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锦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详解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详解松锦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4/1/24 23:53:20

松锦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详解松锦之战

清兵围锦

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清太宗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同时一旦攻锦,此地又是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同年六月,皇太极指挥清兵兵临锦州,开始了围城的持久战。皇太极将围城清兵分为两班以个月为一期轮番更换。同时清兵将锦州城外的庄稼收割完毕,并扫荡清除明军在锦州外围的据点,彻底切断驻锦明军与外部的联系。翌年三月,皇太极进一步采取措施,在锦州城外筑起座营垒,环城相列,在营垒外深挖壕沟,树起栅木,而各营间又有深壕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明军守城主将为昔日袁崇焕帐下大将、征辽先锋大将军祖大寿,其所率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蒙古人,城既被围,遂起叛心,秘密与济尔哈朗联系。此事为祖大寿侦知,欲计擒叛军首领,无奈行事不密,反被叛军窥破,抢先与明军交战,济尔哈朗闻讯后,趁势攻城,内外夹攻,祖大寿难以支持,只能退入内城坚守。

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攻占锦州外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朝的外援给养都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余,而喂马的豆则不能支撑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宁锦两城就要攻破,那么松、杏、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崇祯帝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明军推进

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洪承畴从北京出发前往锦州,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战死的士兵刚刚掩埋,受伤的战士也没有痊愈。半月之内,请再次下令决战,来缓解锦州之急。”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明清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朝的兵马,死伤甚多。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气勇略,两年来,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奋辽东兵马的勇气,作战的气势更足,特别是此次作战战功犹多。”二十九日,洪承畴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围点打援

八月,皇太极带病急援锦州,史书记载此时皇太极正流鼻血,但皇太极不顾急病,昼夜兼行500余里,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皇太极登山岗观看明军阵式,见洪承畴的阵势布置严整,感叹说:“人们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兵将一定要小心”。

他看了很久,苦苦思索,见明军是“重兵集结在前,但是后队的疏漏很大”,便想出了破敌之法,对诸将说:“洪承畴的兵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以攻破了。”他根据明军首尾不相顾的弱点,定下掘壕围困断敌粮道之法,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掉落的,没有容纳脚的地方,不能再次出来。

在二十日这一天里,清兵拼命掘壕,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间的通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将明军包围起来,切断了其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二十一日,洪承畴统兵进攻,双方激战,明军未能闯壕。

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此时,论兵力,双方人数相当,明军火器超过清兵,本可以决一雌雄,尤其是又已被清兵断绝了后路,只有拼死厮杀,方能死中求生,正是处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遇,照说这八大总兵官应当督兵奋战了。可是,十几年来的连战连败,朝廷腐朽无能,调度无方,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各级将领早已丧失斗志,唯知保命逃窜。

由于崇祯帝不顾实情一味催促,洪承畴被迫放弃了“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率兵匆匆赶来,此时仅有三天军粮,眼看粮道断绝,将士大为恐慌,多有逃跑之心。在此危急时刻,久经征战的洪承畴召集诸将会议,提出决战突围方针。说:“诸将当各自催促本部力战破敌,我们应迅速执行这一方法,解围就在此一举。”但诸将胆怯,不愿死战,主张逃回宁远。力主速战昏庸无能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之亲信监军张若麒也反对决战,希望撤回宁远,这进一步涣散了将士斗志。

洪承畴无可奈何,只好下令于明日突围,说:“以往诸位将领都说要誓死报效国家,如今正好有机会。虽粮尽被围,也应该明确告知诸位兵士:守是死,战也是死,如果奋力一战或许能够死中求生。我智术短浅决意孤注一掷,明天望诸位能够竭尽全力。”他分遣八总兵为左右路,准备于明日死战突围。皇太极于交战之后料定,明兵缺粮,夜里一定会逃跑,分遣王公将领进入汛地,阻截明兵。

城陷降清

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处兵马在混乱中逃跑,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黑夜中,明兵大乱,死伤无数,不能分辨是哪路兵马。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明朝的粮饷断绝,城中粮食短缺。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兵占领锦州。

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兵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到了五月剃发降清。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又得到军报,说洪承畴降清,京城大哗。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明朝元气大伤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洪承畴,陈新甲,明朝,历史上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松锦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明朝元气大伤?清朝方面自皇太极即位以后,审时度势,对明清之间将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次大决战是作了充分的各方面准备的,如进行内政改革,加强君权,对外入侵朝鲜,与其结盟,征服蒙古,与其联合,于是孤立了明朝。因此,清不仅上下团结一致,而且又无后顾之忧。所以,它就有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

  • 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明朝,清兵,清朝,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松锦之战带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京师大震,王朴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开庭审讯。御史郝晋发言:“六镇罪同,皆宜死。”“三桂实辽左之将,不战而逃,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书陈新甲覆议,“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

  • 彭城之战项羽只有三万人,彭城之战项羽是怎么打败刘邦56万大军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项羽,刘邦,韩信,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项羽只有三万人,彭城之战项羽是怎么打败刘邦56万大军的?彭城之战是楚汉战争的一场著名战役,在这一次战役中,项羽率领3万骑兵,打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一举扭转了战争的形势。这是刘邦和项羽的第一次对决,显示了项羽高超的战术素养,也奠定了项羽当时最强将领的地位。在此战后的长时间里,刘邦的军队对项羽

  • 山海关双方实力怎么样,李自成为什么会输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朝,多尔衮,大顺

    山海关双方实力怎么样,李自成为什么会输?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政权的创建者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按照常规走向,此时应当是大顺更替大明,完成一次王朝的新旧更替。然而这一次,历史却出现了新的拐

  • 历史上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晋阳之战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赵氏,春秋,两地,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

    历史上“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据记载这场战争爆发的表面原因为: 智伯无理索地,韩氏、魏氏均畏惧智氏的实力,两家均献给智伯一“万家之邑”,频频得手的智伯在得到两个“万家之邑”后,再次向赵氏要蔡、皋狼两地,赵襄子不给,于是智

  • 兴势之战是怎么回事?兴势之战双方分出了胜负却没有输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司马懿,曹操,曹叡,兴势之战

    兴势之战是怎么回事双方分出了胜负却没有输家?三国时期发生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像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潼关之战、北方统一战等战役。这些战役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战争可贵之处是不仅仅在于他宏大的规模,还在于改变历史进程、决定历史人物命运具有转折性的大战役。但在三国时期有这样一场战役,不

  • 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交战长达百年,河西之战最后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国,魏国,吴起,河西之战,秦国

    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交战长达百年,河西之战最后是谁赢了?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通过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实行的“李悝变法”,魏国成为战国前中期的霸主,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韩国、赵国、齐国、燕国、

  • 官渡之战曹操不占据优势,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大胜袁绍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不占据优势,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大胜袁绍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进行决战,在战斗开始后,曹操通过袭击袁绍位于乌巢地区的粮仓把握了战场优势,并最终击溃了袁绍的主力部队,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次战斗为曹操奠定了巨大的优势,让曹操成功称霸北

  •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岳飞,金兀术,完颜宗弼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关于这场战争,《宋史》虽有着墨,但却像史书上的绝大多数的战役记述一样,仅有寥寥几笔,在岳飞战后写给皇帝的报捷书上,才找到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以下便是原文片段:“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完颜宗弼)、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

  •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商汤,夏桀,伊尹,鸣条之战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鸣条之战背景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 。并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