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吕后不放在眼里的小妾,最后成了人生赢家

吕后不放在眼里的小妾,最后成了人生赢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5 更新时间:2024/2/2 11:42:29

吕后不放在眼里的小妾,最后成了人生赢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薄姬刘邦的一个不受宠的姬妾,虽然是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所生,但是因为生父薄氏生下薄姬不久就去世了,魏媪迫于生计只好把私生女薄姬送入魏王宫中。

魏媪把女儿送入王宫,心中定然是有所打算的,她带着薄姬去找许负算命,许负是中国古代第一女神相,后来还被刘邦封侯,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侯王。

许负见了薄姬的面相,脱口而出“她将会生下天子。”

魏王听说自己的侧妃竟然能生出天子,那说明自己离皇位也不远了,喜不自胜,对薄姬更加宠爱。

古代这种预言其实很多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为了给历史上的大人物增加一点神秘的色彩。

所以,薄姬的这个“天子之母”的预言很可能是后人杜撰,当然也有可能是魏媪为了帮女儿争宠而想出来的计谋。

魏王正因为这个预言而沾沾自喜,没多久就成为了刘邦的手下败将。

而薄姬也因为丈夫的失败而被收入刘邦的后宫成为一名织布的宫女。

要说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些机缘巧合,也许薄姬就是一个有福气的面相。

薄姬的另外两个好姐妹得到了刘邦的宠幸,跟刘邦撒娇请刘邦也宠宠她们的另一个姐妹。

于是,薄姬就成功被刘邦宠幸了,而且薄姬一击即中,一夜宠幸薄姬就一举得男,刘恒顺利出生。

尽管“天子之母”的预言在薄姬入刘邦后宫后,也没什么人提起了,因为薄姬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

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嫔妾,就连刘邦都不太记得了,谁还会提起这个所谓的预言呢?

故而,尽管薄姬曾经被许负预言会成为“天子之母”,但是吕后还是让薄姬母子平安到了封地,并没有对薄姬下手。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薄姬当时的软硬件都不够格成为吕后的对手。

在后宫就是一个小透明,刘邦压根不记得这号人物,吕后自然也对她无感。

不受宠,自然也就得不到更多人的目光。

而薄姬本身的娘家也不给力,没有亲爹,亲妈又是个没落贵族,自己还是个二婚的妾,可以说薄姬连吕后身边的宫女都不如。

而且薄姬本身的性格也是那种谨小慎微的个性,不争不显,跟谁都没有过节,也从不跟吕后发生过正面冲突,唯一让人觉得她有威胁的地方大概就只有她生下来刘邦的儿子。

但是刘邦是一个高产的父亲,儿子一大堆,刘恒又不是特别出类拔萃,也没有得到刘邦的重视,这样的母子在后宫纯粹就是多了两张会吃饭的嘴巴而已。

吕后日理万机的,哪来的时间理会这样的小喽啰。

故而,吕后根本没有把薄姬放在心上,也谈不上对付她了。

第二,当时吕后有更难缠的对手戚夫人,无暇顾及薄姬。

戚夫人可以说是吕后的死对头了,戚夫人比吕后年轻漂亮,比吕后多才多艺,比吕后得刘邦的宠爱,生的儿子也比吕后的儿子更加得刘邦的重视,对吕后来说,戚夫人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在刘邦去世之前,戚夫人在后宫上蹿下跳,吕后忙着巩固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等到刘邦去世了,分封的儿子都要去封地了,虽然戚夫人的儿子顺利去了封地,但是戚夫人却走不了,因为吕后还有大招等着她。

所以,当时没什么存在感的薄姬自然无法引起吕后的注意,而且刘恒分封的那个代国实在不算什么好地方,又偏远,又经常有匈奴人袭扰,等于跟流放也没啥区别了。

薄姬跟着儿子去那里可不是去享福的,但是薄姬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她就不是享福的命,自然是保命要紧,吕后一人独大的后宫,不走难道等着触吕后的霉头吗?

因此,吕后忙着料理戚夫人母子俩,对刘恒母子就没有过多的关注,把人打发到荒凉的封地就算了。

第三,吕后是大女主人格,她对自己非常有自信。

按照当时薄姬的条件来说,吕后根本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她相信大权在握的自己,在没有刘邦的掣肘后,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吗?

事实证明,掌握了权力的吕后不仅在政治上如鱼得水,就连在整治戚夫人的手段上也是别出心裁。

对于远在代国,手中没有权力,又没有实力的薄姬,吕后根本不屑一顾。

一个大女主人格的太后,在自己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状态下,怎么会去注意一个远在边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妾?

结语:

因此,对吕后来说,薄姬不过是一只蝼蚁一般的存在,不存在任何威胁性,她自然就没有斩草除根的必要。

而薄姬后来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弱势条件成功逆袭,真正成为“天子之母”,这不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吗?

标签: 历史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张郃的一生有何作为?参与了哪些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张郃,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以用兵巧变著称,历经曹魏三代君王,曹操、曹丕和曹叡,张郃一生征战天下,功勋赫赫。张郃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追击诸葛亮大军到了木门,被诸葛亮的伏兵乱箭射死,一代名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张郃最开始是袁绍的大将,是河北名将,与颜良

  •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官桀,汉朝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倘若看到了“桀”这个字,很多人都会有所害怕,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甚至还有不好的含义。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人以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人还是才识渊博之人,比如上官桀。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但是说

  • 秦灭六国之时,齐国对待其他五国又是怎样的态度?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齐国,秦灭六国

    在《大秦赋》的剧情当中,齐国可以说一直都是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个国家了,与秦国对抗的一直都是另外的五国,齐国几乎没有什么出场的时间,而齐国也是最后一个灭亡的,这又是为什么呢?齐国对待其他五国的态度一直都是中立态度,这中间除了秦国的周旋之外,齐国本身又是怎么想的?齐国的存在感为何那么弱呢?下面小编就为

  • 秦国成了六国的极大威胁,是因张仪要比苏秦更胜一筹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国,张仪

    苏秦和张仪,合纵和连横,两人各自用自己的不同的理念和做法,达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巅峰,苏秦提出合纵,联合六国的势力对抗秦国,而张仪则是破解了合纵,以连横来瓦解六国的联盟,最终的结果也很明显,连横胜出,秦国对六国也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为何连横能够破解合纵?是因为张仪要比苏秦更胜一筹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同安公主:唐世祖李昞之女,得到三朝皇帝的善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同安公主(568-653年),李姓,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公主,唐世祖李昞和元贞皇后独孤氏的女儿,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隋朝时候,嫁给太原王氏出身、司徒王秉的儿子王裕,得到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善待。永徽四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楚国在战国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最后为何却没有一统七国?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楚国,战国

    楚国在战国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首先就是地盘,楚国的地域非常辽阔,说它占据了整个南方也不为过,在七国的领土排名上,楚国也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国力,楚国的国力一度也是达到了战国最强,哪怕其他国家可能会看不起楚国的身份,称其为南蛮,但却不敢轻易招惹楚国,但既然如此,为何楚国最后却没有能够统一呢?下面小

  • 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为何被称为是第二次秦灭六国?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楚汉之争,秦灭六国

    秦国灭六国之战,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时代,后世的纷争最终都会终结,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有不少人认为,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也就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历史,堪称是第二次秦灭六国的历史,这又是为什么呢?秦朝在当时自然是已经灭亡了,那这里所说的秦国又是谁,六国又是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楚怀王为什么在临死前,却悲痛地喊出“秦人欺我,楚人叛我”?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楚怀王,秦人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做了一件亘古未闻的事——绑架国君。秦昭襄王嬴稷邀楚怀王在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在途中却将楚怀王劫持到咸阳,威胁楚怀王割让出巫郡、黔中郡于秦国,否则不予回国。楚怀王愤然拒绝,寄希望于楚国的他,为什么在临死前却悲痛地喊出“秦人欺我,楚人叛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函谷关以其军事地位傲视群雄,六国攻秦时为何不绕道走?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函谷关,六国攻秦

    早在战国,函谷关便以其独特的军事地位傲视群雄,而我们的“天下第一雄关”在当时还未发迹。想贾谊是何等雄才大略,言秦战功也不得不说一句:“拥雍州之地,据崤函之固”,足以看出函谷关之险。那么,函谷关到底为关中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安全保障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我们现在看旅游照

  • 楚怀王最器重的就是屈原,为什么却说是郑袖害了屈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屈原,郑袖

    说到郑袖,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是楚怀王的最疼爱的宠妃,然而在战国时期,楚怀王手下最器重的就是屈原了。虽然他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但是对于楚怀王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按道理说,这两个人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交际,为什么说郑袖害了屈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袖(?—?)(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