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太监被阉割之后 太监是怎么上厕所的

古代太监被阉割之后 太监是怎么上厕所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77 更新时间:2024/1/22 21:50:26

还不了解:古代太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监被阉割后,是如何排尿的?

喜欢看古装影视剧,还有武侠小说的同学应该会了解,一般皇宫内武功最高的并非大内侍卫,反倒平日里扭扭捏捏,半男半女的太监,才是了不起的世外高人。

比如金庸先生经典名著《笑傲江湖》中,令武林中人闻风丧胆的《葵花宝典》,就是由一位宫中太监所创,《鹿鼎记》里的海大富,武功也是同样高深莫测。

回归到现实中,且不讨论太监是否会武功以及他们对于皇权统治影响。单从生理角度分析,被阉割之后的太监,是如何排尿的?

清代之前的太监虽经过“净身之礼”,可行刑之人,只会将太监们的睾丸切除,保留下阴茎。而清代时期的太监,睾丸与阴茎会被全部切除,毫无保留。

《明代那些事儿》中有这么一段话:“魏虽腐余,势未尽,又挟房中之术以媚,得客欢。”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魏忠贤虽然早早的就净身入宫,但由于其阴茎得以保留,平日里能照常勃起,以房中秘术,满足后宫长期得不到鱼水之欢的妃子们。

公元1644年,明代正式覆灭,太监这个“特殊群体”也被保留了下来。或许是因为明代中后期,诸如魏忠贤、刘瑾王振这些宦官过多干预朝政,导致整个国家的政权受到颠覆。

顺治皇帝入关后,效仿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政令。

与此同时,清代统治者挑选宦官时也有了硬性规定,净身时必须要把阴茎、睾丸一同切除,方能入宫。

有一本名为《宫女谈往录》的书,明确写道了太监是如何净身以及净身后排尿情况。

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为讨口饭吃,多方寻找关系,找到代代相传的“净身师”。通过与净身师签订合约,并拜其为师后,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净身之礼”。

净身最好选在春末夏初,这个时节气温不高不低,也没有苍蝇、蚊子等害虫。净身那天,被净身者需要与师傅签订生死文书,还要送上一些礼物,大多是酒肉或者大米。待到净身师将一切应用之物准备妥当,便开始进行阉割手术。

手术前,先要让净身者喝下一大碗麻汤,等到净身者沉沉昏睡,没有知觉时,师傅先将阴囊切开,还需要净身者配合,将睾丸从阴囊内挤出。挤出后,立马用苦猪胆敷在伤口上。睾丸切除了,再将阴茎从根部切除。

切除阴茎时,就非常考验净身师傅的手艺如何,切的短了,达不到效果,还需要再来一刀。切得深了,导致伤口面积过大,影响净身者日后的生活。

总之一切手术做完,净身者还需要三个月休养期,方能行动自如。

书中提起,阴茎切除后,净身师傅会用一根削得非常光滑的大麦杆(或白蜡杆)插进伤口内。净身者从手术台上下来,双手双脚包括头颅被绑在大门板上。

直到三天三夜后,再由人搀扶遛遛弯。同时,那个插在伤口上麦秆也会被拿掉。

拿掉之后如果尿液能够排出,表示手术成功,被阉割者可以顺利排尿。如果拿下麦秆,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则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目的就是要把伤口内的残余软血管组织或其他肌肉组织全部切除,才能顺利排尿。

如果家里有瘫痪的老人,应该就会了解,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排尿时,都会需要导尿管,导尿管往往要插入阴茎内。

同学们可以这么理解,古代的阉割手术,就是将阴茎、睾丸切除,再将麦杆插入伤口内充当临时导尿管。等到伤口渐渐复原,麦秆拔除,尿液顺着裆部排出,便视为成功。

可这个时候,被阉割者只要感觉有尿意,尿液很快便会顺着下体缓缓流出,自己也无法控制力度。

所以,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阉割手术过程以及其他一些细节,则更能方便了解古代的太监们如何排尿。

清代阉割太监用的专业工具

总而言之,手术成功,再经过一段时间康复治疗,这些被阉割者基本上无任何大碍,可以正常行走。只是排尿时,会像女子一样蹲在地上解决。

最让人尴尬的是,没有了睾丸、阴茎,就连阴囊也只是简单缝合。如果有了尿意,这些人需要赶紧解决。有的时候太监们手中有活,又或在主子面前当差,无法及时解决,他们就会直接尿在裤裆里。

《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用了几个片段,介绍了清代太监们排尿的情况。他们都会在自己的裤裆里垫上一层布,类似于现在婴儿使用的纸尿裤。

位高权重的老太监有专人服侍,排完尿之后,及时把污秽衣物脱下来,换上干净的新裤子,还可以用名贵的香料掩盖难闻的味道。地位不高的太监,只能任由衣物阴干。

不管是《我的前半生》,还是《宫女谈往录》,这些有关清宫的回忆录都不约而同地记载到,太监身上总是会有一股令人难以言表的味道。

这味道既不等同于骚味,也不是香味,是太监这个群体的“专属味”。若细细想来,这些味道很有可能就是太监没有及时排尿,残留的尿液骚味,混合其它香料以及身上的体味,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怪味。

端康与太监合影

提起这里,相信同学们应该已经了解,被阉割的太监们,到底是如何排尿的。

还有一点,哪怕顺利入宫当了太监的人,也并非高枕无忧。每年有个固定的时间,宫廷,包括王府里的太监,都会到黄化门进行身体检查,所谓身体检查,就是太监们一年一度的“验身”。

验身是由“敬事房”主导,主要就是观察在这一年中,被阉割的太监们下体是否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如果伤口长出新肉,那还得重新再来一刀。

有身份的老太监,因为验过几十次便可以免去验身。如此说来,若不是真的活不下去,哪有人愿意受这么多苦难,受阉割之痛,进宫当个太监?

从太监这个群体也能看出,封建时期的社会制度不公,极其病态的时代缩影。

参考资料:《明代那些事儿》《我的前半生》《宫女谈往录》

标签: 历史古代太监

更多文章

  • 萧宝夤:齐明帝萧鸾第六子,他为何举兵反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萧宝夤(487年~530年),字智亮,齐明帝第六子。齐官民拥其夺兄萧宝卷位,事败后被赦。萧衍入建康,封鄱阳王。魏宣武帝景明三年,逃至寿春。年十六,经审验,迎至洛阳,封齐王、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统军攻梁,屡有战功。孝明帝正光初,为尚书左仆射。处事有条理,声誉日高。孝昌初,为开府、大都督,率军入关中讨

  • 朱元璋这位冷漠皇帝,为什么却在其晚年时号啕大哭?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朱元璋,号啕大哭

    在后世的眼中,朱元璋此人暴戾严苛,在明朝初立时期,他便对朝中功臣大开杀戒,与此同时,因贫苦布衣出身的他,在对贪官污吏的处置上,也有其独特的惩罚方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崛起于草莽,从硝烟战火中脱颖而出的冷漠皇帝,却在其晚年时号啕大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来

  • 揭秘:康熙第一位母妃究竟是谁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揭秘:康熙第一位母妃究竟是谁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一位帝王,被有些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关于她的母亲,人们却知之甚少。康熙实际上有两位母亲,第一位是他的嫡母,即顺治的继后孝惠章皇后,第二位是他的生母,即孝康章皇后。除此之外,顺治后宫中的其他

  • 萧恢:梁文帝萧顺之第九子,扬声内外立下不少功劳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萧恢(476年~526年10月4日),字弘达。南梁宗室名臣,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九子,梁武帝萧衍异母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少年隽才萧恢自幼聪颖过人,七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的大义,解说疑惑没有遗漏。他成年后,仪表不凡,涉猎众多史籍。南齐隆昌元年(49

  • 巡抚与侍郎同为从二品官阶,谁担任总督的几率更大?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巡抚,侍郎

    巡抚,意“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早在南北朝时期,名将来大千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大败柔然,太武帝诏其“巡抚六镇,以防寇虏”。到了唐代,巡抚正式设立为职官,称“巡抚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以后巡抚一词便常见诸于史册。现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职,明代其为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代

  •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一般在自己的闺房里做些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中国,女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女性因为礼教束缚,是不可以随便出门的,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就已经为女性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在出嫁之前,女人是不可以随便出门、随意抛头露面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自清末至今,尤其现代女性,除非你是个宅女,你哪怕随便跑哪里都无所谓,任你逛街、

  • 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开头和结尾都对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圣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圣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圣旨”,怎么写?很多影视剧,把“开头”都读错了!在众多影视剧里,我们常常会看着太监宣旨的场景:他们时常手捧金灿灿的圣旨,徐徐打开,并扯着尖嗓子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古代“圣旨

  • 提起奠定蜀汉政权的诸葛亮,他真如演义中那样被神话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诸葛亮,演义

    一个“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成为民间的众神,书中的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去世后,他一片忠心帮助新主人,让蜀汉政权生存下来。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东汉末期最神奇的人物。当然,小说中有许多艺术手法。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吗?现代学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虽然诸葛亮有才华,但与书中的描述相去甚远

  • 历史上发布罪己诏最频繁的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这么做?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罪己诏,崇祯帝

    罪己诏指的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非完人,都会犯错。学习中犯了错,向老师写个检讨书;工作中犯了错,向领导写份检查。如果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犯了错,那该怎么办?很简单,颁

  • 萧宝融: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他是如何继位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字智昭,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齐明帝萧鸾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弟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