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儿子丰绅殷德为何没被杀?

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儿子丰绅殷德为何没被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5 更新时间:2024/1/16 13:45:30

丰绅殷德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成为额驸。史书上记载:和珅家中被查封的资产超十亿,这可等同于清政府十几年的税收,其罪当诛。和珅犯有弥天大罪,儿子丰绅殷德却为何能恩宠不绝?

大贪官和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人物。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难不成也是一个八面玲珑,阴险狡诈的人物呢?错了!丰绅殷德可是一名佛系少年。

乾隆四十年,和珅小宝宝的小宝宝诞生了。此时的和珅已经是御前侍卫,正蓝旗副都统了。次年,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官职升得好快,这个娃儿太旺父了!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看着这个五岁的娃儿,可爱得不得了,就给取了个名字叫“丰绅殷德” ,意思就是“福禄兴旺”。直接叫“和富贵”“和德财”怎么能显示出,我乾·大猪蹄·隆是文化人呢?这还没完!乾隆就把自己的好闺女,被宠上天的十公主嫁给了“和富贵”。

十公主的封号为“固伦和孝公主”,也生于乾隆四十年。这时的乾隆已经六十多岁了!要知道皇后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嫔妃之女最多封为和硕公主。比如富察皇后之女为固伦和敬公主,孝仪皇后魏璎珞之女为固伦和静公主和硕和恪公主,纯妃之女仅仅为和硕和嘉公主。可见乾隆很宠这个最小的闺女。

《啸亭杂录》记载:和孝公主,惇妃所生,为纯皇帝最幼女。上甚重爱,以其貌类己,尝曰:“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性刚毅,能弯十力弓。少尝男装随上校猎,射鹿丽龟,上大喜,赏赐优渥。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和孝公主,长得很像乾隆,年轻时喜欢穿男装,力气很大,能弯弓搭箭,围猎射鹿。这究竟是娶了一个皇家公主,还是找了一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婚后的丰绅殷德走上了开挂一般的人生。当年,准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乾隆五十五年,授散秩大臣; 五十六年二月,管理内务府御茶膳房、造办处事务; 五十八年调奉宸苑卿; 五十九年擢正黄旗护军统领; 六十年兼内务府大臣; 嘉庆元年总理行营事务; 二年二月兼銮仪使,八月授正白旗汉军都统, 仍兼护军统领, 监督崇文门税务。和珅二十岁的时候还没入宫侍卫,丰绅殷德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散秩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兼正黄旗护军统领了。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趁机处死和珅并抄家。据坊间传闻,和珅家藏白银足足有八亿两,相当于乾隆年间十余年的财政收入,故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明显是一句戏言。试想嘉庆年间突然获得了十余年的财政收入,再笨的人也能再创辉煌,延续康乾盛世啊!

丰绅殷德因为公主,逃脱了连坐,但还是革除了伯爵之位,留任散秩大臣。也正是因为毁家之难,丰绅殷德回归了佛系少年。丰绅殷德之前掌管之事务多是御茶膳房、造办处、崇文门税务这种实打实的肥差,而并非走的是翰林院庶吉士,这种加官进爵的快车道。本来丰绅殷德的仕途是一片光明,但也绝非火箭提拔型官员。

《挽天爵道人序》记载丰绅殷德:“为人持重老成,不苟言笑,所学淹有群籍,博通条贯。其为文为诗为字,朗圆幽秀,士林重之。”不苟言笑,学识精深,这的确是一个佛系老学究啊!丰绅殷德也有可爱的一面。有一天,天降大雪,丰绅殷德便和公主打起了雪仗。和孝公主挨了一身雪,一怒之下,端起了架子:“你都成年了,还以为自己是个宝宝吗?”丰绅殷德连忙跪地求饶。和孝公主也不捉妖,一哄就好,可见两人相处十分融洽。既佛系又可爱,所以才称得上是佛系少年。

嘉庆七年,被革爵的丰绅殷德被赏赐民公品级。次年,丰绅殷德因为辞退公主府长史奎福,遭到奎福的告发。奎福说,丰绅殷德诗稿影射朝政,习武为父报仇,国丧期间使侍妾生女。本来已对丰绅殷德放心的嘉庆开始彻查此事。结果发现诗稿影射和习武报仇两事全是子虚乌有,不过在服丧期间与侍妾生女,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妹妹?说好的佛系少年呢?嘉庆一怒,革职,禁足,在家好好反省。于是佛系少年在家更加安稳地看看书,写写诗,练练武,后来直接研究起了养生。

三年后,嘉庆见丰绅殷德彻底佛系了,便封为头等侍卫,正白旗蒙古副都统,留在了身边。次年,又进封伯爵,赴乌里雅苏台军中任职。在乌里雅苏台吹了三年风,从小养尊处优的佛系少年还是没抗住,生病了。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加封公爵,不久去世,结束了佛系的一生。

和珅被赐死时,为何他的儿子能保全性命?

一,他并不是他爹和珅编织的政治利益网中的一环,也就是他不参与政治,这就让包括嘉庆在内的诸多王公大臣打不到他。即便有人要诬陷他,也没有确实的证据,也许这就是和珅保全家人的聪明,和珅在政治上和丰绅殷德划清了界限,使得反对派无的放矢。当初,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比他老子参与政治都参与的深,惹的天怨人怒,严嵩没死,严世蕃反倒被杀。

二,在和珅府被查抄的过程中,丰绅殷德没有隐匿财产,而是采取了配合态度,这就给嘉庆留下了皇恩浩荡的可能。要知道,皇权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就是皇帝想保全谁,这个人也要有被保全的可能,如果和珅的财产被转移或者隐匿了一部分,丰绅殷德的下场很可能就是从死,但是和珅的财产一毛钱也没毛病,都查了出来,嘉庆和众王公都吃的嘴上冒油,虽然这钱不是和珅的,但也不是他们的,大家吃的这么开心,还好意思算计和珅儿子吗?嘉庆正好就坡下驴,法外开恩,放过丰绅殷德,也算天理,人情,事故,皇恩浩荡了,还利于以后的统治,政治上是可取的。

所以,丰绅殷德被保全,是复杂政治利益互换下的一种结果,没有什么个人因素在里面,嘉庆综合政治上的考虑,最终放过了丰绅殷德。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端平入洛拉开了南宋和蒙古帝国之间的战争 可惜终究只是大宋王朝的南柯一梦 端平入洛给南宋造成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但是由于粮草不济以及缺少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此次行动也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端平元年,宋蒙联合灭金之战到了最后关头,联军围攻已经断粮三月的蔡州,蔡州沦陷,金国灭亡。

  • 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西晋为何被称为窃取的王朝?西晋为何仅传三帝便迅速走向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沾祖父、伯父、父亲两代三人的“光”,终于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开创一个大帝国,并在15年后一统南北。然而,统一后的西晋只存在36年时间便走进历史。西晋经历了什么而走向灭亡?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中原多么动乱,总会有人出面建

  • 晋商与徽商作为历史上最出色的两大商帮 哪个才是最厉害的商帮?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晋商和徽商曾经是我国古代两个最大的商业集团,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到了近代,走的却是穷途末路,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息和感慨。历史上的晋商和徽商到底哪个更厉害一点呢?山西的晋商,是明代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人集团。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

  • 雄霸春秋战国,犬戎为何不入诸侯史册?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史记,姜子牙,周宣王,利特,春秋

    一 公元前841年,是中国信史的端口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信史, 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并且再没有中断。同时,从这一年开始,周朝开始了14年的共和政治,而这之后又恢复了帝王政治的原状。周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史时代的王朝,柏杨先生在《中国历史年表》中写道:“本世纪,周王朝的镐京(今陕西西安)被蛮族

  •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因迫不得已 曾遭周瑜反对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曹操,孙权,刘备,史记,刘表

    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 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

  •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苏轼,宋高宗,宋孝宗,谢灵运,辛弃疾,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期,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就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

  • 北宋时期的中央制度和科举制度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宋太宗,宋仁宗,皇帝,天子,宋太祖

    中央制度宋朝的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

  • 刘备简介_刘备生平资料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曹操,孙权,曹丕,刘备,诸葛亮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根据《三国志·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席度日

  •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汉光武帝,汉明帝,班超,张骞,汉和帝

    班超简介: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

  • 垓下之战项羽曾率楚军激烈反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司马迁,项羽,汉宣帝,史记

    “垓下之战”是我国古代 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与“汉族”的诞生有某种内在联系。但由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有“项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这么一句述评,因而自《汉书》以来,对垓下之战中的项羽及其将士的表现产生了诸多误解。如近期张剑锋先生于《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