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90 更新时间:2023/12/20 11:59:24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代中国的行政效率低下,通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朝廷的统治力量只到县衙这一级,再往下走,这可就要靠着士绅来维持乡村的具体统治了。

而且在古代,他不像现在这样,有专门的机构,所有事情都要有知县来解决,税收,司法,有时候甚至还要去剿匪,负责当地治安。

可以说知县的工作是全面负责制,任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上面都要找知县的责任,不但是主线上的上级官员可以管到知县,其他的诸如漕运,河道等职能部门,也能管到知县。

真正的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知县是全国所有官员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他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官员,下面的具体事务都有知县负责。

而其他所有的官员,一级压一级,全都是听取汇报的监督官员,大清基本上只有两种官员能了解真实的国家,一种是知县,另一种就是军机大臣,其他的官员就是点头哈腰加磕头,这是清代官场的生存法则。

知县在清代官场的地位还有个很尴尬的地方,那就是清朝是没有办公经费这个概念的,而且是公私不分,衙门里所有的开销都是有知县一个人负责的,钱不够就从知县应得的钱里去扣。

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知县如果你是科举出身,那你基本上就是毫无行政能力的,县衙要想玩得转,就必须要依靠专业人员。

你要是买官做的知县,那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还不如科举上来的,除了会捞钱之外,什么都不会,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知县,都要解决办事的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清代实行任职回避,一个人是不能到本乡去任职的,一个知县到任之后,可能连当地的话都听不大懂,两眼一抹黑,要办事就必须要依靠下面的人员。

最重要的人员是师爷,他们是专业人士,不但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熟悉朝廷的各项规章制度,刑名律法,税收政策等等。

师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负责司法的叫黑笔师爷,负责税收的叫红笔师爷,好的师爷是非常贵的,当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非常强。

科举出身的人,本身的智商能力并不差,但是儒家的那套理论,要求他们远离刑罚税收,所以他们一来不熟悉,而来内心深处鄙夷这两样东西,所以也就只能仰仗师爷了。

清代有个词叫三班六房,三班指的是衙役,六房指的是书吏,对应的是国家的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

在清代,衙役的社会地位相当于戏子、奴婢和妓女,自己和子孙都禁止参加科举,所以知县催办案件,才会连他们的家属一起抓,这种地位和环境之下,你就能明白清代的司法风格是个什么样子了。

这个书吏就很有特点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大县的书吏有上千人,小县也有几百人,衙门显然不需要这么多人,那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挂名,算是一种荣耀,本身也是衙门广泛和当地产生联系的一种途径。

衙门里的人有了,钱的问题才是关键,清代没有办公经费,从雍正开始才给知县发工资,而知县那点工资,根本就不够雇佣师爷的。

所以就只能在税收上下功夫,县里没有法定财政收入,更谈不上经费预算决算了。那怎么办呢,就得“搭车收费”。有一种和地丁银一起征收的叫“火耗”的钱,字面意思是铸银子的损耗。

这是县官自己留的办公费和私人花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火耗是明法规之外的陋规,后来因为禁止不了,只好默认,这是清代腐败的根源,无论哪个皇帝都治理不了。

明代小说《儒林外史》里说衙门里只有称银子的“戥子声”、收税的“算盘声”和打人的“板子声”,既是尖锐讥讽,也是客观概述,到了清代,也一样。

综合来说,清代的衙门属于混沌治理,只有一个知县算是正式的朝廷命官,任何的事情都只找知县,衙门里的用人用钱都要自己想办法。

清代的曾国藩做到总督级别,同样也是麻烦不断,总督衙门的办公经费也是需要自己整体把握,没有办公经费的说法,雇佣什么人,也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古代能采用的手段其实并不多,行政效率低下是时代的原因,只能采取这种一人负责的方式,来治理地方。

标签: 历史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古代妃子在下葬的时候 古人为何要堵上她们的肛门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对古代嫔妃陪葬为何要堵上肛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的流传,才走到了今天。在时间的流逝下,中国以前很多的古文化都被历史冲刷走了。其实很多文化都是古时候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也许我们会说,那时候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

  •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在建国之后立马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制度的统治,“改正服、易服色”的服饰制度改革也是一种巩固方式,通过服饰的不同,阶层自然也会跟着不同。例如宋代的服饰改革保留了汉民族的服饰风格,一改唐

  • 唐朝捕快为什么叫做不良人 他们为何不受待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唐朝,捕快

    还不了解:唐代捕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为何称捕快为不良人,捕快做了什么,在唐代这么不受待见。说起捕快这个职业,大家可以说很不陌生。在很多反映古代的影视作品里,几乎都有这种职业的出现。这个主要主要从事的就是抓捕犯人、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等,可以说就是维护社会治安

  • 关羽的武器原本叫做冷艳锯 后面为何改为青龙偃月刀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关羽,武器

    对关羽的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的冷艳锯,本来叫龙刀,直到完成一个任务,才改名青龙偃月刀。历史演义灿星河,小编斗胆鼓唇舌。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三国迷可能会觉得费解。关老爷的大刀,不就是叫青龙偃月刀吗?哪来的这么多门道?对于这些问题,小编将简单跟各位介绍一下。首先,

  • 古代刺客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又是怎么震撼历史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刺客

    还不了解:古代刺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刺客:震撼并改变历史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刺客,一直是一个神秘莫测又引人注目的群体。在世界历史上,有 “阿萨辛派”让整个西方为之颤抖。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荆轲刺秦王的经典,以至于现在游戏界还有蛇皮走位的代表——秦

  • 正史对不良人的记载那么少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唐朝,不良人

    对唐代不良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的不良人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都干些什么 为何正史少有记载?“不良人”这个称呼,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普及,现代人开始熟悉起来。在历史上“不良人”主要出现于唐代,到了宋朝已经不怎么出现了,到了清代时期,距离唐代已经年代久远,人们翻看

  •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为何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司马氏,晋朝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

  • 昭君出塞是哪位西汉皇帝在位时期?而这位皇帝后悔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昭君出塞,西汉

    王昭君出使西塞时是汉元帝刘奭党当政。昭君出塞历来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和疑问。被公认的一种说法是,王昭君性情耿直,不善于巴结权贵。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家毛延寿而被描绘成丑女,一直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最后把她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单于,临别时,出于汉匈交好的礼节,汉元帝参加了送别仪式

  • 李宽: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李宽(619年一?),唐楚王,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唐高宗李治二哥。武德三年(620年)被过继给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李智云承继香火,加封凉州总管、司徒。早薨,贞观初年追封为楚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详,史书记载为后宫生宽。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将

  •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他的儿子出自于哪三位后宫之人?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刘秀,儿子

    刘秀身为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刘秀的儿子数量自然也是比较多的应该有11个儿子。他的儿子也皆是由阴丽华、郭圣通、许美人这三个女人所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光烈皇后阴丽华为刘秀生育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刘庄、刘苍、刘荆、刘衡、刘京;第一任皇后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五个儿子:刘疆、刘辅、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