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交战长达百年,河西之战最后是谁赢了

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交战长达百年,河西之战最后是谁赢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31 更新时间:2023/12/24 9:08:06

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交战长达百年,河西之战最后是谁赢了?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通过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实行的“李悝变法”,魏国成为战国前中期的霸主,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韩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在此基础上,魏国朝着多个方向展开扩张。其中,就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就被魏国攻占了。围绕着河西之地,魏国和秦国展开了接近百年的长期较量。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秦国和魏国之间的河西之战,最后谁赢了呢?

第一次河西之战

首先,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次河西之战爆发时,魏国不仅经济实力因为变法而明显增强,而且吴起已经为训练了一批精锐的魏武卒。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国初期的秦国,则因为内部斗争等因素,在整体国力上落后于魏国等山东六国。所以,第一次河西之战的结果,无疑是魏国击败了秦国。此战发生于公元前419年前后,魏国有效地完成了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将秦军赶到洛水一带。

第二次河西之战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以顽强和坚韧著称。所以,在失去河西之地后,秦国并没有放弃反击。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秦军在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93年,公元前390年多次向魏军发起反击。不过。因为实力上的差距,秦军依然无法夺回河西要地。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中,魏国吴起以5万大军击退了秦国的50万军,打出了自己人生中最经典的一战。

第三次河西之战

在第三次河西之战时,秦国因为秦献公即位后的一系列变革,所以在整体国力上得到了增强。面对魏国占据的河西郡,秦军在公元前366年、公元364年、公元前362年继续发起了冲锋。因为魏国主力此时在中原战场争霸,所以秦军的进攻获得了胜利。不过,等到魏国大将庞涓率领主力回来进攻秦国后,秦国又遭到了失败,甚至还将都城迁回泾阳,以此缓解魏军带来的威胁。

第四次河西之战

在第四次河西之战时,秦国已经开展了商鞅变法。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中原战场被齐国击败。但是,此时的魏国依然具有雄厚的实力。在调集军队后,魏国于公元前350年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今陕西延安东南)。对此,秦国只能选择和魏国修好,而且归还了之前夺走了魏国土地。

第五次河西之战

最后,在第五次河西之战前,魏国在中原战场又一次败给了齐国。特别是在马陵之战,魏国精锐的10万大军被全部歼灭,这成为魏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公元前340年,秦国大军乘机进攻河西之地,大败魏军,诱俘魏主将公子卬。在这之后的十年中,秦国不断蚕食河西之地。公元前330年,秦国消灭河西之地的数万魏军,迫使魏国将河西郡归还给了秦国。在此基础上,战国初期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战,秦国已经全部重新夺回了。总的来说,对于魏国来说,河西之战的由胜转败,和自己两线作战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秦国来说,想要东进中原,必须要夺回河西之地。在夺回河西之地后,秦国没有停止来,而是继续攻占魏国、韩国等中原诸侯国的疆域,以此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标签: 历史战国魏国吴起河西之战秦国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曹操不占据优势,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大胜袁绍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不占据优势,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大胜袁绍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地区进行决战,在战斗开始后,曹操通过袭击袁绍位于乌巢地区的粮仓把握了战场优势,并最终击溃了袁绍的主力部队,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次战斗为曹操奠定了巨大的优势,让曹操成功称霸北

  •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岳飞,金兀术,完颜宗弼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关于这场战争,《宋史》虽有着墨,但却像史书上的绝大多数的战役记述一样,仅有寥寥几笔,在岳飞战后写给皇帝的报捷书上,才找到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以下便是原文片段:“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完颜宗弼)、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

  •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商汤,夏桀,伊尹,鸣条之战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鸣条之战背景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 。并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

  • 赤壁之战的功劳属于谁,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曹操,刘表,刘备,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功劳属于谁,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先开个玩笑,赤壁之战其实是罗贯中的功劳。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赤壁之战在中国人心中的认知程度肯定没有这么高。其实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三国故事之前的剧情,在官渡之战中,堂堂天下第一的诸侯袁绍,是不是也昏招迭出,专门找错误选项去送呢?《三国演义》之所以

  •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就没有取胜的机会吗,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会一败涂地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多尔衮,大顺,牛金星,山海关之战,李自成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就没有取胜的机会吗,李自成为何会一败涂地?吴三桂为了个人的恩怨,向多尔衮下跪,而向驻守山海关附近的农民军发动袭击,并打死了农民军数千。李自成决定武力消灭关宁铁骑,其率领大军20万,实际用来作战的有13万人,而当时驻守山西以及河南等地大顺军达到40万人,因此兵力是相当的分散的,这是李自

  •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关以少胜多战胜窦建德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王世充,李渊,洛阳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关以少胜多战胜窦建德的呢?武德三年七月,大唐关中后方平定,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统帅,统领各路大军向关东进军,首当其冲的是王世充。李世民大军与王世充的人马大致相当,约计十五万左右。李世民骁勇善战,唐军士气旺盛,很快扫清了洛阳外围,将王世充包围在洛阳城中。此时,王世充虽然还有很强的军

  • 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三国,蜀汉

    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夷陵之战。在三国时期,这场历时十五个月(章武二年闰六月)的战争,既是最为持久,也是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集团从此彻底退出荆州争夺战

  • 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朱元璋,元朝,明朝

    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视剧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中原各路英雄豪杰”这句是里面开大会的时候经常说的话,那么大家知道这里面说的中原具体指的是哪儿吗?中原主要指是黄河以北的洛阳一带地区,古代的王朝都城多在这一带。今天我们要说

  •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及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安禄山,安庆绪,安史之乱,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及?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

  •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赤壁之战曹操是因为火攻才失败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曹操,三国,黄盖,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赤壁之战曹操是因为火攻才失败的吗?在中国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特别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等故事的渲染,夯实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的民间记忆。那么,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