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南宋民俗斗鸡的由来与发展

揭秘:南宋民俗斗鸡的由来与发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89 更新时间:2023/12/17 8:30:13

揭秘:南民俗斗鸡的由来与发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斗鸡,这种现代人看来与赌博无异的不良嗜好,在历史上其实是一项很正经严肃的民间习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个记载,说的是鲁国大夫季平子与另一位鲁国大夫郈昭伯之间精彩绝伦的一场专业斗鸡比赛。

孔子母国的两位贵族,斗起鸡来无所不用其极,却丝毫没有仁恕之心,原因就是他们下的赌注相当大。为求胜出,季平子将芥菜籽捣碎成粉末,撒播在鸡的翅膀之下,以便于战斗中翅膀震动,粉末飞出,可使对方鸡眼迷失而无法睁开。

然而郈昭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更狠,直接在鸡爪上套一把铜制利刃,专门用来对付对方的鸡头,一砍一个准,非死即伤。逼得季平子没办法,只能在自家战斗鸡头上带个头盔才不至于输个精光。

以上是见诸于先秦史书里的斗鸡典故,不过在南宋时代的广南东路,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番禺一带,确实真的存在如《左传》记载一样的斗鸡习俗。

番禺人自古酷好斗鸡这种项目,这与两广一带的少数民族更加喜好斗鸡不无关系。番禺当地产的鸡,当地人有一套特殊的饲养方法,凡出栏的鸡个个凶猛强悍好斗。每当斗鸡比赛,就像人类的拳击比赛一样,也是各有各的战术。人们不惜以重金作为赌注,所以观看比赛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非激烈。

番禺人选择斗鸡非常讲究,鸡要稀疏而短,鸡头要坚硬而小巧,鸡脚要直而大,鸡身躯要瘦而有劲,鸡眼睛要深邃而皮厚,可以慢慢的下注视,沉稳而决不轻举妄动。满足了以上几点要求的鸡,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每战必胜!

宋人笔记具体记载了番禺人是如喂养一只合格的战斗鸡的。他们必先结草为墩,让鸡立在墩上。因为草墩面积狭小,鸡必须保持平衡

。时间长了,鸡就练成了长时间立足草墩而不倾倒的本领。

喂鸡吃鸡食的时候,一定要把鸡食放在比鸡头高的位置,鸡要进食,必须挺胸抬头高高啄食,日久就能养成抬头挺胸而牙尖嘴利的习惯。接下来就要割去鸡冠,虽然有点残忍,但是可以在战斗中避免成为敌鸡尖嘴啄咬的目标。

还要剪刷鸡的尾羽,可方便其在战斗中灵活地飞跃盘旋;至于喂食方面,方法有很多。比如用长羽毛深入鸡的喉咙口,去除鸡的口水,然后用淘米水喂食,或者用水喷在鸡的两腋等等。

所有这些方法和套路都充满了血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只战斗鸡,只要上了斗鸡场,就必须死斗到底。一旦胜负已定,输的那只鸡也就非死不可了。只要是斗败了的公鸡,就再也不能反败为胜,它的归宿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盘中餐。

但常胜的鸡也没什么好嘚瑟的,它也会因斗而早衰,运动寿命极大的缩短。因为每次战斗,都会无限迫近死亡,实在是心理压力太大了。

番禺当地斗鸡比赛的规则,就是三个回合定输赢。

第一回合,两只鸡刚斗没多久,一只鸡有点失利,主人就会抱着他的鸡稍微休息一下,顺便给自己的爱鸡去除口水漱漱口,同时补充新鲜水分,畜养士气,以利再战。

第二回合,刚才失利的鸡养足精神,卷土重来,一轮攻势下来,轮到对方处于下风了。于是对方也抱着自己的鸡休息补充水分去了。都知道,就剩下最后一战了。

第三回合,决战回合两只鸡的主人都要退到安全线以外,不能在近前给予帮助了。二鸡的生死之战,一开始双方就用鸡爪奋力攻击,稍后则飞腾翅膀盘旋,来回用利嘴互啄。一方要是被敌鸡嘴巴啄而咬住,那敌鸡就会死不松口,还会伸出锋利的鸡爪助攻。这样的战术反复运用,成功率高的那只鸡必然是最后的赢家。

相比番禺人斗鸡的激烈程度,周边的少数民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就真的如《左传》上描述的那样施以“介肩金距”之技。也就是给斗鸡装备上护具头盔,鸡爪上安上锋利的刺刀,甚至还在翅膀里夹带着“暗器”用于迷瞎对方敌鸡的眼睛。

斗鸡开始,鸡爪飞踢,那安装在鸡爪上的“金距”刺刀甚至都能削断鸡头,所以这是先发制人的斗鸡战术。而翅膀下的“芥肩”暗器,则是在斗鸡呈胶着之势时,突发翅膀,芥末眯敌之眼,最后绝杀敌鸡。

自先秦以来,斗鸡之术往往伴以高额的赌注,上到侯,下到庶民,沉溺而不能自拔者,比比皆是,由此斗鸡这行自是越发的复杂野蛮。

每斗必决以生死,收获的则是带血的筹码。虽是鸡这种微末生物,也不得不成为人们获取暴利的牺牲品。因此宋人发出了“小人好胜,为此凶狠,荼毒生灵,有伤天和”的感叹。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都是什么样的枕头?有何好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瓷枕,唐朝

    枕头如今已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在日常起居方面,科技也是影响深远,就拿我们日常睡的床和枕头来说,都是很有科技的气息在里面的。但是在遥远的古代,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科技,更没有了弹簧床,也没有鹅

  • 萧子敬:齐武帝萧赜第五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萧子敬(472-494年),字云端,南朝齐宗室大臣,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第五子,母为周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以皇孙,受封应城县公。齐武帝即位后,册封安陆郡王,历任南兖州刺史、荆州刺史、护军将军、丹阳尹、侍中等职。建武元年,齐明帝萧鸾即位后,遭到中护军王

  • 在古代成为皇帝是一种什么体验 皇帝过得很潇洒自由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生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的真实生活:养心殿4点灯火通明,工作十余小时,或吃不饱饭。在古代,大多数人从事农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在封建帝治时期,皇帝拥有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他只需要动动嘴巴,想要的即可拥有、想做的即可有人帮忙去做,因此,当时几

  • 古代皇帝都有哪些权力 哪些权力是独有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皇帝真的权力无边吗?皇帝到底拥有哪些权力?在我们看来,中国的皇帝权力无边,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但实际上,皇帝并非什么都能做到,否则就没有改朝换代这种事了,但是皇帝确实理论上应该拥有许多权力,但是并非所有的权力都归皇帝所有,皇帝需要

  • 萧子伦:齐武帝萧赜第十三子,萧子显是如何评价他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萧子伦(479年-494年11月10日),字云宗,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十三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明二年七月甲申(484年8月20日),封为巴陵王,萧子伦在武帝、郁林王、海陵恭王三朝历任南豫州刺史、南琅琊太守、彭城太守、散骑常侍、左将军等职。延兴元年十月戊戌

  • 古代皇帝权力很大吗 皇帝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的皇帝权利到底有多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语: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感觉皇帝权利巨大,想干

  • 说到医生这个词,在古代为何却称为“大夫”或者“郎中”?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医生

    说到医生这个词,在现代上面有很多说法的。当然了,在古代的话,其实并没有医生这个词,但是随之最早的时候就是“大夫”或者是“郎中”,大家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就可以看到。那么在古代大夫和郎中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郎中:一种官名,如郎中令;或为医官。大夫:音读“戴夫”,民间

  •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韩愈,唐朝

    古板的骈体文在唐朝时期是大臣进谏的主要文体,这种类型的文章十分古板,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韩愈等人才建议进行古文改革运动,史称唐宋古文运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代的中期,渐渐有人将呆板的骈文变得灵活一些,但是不能完全脱离骈文的气息。只在元和时代(第九世纪的开头),韩

  • 秦始皇将书籍付之一炬,司马迁写《史记》从何参考史料?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的?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那便是参考前代史料。修史不是写小说,不能自由发挥,任何修史者都要参考史料,参考史料是修史的主要方法,比如班固修撰《汉书》,便明显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可如你所知,司马迁修撰《史记》前,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全国各地的书籍都付之一炬,那些历

  • 说到古代的劫匪,他们看到哪四种人是不会拦截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劫匪

    其实说到古代的劫匪,肯定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不好,毕竟这种人都是大家所批判的,就相当于现在的黑社会收保护费那种。但是在古代,劫匪也是有底线的,也就是所谓的“四不劫”。有四种人呢,劫匪看到是不会拦截的,毕竟他们的都是有良知的。那么这四种人分别是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