会,是礼法社会,等级比较森严。因此,关于早朝,也有一整套流程和详细规定。

以明朝为例,参与早朝的人数最多,最多时可以达一千多人。

明朝官员上朝,需要佩带出入宫廷的牙牌。

参加早朝的大臣,必须起的很早。大约凌晨三点,就要到达午门外等候。为了方便上朝,大臣们大多选择在皇宫城南居住,“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午门左右两边,各有小门,被称为左、右掖门,文武百官由此入朝。

起初上朝时,群臣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后来便制定了入朝顺序:

“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午门上设立有钟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第三通鼓响过后,也就是卯时(大概5点左右),百官则按照次序排队,等到鸣钟之后,再由掖门依次入内。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

皇帝坐上宝座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入班,文武大臣则分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礼毕,才昭示着早朝的开始。

首先,鸿胪寺官员先出列,上报入京谢恩、离京辞官的人数。

这些官员,都需要提前报备给鸿胪寺。如果这些大臣有位高权重或者有功劳者,皇帝如果召见,那么他们便会入殿觐见。否则,则只能在外面行五拜三叩之礼。

如果当时边关有军事活动,接着便是上奏边关战报。《明孝宗实录》:

“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接下来,便进入主题,上奏政事。

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要奏事的,要不然,早朝时间不够。有事奏的官员,需要提前写好奏本。上奏时,先迈步出班,然后到御前跪下,这时才可奏事。奏事时,还要用官话,大声朗读奏章,读完之后,才可回到班列。

整个早朝期间,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在一旁监督,只要是有人咳嗽、吐痰、衣冠不整、仪态不雅都会被记录下来,上报处理。

等各官员奏事完毕之后,鸿胪寺官员“唱”奏事毕,然后皇上退朝,其次百官才可陆续退朝,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事。

可以看出,整个早朝还是很威严,规矩很多的。而早朝,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风向标。勤政的皇帝,自然坚持早朝,像朱元璋时期,即便遇到恶劣天气,也很少罢朝。而清朝的康熙雍正,除了早朝,还专门开设了午朝。

但是,

也正是因为早朝比较正式,规矩较多,有些皇帝不愿意参加。像明朝嘉靖和万历皇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

因此,被很多人批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参加早朝与否,并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

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经常批阅奏章到五点多。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继位时就想做中兴之主。经常披奏章到1点多,早朝也从未中断,但是明朝最后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中国的行政效率低下,通常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朝廷的统治力量只到县衙这一级,再往下走,这可就要靠着士绅来维持乡村的具体统治了。而且在古代,他不像现在这样,有专门的机构,所有事情都要有知县来解决,税收,司法,有时候甚至还要去剿匪

  • 古代妃子在下葬的时候 古人为何要堵上她们的肛门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对古代嫔妃陪葬为何要堵上肛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的流传,才走到了今天。在时间的流逝下,中国以前很多的古文化都被历史冲刷走了。其实很多文化都是古时候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也许我们会说,那时候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

  •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在建国之后立马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制度的统治,“改正服、易服色”的服饰制度改革也是一种巩固方式,通过服饰的不同,阶层自然也会跟着不同。例如宋代的服饰改革保留了汉民族的服饰风格,一改唐

  • 唐朝捕快为什么叫做不良人 他们为何不受待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唐朝,捕快

    还不了解:唐代捕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为何称捕快为不良人,捕快做了什么,在唐代这么不受待见。说起捕快这个职业,大家可以说很不陌生。在很多反映古代的影视作品里,几乎都有这种职业的出现。这个主要主要从事的就是抓捕犯人、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等,可以说就是维护社会治安

  • 关羽的武器原本叫做冷艳锯 后面为何改为青龙偃月刀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关羽,武器

    对关羽的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的冷艳锯,本来叫龙刀,直到完成一个任务,才改名青龙偃月刀。历史演义灿星河,小编斗胆鼓唇舌。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三国迷可能会觉得费解。关老爷的大刀,不就是叫青龙偃月刀吗?哪来的这么多门道?对于这些问题,小编将简单跟各位介绍一下。首先,

  • 古代刺客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又是怎么震撼历史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刺客

    还不了解:古代刺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刺客:震撼并改变历史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刺客,一直是一个神秘莫测又引人注目的群体。在世界历史上,有 “阿萨辛派”让整个西方为之颤抖。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荆轲刺秦王的经典,以至于现在游戏界还有蛇皮走位的代表——秦

  • 正史对不良人的记载那么少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唐朝,不良人

    对唐代不良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的不良人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都干些什么 为何正史少有记载?“不良人”这个称呼,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普及,现代人开始熟悉起来。在历史上“不良人”主要出现于唐代,到了宋朝已经不怎么出现了,到了清代时期,距离唐代已经年代久远,人们翻看

  •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司马氏,晋朝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

  • 昭君出塞是哪位西汉皇帝在位时期?而这位皇帝后悔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昭君出塞,西汉

    王昭君出使西塞时是汉元帝刘奭党当政。昭君出塞历来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和疑问。被公认的一种说法是,王昭君性情耿直,不善于巴结权贵。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家毛延寿而被描绘成丑女,一直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最后把她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单于,临别时,出于汉匈交好的礼节,汉元帝参加了送别仪式

  • 李宽: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李宽(619年一?),唐楚王,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唐高宗李治二哥。武德三年(620年)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早薨,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