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3 8:14:36

先秦时期的献有限,休假制度也无从考证了。但那个时代世卿世禄,官员都是世袭的,当官既是自己的工作,又是日的生活,既然是给自己干,放假与否也就无所谓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时,官员每工作五天放假一天,称为“休沐”。沐,是指洗头发,也就是说每五天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洗头发,顺便探亲。《史记》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为汉朝把洗头发看得这么重要呢?因为汉朝官员上班是“寄宿”制,平时的吃住都在官衙里。官衙里洗头发不方便,而古人又都是长发,五天不洗就得出油,所以每五天给你放假一天,让你回家收拾干净了再回来为皇帝服务。这样做,也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试想,如果老百姓看见的官员都是胡子拉碴,头发打绺,像叫花子一般,谁还会听你管?汉朝的休沐就如同今天的周末,中国是最早过周末的国家。

除了休沐假外,汉朝还有节日假。汉武帝时,中国人开始过春节,于是就有了春节假期。另外,冬至和夏至日也可以放假一天。这样算下来,汉朝官员一年的假期总共有60天左右。西汉时,官员还可以花钱买假休。郎官只要出钱给宫中添置财物,就可以出宫购物获得休假。古代老百姓服劳役时可以花钱免役,郎官花钱买假也类似这个路数。

到了唐朝,官员已经不需要在官署寄宿了,下班后直接回家,于是休沐假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过考虑到官员为皇帝服务太辛苦,唐朝也给官员放假。由于公务繁忙,休假太多耽误工作,所以把每五天休一天改成了每十天休一天,称为“旬假”。那唐朝人的假期减少了吗?并没有,虽然例假少了,但节日假变多了。唐玄宗时,颁布了关于假期的红头文件《假宁令》,规定“元正(元旦)、冬至,各给假七日”。这样,唐朝人比当代提前一千多年发明了“黄金周”。《唐六典》中对官员的节日假记载得非常详细,除了两个黄金周以外,寒食节连着清明节放假四天,中秋节、夏至、腊月各放假三天,像立春立冬等重要的季节节点各放假一天。此外还有宗教节日,比如四月初八浴佛节。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唐朝的节日假总共有53天,再加上平时的旬假,唐朝官员每年的假日至少能达到100天。

朝是中国历史上生活最舒服的朝代,假期自然也不会短。《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腊月二十就停止办公了,叫作“封印”,让官员准备回家过年。那什么时候“开印”呢?只要在来年的正月二十前即可。这样算下来,宋朝官员过年时实际能放假一个月。此外,宋朝还有很多奇葩的临时假日。比如太祖父亲腊月初七去世,就曾放了七天假。仁宗的母亲腊月初十生日,就曾放了三天假。真宗时,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的祥瑞之事,又将正月初三日定为“天庆节”,放假五天。这样算下来,宋朝的实际假期加一起比唐朝还要多一些。真心感觉宋人的生活幸福指数达到了古代的高潮!

到了元明清三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官员工作自然不敢放松,旬假逐渐淡化甚至一度被取消。节日假也少得可怜,明朝《古今事务考》中说:“国朝正旦节(元旦)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最恐怖的是朱元璋时代,他自己是个工作狂,因此也不许员工休息,一年只放假三天。综合各种说法,明清两朝每年的假期最多不超过50天。

纵观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本质上体现的不光是统治者人性化的增减,也是朝廷对社会管控程度的变化——越是专制的时代,就越需要加强对社会的管控,官员的假期也就越少。

标签: 历史古代假期

更多文章

  • 大内高手原为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大内高手,皇帝

    一说起宫禁,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冒出一个词∶ 大内高手。大内高手是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说法。大内高手究竟是什么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内高手是皇帝身边的御林军(禁卫军)将士的俗称,御林军是最基本的宫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皇帝安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御林军有∶

  •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士兵

    弓箭不可能一箭致命,除非近距离射中要害,但还是不会马上毙命,除非得不到救治或医疗技术差流血而死,是不是很痛苦啊?不管是什么弓箭,射到人不同部位导致的情况也就不同。像射到脑袋这人基本就嗝屁了,但也有例外,比如夏侯惇被射到眼睛依然能活下来。而大部分情况下士兵被射伤并不会立马死亡。但在古代为什么士兵被射一

  •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唐朝,入仕为官

    在古代,科举作为一种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当然不是只有分数高就能胜任这么简单,因为官员的选拔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在唐朝时期,除了需要考试排名考前外,你还需要有人推荐才能成功入仕为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高考”,好像是近现代人们的专属。其实,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科举考

  • 皇帝为了抓牢军权,都会对边疆大将想出哪些限制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皇帝,边疆大将

    无论是五代十国,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最压根的缘故,還是地区上本来臣服在君主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那样的局势让她们不会再甘愿稳居人下,都想摩拳擦掌,万一确实当上皇上了呢!大好河山便是自己的。这个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起兵谋反,成了夺取皇位最直接的做法,可是纵观历史,大家也会发

  • “举人”在古代是个什么概念?考中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举人,古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士、农、工、商等级观念非常森严的古代社会,寒门学子能“中举”那绝对是鲤鱼跳龙门,无数人的梦想,那么在古代“举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和研究生比又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回答这个问题问题前,先给大家讲讲古代的科举考试的情况

  •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称呼

    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含义,比如说,古人们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居然有十种敬称,而自己称呼自己也有十种谦称,那么,都有哪些称呼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敬称”也叫“尊称”,表示自己对对方很尊敬客气的态度,主要有以下这些敬称: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 郭宁莲的父亲为何将自己嫁给朱元璋,而且还是个妾室?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郭宁莲,朱元璋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一直都是禁锢女子的枷锁,一生的命运都只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己从来都不能为自己而活。可是作为子女的父母,也总是要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在受苦,总是要为女子寻个好人家,安安稳稳过一生的,可是郭宁莲的父亲却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

  • 古代执行“八百里加急”时,万一被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八百里加急

    古代执行"八百里加急"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劫了怎么办?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建造一个驿馆。要是有非常着急的信息,工作人员就会在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按大多数朝代要求,这类紧急文件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非常紧

  • 李渊做出了怎样的另类“报复”?让李世民继位后欲哭无泪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渊,李世民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然而世人提起唐朝,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唐太宗李世民。可见,李世民之于唐王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比之下,李渊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高了。不过,这并不代表李渊没有什么能力,相反,他能够成就一代霸业,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他

  • 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庞涓,孙膑

    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出生天、快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与孙膑这两大顶尖军事人才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间的大博弈来展现,尤其显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不过,若我们细细思考,会发现这个过程显得疑点重重。比如,庞涓为啥要残害孙膑,仅仅是因为史书中所说的嫉贤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