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内高手原为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大内高手原为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2/2 14:54:55

一说起宫禁,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冒出一个词∶

大内高手。大内高手是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说法。大内高手究竟是什么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内高手是皇帝身边的御林军(禁卫军)将士的俗称,御林军是最基本的宫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皇帝安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御林军有∶汉朝的羽林军、唐朝的神策军、明朝的锦衣卫。清入关之后,庞大的锦衣卫机构投降,所以,清朝开国之初,把锦衣卫恢复为侍卫的初始职能,不再让他们刺探情报,后来又改编成了"銮仪卫"。銮仪卫的最高负责人叫掌銮仪卫事大臣。在他的下面还有銮仪使、冠军使、云麾使等。但是并不受到重用,只负责单纯的皇家仪仗。銮仪卫下面有养马所、修车所,还有驯象所。銮仪卫的工作人员有满族人也有汉族人。清宫戏中看到的鸣鞭的礼仪官,就隶属于銮仪卫。銮仪卫的普通工作人员就是侍卫。武举录取的武进士中,有百分之四十是不用去军队的,而是给皇帝当侍卫。

但是,皇帝的安全显然不能完全靠銮仪卫来保卫。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显示皇家威仪。銮仪卫举着彩仗、金瓜,看着好看,真打斗起来确实不顶用。所以,皇帝把自己的安全主要寄托在侍卫处。

之前,君王身边就有侍卫,入关之后扩充成侍卫处。侍卫处只选择上三旗的强健子弟来担当侍卫。如果下五旗有本事特高的,先把他从下五旗抬到上三旗,再当侍卫。同时,全国武举的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按例授一等侍卫。第二名武榜眼和第三名武探花按例授二等侍卫。

侍卫处的首领大臣叫领侍卫内大臣,是正一品的武官。下面还有内大臣、散秩大臣、一等到四等侍卫、蓝翎侍卫。不要以为侍卫是普通保镖,人家可是品级很高的军官,其中一等侍卫是三品官,最低的蓝翎侍卫也是六品官。有很多读书人,一辈子也当不了三品官。一等侍卫编制只有六十个人,缺一个补一个。他们可能最接近大家在影视剧当中看到的大内高手。所有侍卫处的侍卫合在一起,满编制是五百七十个人。这五百七十个人当中,跟随皇帝左右、皇帝最信任的通常只有两三个,这些人能带刀跟在皇帝身边,叫御前侍卫。再低一级是御前行走,再下面还有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乾清门侍卫不是只能守卫乾清宫,而是跟着皇帝走,守卫皇帝的寝宫。皇帝在哪,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就守卫在哪。

皇帝跟前的侍卫,一般都前程似锦。当年,和珅就是从侍卫起步的,因为在御前被乾隆看中了,从此平步青云。和珅长得很英俊,又精明能干,在御前被皇帝发现的机会就多。大家会发现侍卫升官都比较快。《清史稿》里面,很多封疆大吏的履历都是从侍卫开始的。

可是,就算侍卫们的本事再高,若遇上有大规模叛乱,五百七十个人显然是不够的。侍卫处还下辖一支直属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军队,叫作亲军营。这是皇帝能够直接调动的、最快的一支军队。亲军营的挑选标准比侍卫稍低一些,但也是在八旗当中挑选最精明强干的子弟来当兵。满员一共是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的安保工作,如果有一个同心圆层次,那么,最内层就是由侍卫处和亲军营组成的。

在侍卫处外圈保护帝王的、规模更大的军队,主要有驻扎北京城内外的各营。其中,护军营总额有一万五千多人,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官兵。上三旗的护军守卫紫禁城,下五旗的护军守卫都城,首领是护军统领。

还有皇帝额外建立的,像特种部队一样的各营∶前锋营,有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每次出巡的时候,前锋营在前面清道、突击,有重大活动的时候警戒扈从。这一千七百七十人当中有一半的人是装备火器的。清朝的火器叫"鸟枪",持鸟枪的这部分官兵叫鸟枪前锋。在冷兵器时代,鸟枪前锋的威慑力还是挺大的;康熙时期,清朝专门建立了火器营,装备有红衣大炮和长枪,有七千八百多人,驻扎在紫禁城和圆明园行宫之间;健锐营,是乾隆皇帝镇压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发现清朝军队行动迟缓,缺乏翻山越岭、攻城拔寨的锐气,所以挑选了一些身手矫健的官兵,还包括部分藏族人和西南少数民族士兵,建立了健锐营。士兵不到三千人,行动方便,攻坚克难。北京现在还有很多地名保留着清朝御林军的痕迹,比如,火器营、健锐营。

以上所说的军队都是八旗军队,合起来的人数不到三万。皇帝还建立了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步军营,人数超过了三万两千人,可以和上述的所有各营对抗。步军营是混编的,其中既有八旗士兵又有汉族士兵,八旗士兵两万多,汉族士兵编为五个巡捕营,兵员一万左右。步军营的职责不单单是保护皇帝,还负责整个北京的治安和警备工作。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这些城门的关闭和开就由步军营负责,步军营还管京城的治安事件。通俗一点讲,步军营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警备区司令部,兼武警、公安局、消防局、交管局,等等。它的人数最多,负责的事情也最多。

步军营的首领是步军统领,全称叫作"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民间又俗称九门提督,因为他主管北京内城九个城门。九门提督是很要害的岗位。因为他职权广泛、位置重要,而且他掌管的京畿部队数量最多,所以常常成为清朝政治斗争当中的重要角色。传说隆科多帮助雍正篡位,当时他的职务就是九门提督。

主皇帝禁卫部队的最外层,是留驻在北京周边的八旗军民。八旗组织寓兵于民,军民合一,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武装。每个旗都组织骁骑营,来保卫皇帝。但八旗大关后,迅速弱化,各旗骁骑营组织多名不副实。真正遇到战争,还得依靠护军营、步军营等。另外,清朝还有虎枪营(陪同皇帝打猎)、善扑营(陪同皇帝摔跤的)、向导处(给皇帝开路打前站的)等规模很小、职责单一的武装,在整个制度层面可以忽略不计。

禁卫军队的很大部分,驻扎在通州、丰台等地,建立了俗称的通州大营、丰台大营。因为和紫禁城最近,离皇权最近,所以这些大营控制在谁的手里就直接影响北京城政治斗争的走向。自古以来,禁卫军队都很重要,刘裕赵匡胤等人都是依靠禁卫军篡位的。所以,皇帝很看重负责禁卫军队的大臣人选。在清朝,皇帝最看重的是领侍卫内大臣,接下来就是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跟领侍卫内大臣相并列的是掌銮仪卫事大臣。跟步军统领相并列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护军统领、掌管前锋营的统领,但是因为他们部队的实力比不上步军营,所以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比不上步军统领。

标签: 历史大内高手皇帝

更多文章

  •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士兵

    弓箭不可能一箭致命,除非近距离射中要害,但还是不会马上毙命,除非得不到救治或医疗技术差流血而死,是不是很痛苦啊?不管是什么弓箭,射到人不同部位导致的情况也就不同。像射到脑袋这人基本就嗝屁了,但也有例外,比如夏侯惇被射到眼睛依然能活下来。而大部分情况下士兵被射伤并不会立马死亡。但在古代为什么士兵被射一

  •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唐朝,入仕为官

    在古代,科举作为一种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当然不是只有分数高就能胜任这么简单,因为官员的选拔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在唐朝时期,除了需要考试排名考前外,你还需要有人推荐才能成功入仕为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现代人们的专属。其实,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

  • 皇帝为了抓牢军权,都会对边疆大将想出哪些限制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皇帝,边疆大将

    无论是五代十国,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最压根的缘故,還是地区上本来臣服在君主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那样的局势让她们不会再甘愿稳居人下,都想摩拳擦掌,万一确实当上皇上了呢!大好河山便是自己的。这个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起兵谋反,成了夺取皇位最直接的做法,可是纵观历史,大家也会发

  • “举人”在古代是个什么概念?考中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举人,古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士、农、工、商等级观念非常森严的古代社会,寒门学子能“中举”那绝对是鲤鱼跳龙门,无数人的梦想,那么在古代“举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和研究生比又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回答这个问题问题前,先给大家讲讲古代的科举考试的情况

  •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称呼

    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含义,比如说,古人们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居然有十种敬称,而自己称呼自己也有十种谦称,那么,都有哪些称呼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敬称”也叫“尊称”,表示自己对对方很尊敬客气的态度,主要有以下这些敬称: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 郭宁莲的父亲为何将自己嫁给朱元璋,而且还是个妾室?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郭宁莲,朱元璋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一直都是禁锢女子的枷锁,一生的命运都只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从来都不能为自己而活。可是作为子女的父母,也总是要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在受苦,总是要为女子寻个好人家,安安稳稳过一生的,可是郭宁莲的父亲却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

  • 古代执行“八百里加急”时,万一被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八百里加急

    古代执行"八百里加急"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劫了怎么办?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建造一个驿馆。要是有非常着急的信息,工作人员就会在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按大多数朝代要求,这类紧急文件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非常紧

  • 李渊做出了怎样的另类“报复”?让李世民继位后欲哭无泪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渊,李世民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然而世人提起唐朝,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唐太宗李世民。可见,李世民之于唐王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之下,李渊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高了。不过,这并不代表李渊没有什么能力,相反,他能够成就一代霸业,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他

  • 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庞涓,孙膑

    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出生天、快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与孙膑这两大顶尖军事人才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间的大博弈来展现,尤其显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不过,若我们细细思考,会发现这个过程显得疑点重重。比如,庞涓为啥要残害孙膑,仅仅是因为史书中所说的嫉贤妒

  • 古代炼丹可不是练出丹药这么简单,其中有哪两种闻名世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炼丹

    提到炼丹术,很多人一脸不屑,都是一些封建迷信的玩意,这么久以来,不知道多少帝王,吃了所谓能够“长生不老”的丹药,反而死的更快了。事实上,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过去荒诞甚至带有愚昧的探索,昔日欧洲医生完全错误的放血疗法,也才有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经验。因此古人炼丹,可不是练出了所谓丹药这么简单,如今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