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4/1/16 5:48:46

古代的战争刀剑无眼,充满厮杀,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战争都会有很多疑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战争中的那些“规矩”。

首先是古代打仗,战场如此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作战的双方基本不会出现同样颜色的服饰,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不需要管对方长啥样,只需要看衣服,只要衣服颜色不一样的,直接砍就完事了。而且古代的战争和影视剧中的哪些打仗场景有些不同,很少会出现那种一大群人上去拼杀的场景,反而是排兵布阵,即使作战激烈,也要注意阵型不散,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背后不会出现敌人,只有和你面对面的才是敌人,所以打仗的时候看似混乱,实则都是有秩序的,虽然也会有误杀,但总归是少的,而且一般不会因此而受到惩罚。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想到,军队里有没有仇杀呢?比如有人得罪你了,打仗时趁乱把他杀掉会不会没人发现呢?首先是打仗的时候顾自己都来不及,很难有空顾别人,更况古代的战争作战双方动不动几万大军的,从茫茫人海中要找到你的仇家,这个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想精准仇杀这种事情太难办到了。

既然找不到仇家,那有没有杀队友抢“军功”的呢?众所周知,古代计算军功最早是按人头来的,那作战时候还要特意割掉人头,然后还得带在身上,岂不是非的不方便。这种事情确实有,而且之后很多的战争都改用割掉敌人的左耳即可。但还是有些人喜欢动歪脑筋,比如割掉战死队友的耳朵,甚至残杀平民充当,甚至有记载的还有一些人杀队友抢夺“战利品”,虽然这些都是军队严令禁止的,但是还是屡禁不绝。当然有的时候先锋队这种可以不需要任何“证物”来计算军功的,只需要统计敌人伤亡即可。而且战场的军功是士兵和将军晋升的主要途径,朝廷对这方面的核实自然是相当的严格,所谓“冯唐易老,广难封。”,飞将军李广之所以没能封侯,很大的原因是虽然他打的仗很多,但“人头”数不够,至死也没能达到封赏的要求。

标签: 历史汉朝李广

更多文章

  • 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是什么结果?这一战对清朝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藩之乱,建昌之战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而这个朝代的末期很是腐败,不过不应该用这个来以偏概全地评价清朝,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在国家领土统一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吴三桂在衡州去世后,他的孙吴世瑶开始继任吴三桂的位置,他和

  • 华阳之战的结果对秦国有什么影响?白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华阳之战,秦国

    华阳之战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前275年,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韩国

  • 东兴之战是怎么回事?东吴的诸葛恪在这一战中一举成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东兴之战,诸葛恪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

  • 宋元时期的襄阳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其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宋元,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战争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历时漫长,死伤无数,意义重大的战役,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襄阳之战失败后,南宋迅速灭亡,没几年就被元朝吞并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史料上却找不到元朝著名将领速不台攻打襄阳的记录,当时的统帅是元朝的另一位将军

  • 鄢郢之战竟导致楚国走向没落,秦将白起因此受封武安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鄢郢之战,白起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

  • 兴势之战为什么会发生?竟为日后曹爽的倒台埋下伏笔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兴势之战,曹爽

    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军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蜀军击退魏军进攻。曹爽不听劝告,大肆进攻,结果失败,为日后的倒台埋下伏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辅政的大将军曹爽急于建军功树威于天下,于正始五年贸然率军攻蜀。三月

  • 曹魏时期为什么会爆发淮南三叛?三次兵变造成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曹魏,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氏所平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乱皆

  • 宛城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宛城之战曹操哪个儿子死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宛城之战,曹操

    宛城之战,又称“淯水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张绣取胜,曹操败逃。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宛城”成为京剧、豫剧、粤剧等著名传统戏曲。背景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了许县,改名为许昌,又叫许

  • 易京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这场战役发生在汉末哪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易京之战,汉末

    易京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公元1

  • 南皮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这场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何好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南皮之战,曹操

    南皮之战是汉末205年的一场战役。此战宣告了袁绍死后争夺其继承权的儿子之一袁谭被父子俩共同的敌人、位列三公的曹操所灭。曹操已经重创了袁绍的另一子袁尚,他在南皮的胜利使他对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袁氏余部则在追击下北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0年,有权势的北方军阀袁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