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澶渊之盟的最后赢家是谁?

澶渊之盟的最后赢家是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43 更新时间:2024/1/29 8:51:28

澶渊之盟的最后赢家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北宋是我国历来最具争议的朝代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它积贫积弱。后世喜欢它的人用一幅《清明上河图》就说它繁荣昌盛;贬低它的用一场“澶渊之盟”来说它屈辱至极。

宋辽的澶渊之战很值得研究,这件事情对宋辽双方灭亡前的一百多年里都有深刻影响。北宋君臣策划的这场“货币战争”让北宋成了最大赢家。

有人说,明明是北宋被迫应战,被迫签约的,怎么能是赢家呢?大战之初,确是北宋仓皇应战,但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北宋赚得盆满钵满。

一、大战前夕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和太宗都和辽两国多次鏖战,互有胜负。真宗即位后,双方人民都不堪其扰,都有对和平深切的渴望。北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承天太后亲自率军南下。打到河北定州的时候,与在此修筑工事和宋军对峙

因辽军已经深入河北腹地,担心长途奔袭会被宋军后面包抄,因此先停一停激进的步伐。而宋军兵锋很弱,想持久防御把辽军消耗完等对方自行退去。北宋降将王继忠劝萧绰与宋议和,这样是稳赚不赔的。辽国私下派人去宋营议和,谁料宋真宗赵恒断然拒绝。

辽军只好继续打,不断加大自己的筹码。萧绰派人进攻朔州,可惜长途奔袭的辽军成了强弩之末,被宋军击败,伤亡颇重。辽军攻打朔州不成,只能猛攻定州以求有所突破,辽军当时已经粮草不济,为了攻下定州士兵们个个像虎狼一般,然还是久攻不克。

辽军统帅萧达凛很焦虑,马上士兵就会无粮充饥。于是和大将萧耶宁带人分兵攻打祁州,这次终于事半功倍。萧太后闻讯,速来与萧达凛合兵进攻冀州和贝州。宋廷也派兵派将前来支援和防守。

据《宋史》称:“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戍卒会天雄军”。辽军很快到达了澶州(河南濮阳),将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这个时候,在寇准的力谏下,真宗赵恒也达到了澶州。

真宗到了澶州城墙上抚慰将领和士兵,李继隆等人向真宗保证会浴血苦战,死守澶州。真宗的到来,让大军士气倍增。“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而萧达凛刚打过胜仗,对向来孱弱的宋军根本不屑一顾,他亲领十余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敌情,以及对宋军耀武扬威。宋将周文质看到敌军主将后命令士兵用弓弩瞄准萧达凛,萧达凛头部中箭,当场去世

辽军立刻鸣金收兵,萧太后和圣宗闻讯十分痛心,并萌生了求和的念头。再打下去,己方相当不利。

二、澶渊之盟

宋真宗也想见好就收,打算派人去议和。在贤相寇准的力促下,真宗赵恒派心腹宦官曹利用去和辽人议和。宋、辽在澶州签订了议和条约,史称“澶渊之盟”。很多人都说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签订的条约实在丧权辱国。

宋朝作为时代正朔,却要按年给蛮族送钱,看看人家汉武帝和唐太宗自己不感到羞愧吗?先来看一下澶渊之盟的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宋每年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境互市,开展自由贸易。

澶渊之后,宋辽百余年再无战事。用每年三十万的支出换来百余年的和平,和经常大战又死伤军事又要准备大量军饷哪个更划算,有点脑子的人应该清楚。《宋史》记载,宋朝每年政府的税收可达到一亿两白银。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对宋朝来说不值一提。

有人会问,堂堂天朝大国不要面子吗?把辽国打服不好吗?据学者考证,澶渊之前对辽作战,一年的军费开支竟达五千余万两。再打下去,宋朝不仅面子没了,里子也会没了。

澶渊之盟,不仅对宋有利,对辽也无害。因为当时契丹就算用倾国之力也无法吞并北宋,每年能得三十万的收入已经是天大的好处。

三、寇准之计

澶渊之盟短期来看,辽会收益一些。从长远角度来看,宋才是赢家。

条约里有一条:两国在边境互市,开展自由贸易。宋朝表面吃亏,实际稳赚不赔。

辽国地处塞外苦寒之地,它的产业很单一,除牲畜外,再无其它。

而大宋衣食住行全方面领域都领先契丹,宋朝可以卖给辽国的商品数不胜数。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很快就能回流到宋国。甚至契丹还要倒贴很多金银,经济学称之为贸易逆差。

在往后的一百年里,契丹年年都是金银外流,而他们还自以为占了便宜,这就是寇准的智慧。你得面子,我得实惠。让人实在佩服。

辽国和大宋常年贸易,整个民族逐渐汉化。后来崛起的金,也和宋朝签订和议,也变得汉化。

蒙古灭金后,将征服者目光又盯住了南方富庶的宋。面对咄咄逼人的蒙军,大宋君臣放弃了议和,但是打又打不过灭国四十的蒙古铁骑。金亡40多年后,南宋也随之而亡。

如果当时南宋选择和蒙古议和的话,继续用货币以及各式商品、文化腐蚀骁勇善战的蒙古人,不到一百年也可以把蒙古像辽、金一样拖垮。只是南宋君臣并不识寇准的妙计,而选择弃之不用,终于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本来是能征善战的,但是和宋朝签订条约后都不爱骑射动武,有人说是因为全面汉化。其实不然,经济上被寇准所创的经济战争打败,意志被奢靡无度的物质享受“摧垮”,才是游牧民族消亡的原因所在。

结语

澶渊之盟诚然对北宋的名声大损,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说,无疑是对北宋最有利的选择。北宋君臣抓住机会,乘势发起了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为了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和太监相比 两人的寿命为何相差那么大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寿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平均寿命竟只有三十几年,而太监却有七十年?虽然皇帝一生享有荣华富贵,但他的生命往往很短暂,这个时候皇帝会很羡慕太监,因为太监一般都比较长寿。那为什么割掉一块肉的太监能比正常男人长寿,皇帝为什么短命。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古代新皇登基是头等大事 期间流程到底有多繁琐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新皇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新皇登基仪式是国家头等大事,既繁琐又严肃,到底有多复杂?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主人,掌管整个国家,而中国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礼仪,皇帝一生要经历过无数大事件,每次都需要做好礼仪,最常见的就是封皇后,封太子,每年祭拜祖先,遇到干旱

  • 唐、明两朝潼关失守导致哪些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明两朝潼关失守导致哪些后果?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叛军迅速集结二十万南下,朝廷方面,唐玄宗命令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同时派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率军东征。当时唐王朝在西北精锐边军还没回来,而南下的叛军势力正锋,洛阳很快失守,撤退的高

  • 古代官员过春节有多少天假期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古代官员过春节有多少天假期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们,他们一到春节,是怎么休假的呢?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冬天一般都猫冬了,也就是农闲,所以,你只要不想干活,休息上一冬天都没有问题。这是对农民而言。但是一当了官,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就得受朝廷的节制。汉朝以前,就没有

  • 古代皇帝临死前才传位给儿子 活着传位不是更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传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为何不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儿子,非要死了才传。如果从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开始算起,中国封建历史上,皇帝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帝位让出去或者以各种原因成为太上皇的,一共有21位,而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渊

  • 古代皇帝死于非命不在少数 要想给皇帝下毒到底有多难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给皇帝下毒,难度有多大?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英主万古悲。--徐夤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皇帝也是人,他也不例外。哪怕是穷尽一生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也逃不过死亡的结局,消耗巨资建造的秦始皇陵就是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证据之一,

  • 历史上魏武卒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魏武卒,战国

    提起战国时代,我们总能想到始皇帝嬴政扫六合所倚仗的秦军。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出现了多次的朝代更替,也经历了多次的分裂时期,比如春秋战国便是其中的一个时期。而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队,比如魏武卒便是其中之一

  • 古代下毒为什么要下在酒里 下在茶里不行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下毒

    对古代下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古人下毒要在酒里,不在茶里,难不成有什么特殊的典故?我们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坏人如果想要伤害到对自己的利益有威胁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下毒的方式,然而古代的人大多数都会把毒药放在酒杯里却没有放在茶里,这是为什么呢?其

  • 宋朝穷尽一生都没有收复的地方 明朝是怎么一年就收复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明朝,燕云十六州

    还不了解:明代和燕云十六州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三百年都没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明代用一年就能收复?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历史上的这件事,自从宋代到燕云十六州割出去,历经整个宋代就再无法实现一统,而为何这件事在明代完成了呢。这就给他们带来了疑惑,就有了这样的问

  • 古代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 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八股文

    还不了解:古代八股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股文到底有多难?清代会试第一名遗留下来的考卷,一看便知。古代最令考生头疼的不是如今烧脑的高数,也不是复杂多变的英语,而是枯燥难懂的八股文。八股文最初的形成,受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影响。之前朝廷主要通过考核考生的诗词、歌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