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既然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的话取而代之?

既然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的话取而代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67 更新时间:2024/2/10 12:24:53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大权,然而蜀国的灭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不取而代之?为何不敢自己去称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诗赞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尹商汤时代的大臣,协助商汤治理国家,成就商朝盛世;吕尚,即姜子牙,年七十出山,辅助周文王,后事武王,攻灭商汤六百年基业,开创周天子八百年江山。如此高的评价,足以看出诸葛亮其人的能力。而且杜甫是唐代的人,《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作品,杜甫的评价,是没有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的,他生活的年代也更加接近三国时期,所以他的评价相对客观。

在刘备去世之后,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的人,却始终没有把昏庸的后主推掉,自己当皇帝。

至于诸葛亮没有当上皇帝的原因,从可查阅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几乎没有……,诸葛亮没有称帝或许就是这种心态。

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臣夺取皇位的工具,诸葛亮自己说要受九锡,这说明什么?实际上诸葛亮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刘备死前,他就夺了法正的权,刘备死后,他更是大权小权一手抓,夺李严的权,打击魏延,把蜀汉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他自己手里。

而且汉末称王称帝的人比比皆是,后主又是个阿斗皇帝,他诸葛亮作为一个权相,对皇位这个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宝座有觊觎之心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诸葛亮是个城府极深之人,在功业未建,自己势力尚未巩固的情况下,他是断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轻举妄动的,可以试想一下,倘若北伐成功,汉室“光复”,诸葛亮以盖世之功而登上皇帝宝座,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我们又何必惊讶呢。

2、集团外部的阻力

诸葛亮的荆州集团虽然很强大了,但是益州集团尚且有李严手握重兵、原从集团也有赵云,这些都不能不让诸葛亮有所顾忌,即使是他二人后来死了,但是魏延和马岱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人对蜀国忠诚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那样的大是大非前,应该就不会对诸葛亮也忠诚了,毕竟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选择诸葛亮的。

顺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归属刘备的,不存在演义里说的那样叛变的事情,同样,这么说来,魏延即使是荆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荆州集团的。

3、集团内部的阻力

假设诸葛亮真想称帝,除了外部阻力可能还会有内部阻力,因为诸葛亮不能保证自己荆州集团的所有人都会在这一时间上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何况像杨仪那样的小人会做出什么,诸葛亮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诸葛亮很早看出了杨仪的为人,这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4、外部方面的阻力

当然,称帝之事,除了蜀国内部,还得看看周边的态度,比如吴国是不是支持诸葛亮已经很难说了,南蛮和西羌乘机造反却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国看着蜀国内乱,难道还不会蠢蠢欲动?这个时候,诸葛亮难道还能玩安居平五路的游戏?这是不可能的了,能有多少人听他的?

5、兵民厌战

汉末到三国成立,打了那么久的仗,死了那么多人,士兵们一定很累了,以前征战的一幕幕血腥浮现在自己心头的时候,当回想起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已经死去的时候,难免对战争不寒而栗……,好不容易告别了战争,他们难道还愿意再回到战争么?

也许诸葛亮身边的北伐军队可能不会厌战,但是后方的军队就难说了,而且就三国后期来看,诸葛瞻之所以兵多还败在邓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战略战术有问题外,士兵就不参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从这点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这件事就容易解释得多了,同样,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所以人民厌战也是必然的。

6、政治口号的因素

诸葛亮他是以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复汉家江山为号召力的,倘若他称帝的话,自己也篡位,还好意思说曹魏么?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会对自己不利了,届时,也必将丧失人心、众叛亲离。

其实,诸葛亮虽然没篡位称帝,但是在他干掉了李严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几乎可以说全部在诸葛亮或者说荆州集团的手中,诸葛亮是一个实质上的皇帝,刘禅只是傀儡罢了,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了。

其实,刘备的遗嘱上是想告诉诸葛亮:刘禅如果有能力就辅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决策。而事实上,蜀汉后期的许多重大决策,诸葛亮也都没有问过刘禅,从这点来看,他也没有违背刘备的意愿。

标签: 历史诸葛亮刘禅

更多文章

  • 曹操修建铜雀台是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操,铜雀台

    我们都知道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建造的,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

  • 刘渊明明是匈奴族的首领 刘渊为何自称汉家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刘渊,西晋

    对刘源和西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晋掘墓人刘渊,出身匈奴为何自称汉家皇帝?作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是匈奴族的首领,但是建国之后,却自称为汉皇帝。而他之所以自称为汉家皇帝,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为了争夺民心,给自己一个逐鹿天下的名分;二是因为,刘渊确实有一

  • 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太后把持朝政后为何要“垂帘”?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太后,垂帘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要亲临金銮殿处理政务大事。但也会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那么,太后听政时为何要“垂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稍知历史的人,对“垂帘听政”四字,恐怕都带有深恶痛绝的情绪。是谁在男权社会极严厉的封建社会里发明创造了这么一种专

  • 皋陶架构了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他还有哪些成就?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皋陶,上古四圣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一说为嬴姓),皋氏,名繇,字庭坚。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主要成就制典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舜,帝舜看后觉得很好,

  • 古代娶妻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需要经历哪些流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娶妻

    对古代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竟然是这样娶妻的?古代人进洞房前要经过非常庄重的礼节才能结实才算!也许古人结婚的时候有六个礼仪,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纳彩是什么?男女终身大事,首先要听父母的话,一定要经过媒人介绍,撮合,如果男女双方都觉得门当户对,

  •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汉朝,太上皇

    皇帝年老之时就会把皇位让给继承人(大多是自己的儿子),自己退到幕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当然是太上皇不喜欢做的,那么中国历代的太上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汉高祖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刘邦的老爹是第一个享受太上皇尊号的人。刘邦在当皇帝以前,老爹刘太公没有跟着这个儿子

  • 宋朝在主动寻求招安的时候 宋朝为何要带上一众兄弟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宋江,招安

    还不了解:宋江招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江为何要带上108将主动寻求招安?大多数读者读完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基本都会对宋江的行为江嗤之以鼻,甚至会认为他奸诈虚伪,为了自己能重回体制内,不惜踏着众多好汉的尸骨上位。然而,最终换来的是,宋徽宗的一杯毒酒,命送黄泉。那么

  • 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北方的匈奴为何要囚禁他?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张骞,匈奴

    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令人不解的是,匈奴为何要囚禁张骞?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匈奴曾经扣押他很久。扣押期间他曾出逃,但是逮

  • 北宋面积和秦朝面积差不多 北宋为何不算大一统王朝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秦朝,宋朝

    对宋代和秦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的面积和秦朝不相上下,为何不能算是大一统王朝?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王朝。在疆域规模上,北宋基本一统了华夏地区,在面积上和秦朝相当;在经济上,达到了中国古代王朝的高峰;在文化上,市民文化空前繁荣,思想活跃。然而,如此一个昌盛繁

  • 八旗兵堪称清朝最好的“精锐部队”,他们后来是怎么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八旗,清朝

    如果说中原君主是圈中狼,那么以铁骑起家的游牧民族应该不属于这个种群。然而中原王道虽说对外不威武,但在“入内同化”方面却拥有“奇效”,塞外夷狄一旦进了中原,“着了此道”,其退化速度比当初他们战胜的中原部队还快。那八旗铁骑是怎样丧失战斗力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譬如所向披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