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会选择告老还乡?

在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会选择告老还乡?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06 更新时间:2023/12/22 20:45:10

告老还乡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退休制度。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当中,无数的能人异士曾经为我们的朝廷服务,为他们各自的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但是无论这些官员的官位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避免不了的一个仕途结尾就是告老还乡,有的是自己这么决定的,有的则是形势所迫,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这些皇帝,一定都是有着自己的真本事的人,但是任由他们多么强大多么有能力,也一定是需要自己的一帮手下来帮助自己的,这里的手下,就是指满朝的武百官们,他们就是皇帝的手手脚脚,如果没有他们,皇帝也是光杆司令一个,没有什么实权了。

但是每个大臣都有告老还乡的一天,无论是被逼无奈还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总归是要回老家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为了继续奉献热。

一般来说,能够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朝廷中活到可以告老还乡的年纪,这个人一定是有着巨大的能力的,不然可能自己的小命早就不保了,而这些人,即使是年纪大了,在朝中留不住了,也能够继续在他们的家乡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能力。

这个所谓的能力,就是为了朝廷选拔更加优秀的新一代人才,毕竟在古时候,信息的传递非不发达,于是那些小村庄的信息只能是越来越落后,这也就代表着,如果朝廷需要人了,这些小地方的人才很容易就错过了这样的信息,最终可能导致朝廷错失人才。

而这些告老还乡的老人家,就是抓住这些年轻人最好的机会,当他们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的时候,是既有钱又有名,而且声望还很高,自然就会有优秀的人才慕名而来当他们的学生,这时候他们就要留心了,为朝廷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来,也起到了延续的作用。

毕竟他们就算有学识有能力,也不可能一辈子为朝廷办事,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嘛,还不如留一些精力去培养新的学生,来接替自己的衣钵。

第二,为了能够落叶归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非常传统的国家,而有个说法叫做落叶归根,就是说你这一生即使在外漂泊再久,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都一定要回到养育自己的地方去。

根据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说湘西的赶尸其实就是因为有些人客死他乡之后,魂灵不甘心,死了都一定要回到家乡去。

入朝为官的那些大臣们,比普通人来得更加封建迷信,对他们来说,如果不能够死在自己的家乡的话,就会让自己的灵魂无处可去,只能作为孤魂野鬼飘荡在这个人间,甚至还是一件影响自己后代的生存气运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临死之前都会找人快马加鞭地把自己送回老家去,就算在半路上就离开了人间,也要把尸体送回去,其实就是图个吉利,遵循传统。

第三,为了可以保全自己。

以上的两个说法,都是比较积极正面的,还有一个比较黑暗的说法,那就是说大臣们告老还乡,其实是因为皇上的猜忌不信任。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非常喜欢乱想,比如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就完美诠释这件事情,当大臣们在朝廷中呆了几十年的时候,一方面能够证明这个大臣真的非常有能力,而另一方面,也隐隐地证明了,他在背后一定有着自己的势力。

这个势力并不是说每个老臣都会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而是说有的人啊,在这几十年间,门下的学生和弟子就不计其数,这些都是他的人脉和渠道啊,在皇帝眼中,如果这些老臣们有什么异动的话,那是非常容易的,而一旦有这些异动的话,第一威胁到的自然就是皇帝的家产和地位了。

所以皇帝对这些人的猜忌都是非常值得理解的,毕竟历史上也有过很多这样的人,滥用职权和自己的人脉圈去祸乱朝堂,这时候只有让他们告老还乡,才能够缓解皇帝心中的不安。

当然了,除了这历史上的大多数选择告老还乡以外,也有着一些人选择了不回到自己的家乡,但也是离开了朝廷这个是非之地,毕竟伴君如伴虎,已经陪伴了这只老虎几十年,他的习性自己再清楚不过,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回老家还是浪迹天涯,离开一定是最完美的选择。

标签: 历史告老还乡明朝

更多文章

  • 明代的“因丧辍朝”怎么后来成了皇族特权?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代的“因丧辍朝怎么后来成了皇族特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经常看古装剧的,尤其是讲述朝堂之事的古装剧,就肯定对一个场景不会陌生,那就是每当皇帝特别信任的臣子去世时,皇帝在得知消息后,都会痛心疾首的对众臣说道:“传旨,×××有大功于国,陪葬帝陵,文武百官一律服丧,辍朝×日,举国致哀”。

  • 古代太后和皇后谁的权力更大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古代太后和皇后谁的权力更大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皇后和太后,都是属于后宫的。一个是皇帝的老婆,一个是皇帝的母亲,那么她们之间,谁的权力更大呢?答案很明显,参考一下皇帝与太上皇的权利就行。皇后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权利,就是皇宫内部的警戒部队司令的权利,相当于近卫军的权力

  • 历史上朱棣对徐皇后到底有多深情?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朱棣对徐皇后到底有多深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就不得不提,朱棣曾评价徐皇后“皇后仁明贤淑,汉马氏、唐长孙之伦也”。从这句话可见,朱棣将徐皇后与东汉的马皇后、唐朝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朱棣既能对徐皇后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皇后贤德。当然,他

  • 徐霞客一辈子不工作只旅游,他的旅游经费哪里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徐霞客一辈子不工作只旅游,他的旅游经费哪里来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大家第一次知道这位400多年前的“驴友”大都是在初中历史课本的《徐霞客游记》上。在一众政客文人中,这个中国最早的背包客格外引人注目。徐霞客号称“游圣”,自他22岁开始到55岁油尽灯枯,

  •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古代什么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参加早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玄宗晚年逐渐怠政,尤其是杨贵妃进宫之后,更是沉溺于享乐。白居易《长恨歌》有诗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封建社会,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被称为上朝。而早朝,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处理国事的群臣集体性活动,尤其是

  •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县衙门有多少官员?是怎样运转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中国的行政效率低下,通常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朝廷的统治力量只到县衙这一级,再往下走,这可就要靠着士绅来维持乡村的具体统治了。而且在古代,他不像现在这样,有专门的机构,所有事情都要有知县来解决,税收,司法,有时候甚至还要去剿匪

  • 古代妃子在下葬的时候 古人为何要堵上她们的肛门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妃子

    对古代嫔妃陪葬为何要堵上肛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的流传,才走到了今天。在时间的流逝下,中国以前很多的古文化都被历史冲刷走了。其实很多文化都是古时候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也许我们会说,那时候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

  •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带来了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在建国之后立马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制度的统治,“改正服、易服色”的服饰制度改革也是一种巩固方式,通过服饰的不同,阶层自然也会跟着不同。例如宋代的服饰改革保留了汉民族的服饰风格,一改唐

  • 唐朝捕快为什么叫做不良人 他们为何不受待见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唐朝,捕快

    还不了解:唐代捕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为何称捕快为不良人,捕快做了什么,在唐代这么不受待见。说起捕快这个职业,大家可以说很不陌生。在很多反映古代的影视作品里,几乎都有这种职业的出现。这个主要主要从事的就是抓捕犯人、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等,可以说就是维护社会治安

  • 关羽的武器原本叫做冷艳锯 后面为何改为青龙偃月刀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关羽,武器

    对关羽的武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的冷艳锯,本来叫龙刀,直到完成一个任务,才改名青龙偃月刀。历史演义灿星河,小编斗胆鼓唇舌。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三国迷可能会觉得费解。关老爷的大刀,不就是叫青龙偃月刀吗?哪来的这么多门道?对于这些问题,小编将简单跟各位介绍一下。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