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萧秀: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为人清心寡欲,惟嗜典籍

萧秀: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为人清心寡欲,惟嗜典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1/23 11:18:37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萧氏俊杰

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 )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岁的弟弟萧憺相依为命,以至孝闻名。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少年丧母,于是命侧室陈氏抚养二人。

萧秀成年后,仪容姣好,气度不凡,为人严整沉稳,即使召见左右随从,他也要先正衣冠,由此受到了亲友及家人的尊敬。弱冠时仕于南齐朝廷,为著作佐郎,累迁后军将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萧秀的异母兄、尚书令萧懿为东昏侯萧宝卷赐死。他与诸位兄弟逃匿于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里巷中,得以保全性命。

治理京口

永元三年(501年),萧秀的异母兄萧衍(即梁武帝)所率领的西台义军进攻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南的新林时,萧秀与众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当时,东昏侯的弟弟、晋熙萧宝嵩任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驻守重镇京口,而负责军政事务的长史范岫遣使向西台军投降,并请求援兵,萧衍授萧秀为冠军将军长史、南东海郡太守,接替萧宝嵩出镇京口。建康城被攻克后,齐和帝拜萧秀为使持节、南徐州刺史,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仍带辅国将军官衔。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称帝,建立南梁,萧秀进号征虏将军,获封爵位为安成郡王,食邑两千户。

京口自从南齐末年的崔慧景之乱开始,屡遭战火涂炭,百姓流散四方。萧秀到职后,对流民“招怀抚纳,惠爱大行”。待到饥荒时,他又拿出私财进行赈济,存活众多饥民。

天监二年(503年),萧秀以征虏将军号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次年(504年),进号右将军。

天监五年(506年),被加为领军、中书令,获赐一部鼓吹。

遍抚荆郢

天监六年(507年),萧秀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天监七年(508年)三月,萧秀改镇荆州,为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他在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著政绩。

同年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推举乡人胡逊为刺史,向司州刺史马仙琕求援。马仙琕以典签求萧秀允准赴援,幕僚都认为应该先等朝廷下诏再发兵,萧秀指出:“他们(指白皁生等)在等着我方的援军,增援应该迅速,等待敕令虽是旧例,却不是应急的好办法。”于是破例同意马仙琕出兵。不久后,萧衍命马仙琕赴援的诏令也下达。

荆州巴陵的马营蛮沿长江为害地方,州郡无法讨定,蛮人势力更加庞大。萧秀就职后,命防阁文炽率军焚烧了马营蛮所倚靠的密林和小道,使其无险可守,一年之后江路畅通无阻,荆州州境得以安宁。及至沮水暴涨,冲毁民田,萧秀拿出二万斛谷救济灾民。又让长史萧琛挑出府州中的“贫老单丁吏”,在一天之内便遣散了五百多人,百姓听闻,都拍手称好。

天监十一年(512年),萧秀被征召入朝为侍中、中卫将军,兼领宗正卿及石头戍事。

天监十三年(514年),再次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郢州的当涂繁杂难治,弊政百出,百姓贫苦不堪,以至于要让妇人服役。萧秀到镇后,一意安抚,不让胥吏惊扰百姓,又以身作则,提倡俭约,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当时北魏的司州蛮帅田鲁生及其弟田鲁贤、田超秀,据蒙笼城降梁,萧衍授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为南梁捍御北境。但田鲁生、田超秀二人互相攻击,有叛离之心,萧秀加以抚慰,使二人各尽其力,保卫边境。

病逝石梵

天监十六年(517年),萧秀被调为使持节、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并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

天监十七年(518年)二月初七(3月4日),萧秀在赴任雍州刺史的途中,于竟陵的石梵病逝,终年四十四岁(一作四十五岁)。萧衍闻讯,深感悲恸,派南康王萧绩沿途迎候;待灵柩抵达建康后,又遣使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康”。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萧懿:梁太祖萧顺之长子,功高震主被东昏侯所杀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萧懿(?~500年),字元达,南齐名臣,梁太祖萧顺之之子,梁武帝萧衍胞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萧懿少有令誉,初为安南将军府参军,袭封临湘县侯。永明末年,拜梁州刺史,解围南郑,攻取北魏六戍。永元二年(500年),平定豫州刺史裴叔业和护军将军崔慧景叛乱,授尚书令。功高震

  • 萧伟:梁文帝萧顺之第八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萧伟(476年~533年),字文达,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八子,梁武帝萧衍的弟弟,母为陈太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人清高警觉,爱好学习。南齐时期,起家郢州(萧宝义)法曹参军,迁冠军将军、雍州长史,镇守襄阳。梁武帝即位后,加任散骑常侍,册封南平郡王,迁侍中、

  • 李世民为何敢逼李渊下台?实现自己皇帝梦的最后一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世民,李渊

    李世民敢逼李渊下台,是实现皇帝梦的最后一步,是计划之中的事,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另外,李世民有足够的实力,势在必得,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李渊不守承诺,失信在先,惹恼了李世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李世民的愤怒与李渊的套路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子,出生在北周的贵族豪门。他的曾祖李虎是

  • 萧宏: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怯懦贪鄙,刻薄百姓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萧宏(473年~526年),字宣达,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魁梧俊美,容止可观。南齐末年,授中护军,卫戍京师。梁武帝继位,册封临川郡王,授扬州刺史。怯懦贪鄙,刻薄百姓。天监四年

  • 乾隆时期已经是入不敷出了,乾隆为何还过得非常宽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乾隆,入不敷出

    历史上大部分的国家开始慢慢衰败,基本上都是从钱开始的,一旦国库的银两年年亏损,朝廷自然是不堪重负,当然老百姓也会陷入到长年的饥荒当中,甚至更恐怖的是当我们看到历史上那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年代,甚至会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大家都知道,清朝慢慢落败也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虽然说乾隆给我们历史留下了很

  • 综合正史和演义来分析,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有哪三个?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关羽,中箭

    综合正史和演义分析,我们会发现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至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正史《三国志》中,关羽中箭两次,一次是射在胳膊上,最后不得不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

  • 明朝能调动非常大的军力,为何清朝做不到?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而明朝一调就是几十万?原因很简单!清朝是靠武力征服而建立起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权,军队是其支柱。但是,当时清朝没有警察,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也不准建立地方性的内卫部队。这就使得维护社会治安,保持政治秩序的任务落到了清军肩上。明朝之所以保持庞大兵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边境防御需要驻

  • 明朝时期为何因为贪污被治罪的人那么多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对于封建朝代中的开过皇帝而言,不得不说有的皇帝的治国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历史上两个草根皇帝刘邦和朱元璋,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他们当皇帝依旧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皇帝经历过底层的疾苦,知晓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拿朱元璋来说,他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多政策都利国利民。朱元璋对

  • 萧融: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最后被处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桂阳简王萧融(472年-501年4月15日),字幼达,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人,梁文帝萧顺之第五子,梁武帝萧衍之弟,母为李太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萧融仕齐。永明元年(483年),出任豫章王行参军。隆昌元年(494年),改任鄱阳王行参军。建武元年(494年)

  • 马皇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直接叫朱元璋的小名“重八”?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朱元璋,马皇后

    朱元璋一生传奇,在称帝后,为了给皇孙朱允炆即位铺清道路,曾大肆杀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见了他都是胆战心惊,唯恐说错了话被杀头甚至牵连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唯独不敢对一个人滥用皇帝权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马秀英是后人为她取的名字,她本人叫什么,历史上没有准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