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定川寨之战:北宋失败后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定川寨之战:北宋失败后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23 16:24:38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

定川寨之战的过程

西夏于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势愈盛,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宋被迫完全采取守势。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向景宗皇帝献计。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

九月下旬,元昊采纳张元之策,于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集左右厢兵10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一路出鼓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

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亭寨北)。王沿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葛怀敏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

二十日,进至镇戎军西南,走马承受赵政以为距夏军已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乃止,晚趋养马城(约今宁夏固原西北)。继旋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都监李岳等亦自镇戎军至。

诸将闻元昊移军新壕(今宁夏固原西北古长城壕)外,议次日黎明前往袭击。赵珣以为夏军远来,利于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今陕西旬邑东北)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分兵四路趋定川寨。

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元昊乘势挥军抵新壕,向宋中军进逼。葛怀敏、赵珣、曹英、叶芝春等人守定川寨。近午,夏军毁新壕版桥,断宋军粮道和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饥渴宋军。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

元昊集兵分别进攻,先败河(今宁夏固原北清水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东北曹英军。时狂风突起,飞沙弥漫,宋军部伍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

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是夕,夏军围城。葛怀敏与诸将商计,突围走镇戎军。赵珣料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力主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今宁夏隆德北)前往,诸将不从。

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夏军乘宋军混乱之机,西夏军已断其后路,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

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四面夹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16将被杀,丧师9400余人。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迂回笼竿城。

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在纵横600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陕西诸路20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定川寨之战的结果

此战,元昊料敌用兵,首先占据有利地形,诱宋军出战,尔后断其粮道与归路,集兵围攻。一举获胜。宋将葛怀敏不谙兵法,轻敌贪功,违令冒进,屡拒部将正确建议,招致失败。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史称“庆历和议”。

标签: 历史定川寨之战北宋

更多文章

  • 洪都之战:将朱文正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的神话舞台上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洪都之战,朱文正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朱元璋军2万,陈友谅军60万,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时命吕蒙攻取了荆州,抓获并杀死关羽,孙刘两家因此结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出兵伐吴。孙权求和不成,命陆逊率军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大军迎击蜀

  • 刘备为何汉中之战中派老将黄忠呢?他有哪些考量?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黄忠被重用就是在汉中之战,这时期关羽在荆州,张飞在巴西,马超刚投降不久,可以选择的就是赵云和黄忠。魏延等人资历和战绩都不足以服众,那么为什么是黄忠出战,赵云留守呢?除了其他人所说个性和分工不同,最重要的是除了黄忠有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其他汉中之战再场也就刘备自己了,因此其实汉中之战刘备是亲征的。这是

  • 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汉朝,李广

    古代的战争刀剑无眼,充满厮杀,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战争都会有很多疑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战争中的那些“规矩”。首先是古代打仗,战场如此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作战的双方基本不会出现同样颜色的服饰,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不需要管对方长啥样,只需要看衣

  • 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是什么结果?这一战对清朝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藩之乱,建昌之战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而这个朝代的末期很是腐败,不过不应该用这个来以偏概全地评价清朝,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在国家领土统一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吴三桂在衡州去世后,他的孙吴世瑶开始继任吴三桂的位置,他和

  • 华阳之战的结果对秦国有什么影响?白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华阳之战,秦国

    华阳之战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前275年,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韩国

  • 东兴之战是怎么回事?东吴的诸葛恪在这一战中一举成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东兴之战,诸葛恪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

  • 宋元时期的襄阳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其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宋元,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战争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历时漫长,死伤无数,意义重大的战役,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襄阳之战失败后,南宋迅速灭亡,没几年就被元朝吞并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史料上却找不到元朝著名将领速不台攻打襄阳的记录,当时的统帅是元朝的另一位将军

  • 鄢郢之战竟导致楚国走向没落,秦将白起因此受封武安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鄢郢之战,白起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

  • 兴势之战为什么会发生?竟为日后曹爽的倒台埋下伏笔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兴势之战,曹爽

    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军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蜀军击退魏军进攻。曹爽不听劝告,大肆进攻,结果失败,为日后的倒台埋下伏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辅政的大将军曹爽急于建军功树威于天下,于正始五年贸然率军攻蜀。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