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89 更新时间:2024/1/23 15:14:22

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长平之战背景

战国纷争不断,各国皆施行变法欲增强国力,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灵王在国内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善了赵国军力,对外战争也是胜多负少,国力日渐强盛,直至赵孝成王,赵国依旧是一方霸主。

秦国经历商鞅深入变法改革后从一偏远小国不断壮大,国富民强,上至百官,下至庶民,皆是铮铮铁骨,全国皆兵,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更是东出称王,百万大军,气势如虹,征战各国,胜多败少。

长平之战起因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攻韩国,一举拿下韩国野王之地(今河南沁阳),将上党郡收入囊中,秦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韩桓惠王不敢反抗,只得放弃上党,他让上党守郡冯亭将郡县献于秦国以平息战乱。

然冯亭不愿归降素有蛮夷小国之名的秦,更是不满秦国对各国的连连征战,于是同上党百姓密谋决定利用现今可唯一与秦抗衡的赵国,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孝成王,让他帮忙抗击秦军。

赵孝成王与众臣商议,平阳君不愿接受上党,他看出冯亭不过是想用上党利用赵国抗击秦国,而平原君以为十七座城池须得发动百万大军,日积月累攻打,如今坐享其成岂不美哉,且赵国与秦不分伯仲,廉颇将军骁勇善战,若是秦国来犯,大可派他前去御敌。

赵王听从了平原君之意,封冯亭为华阳君,秘密派遣平原君接受上党,同时派遣廉颇驻守长平边境,以防秦军泄愤攻城。赵国此举自然惹得秦国不快,我国将士辛苦打来的土地他国捡了便宜,怎忍得下这口恶气,秦昭襄王大举反击,势要立秦国威严。

再攻上党,威慑韩国,廉颇固守长平,两军僵持不下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秦国再次发兵攻打韩国并占领了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韩国屡战屡败,军心不稳,一时间,韩国上下畏惧秦国,不敢再战。攻下缑氏和纶氏不过是为了威慑韩国,秦国还是得拿回上党才不枉费将士们辛苦一番。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王命令王龁率领军队攻打上党,看秦军来势汹汹,上党百姓惶恐,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遣军队于长平接应百姓。秦军不久便重新攻占了上党,上党收回后,秦王自是不会放过赵国。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向长平发动进攻,廉颇兵败,被秦军占据了都尉城和故谷城,赵国军队筑起围墙退守,坚守在围墙之内,无论秦军如何叫嚣,坚守不出。看赵军坚持不应战,秦发起了强攻,夺下赵军西边营垒,俘获两名赵国尉官。

赵国议和被拒,孤立无援,两国秘换主将

赵军屡战屡败,现如今廉颇更是坚守不出,长此以往,消耗的军资粮草必是不胜其数,因此,赵孝成王对廉颇行为不满,甚至派人谴责廉颇。实际廉颇是决定以逸待劳,等到有利时机再出击一举歼灭秦军,如此一来,当今天下,赵国便是第一大国。

廉颇之法对赵国来说确实是上策,然赵国没想到此役会变成持久战,粮草军资更不上大军所求,而秦国早召集壮士士兵疏通渠道,运粮运物,且秦国攻占了天府巴蜀,后方粮草充足。农事在即,长久的僵持会导致赵国无粮可食,同时秦军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赵国两道,如此一来赵国雪上加霜。

赵孝成王和众大臣商议,楼昌提议派位高权重的使臣去秦国议和。而卿认为秦国是一心攻打赵国,秦人血性不破赵国誓不罢休,不如多花些珠宝钱财游说楚、魏合纵抗秦,这样的议和才可能成功。不过赵王采纳了楼昌提议,前往秦国议和,赵使一入秦国,秦隆重接待,昭示天下。楚魏自然以为赵国已经议和,也就懒得来趟这浑水,各自安好,不必出兵就赵了,但秦国是假意接纳,实则是要赵国孤立无援。

果然,楚魏皆不出兵援赵,赵国局势更加艰难,而廉颇坚守不出也让秦国头疼,打不打总要来个痛快。于是秦国丞相又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赵奢儿子赵括,赵括是将门虎子,谈起兵法理论头头是道,赵王当即决定换下廉颇,顶上赵括。秦国得知赵国换将,为能彻底打败赵国,秘密调遣白起前往长平,并严守消息。

白起用计歼灭赵军四十万,赵国惨败

赵括领兵后,不似廉颇以为守城,他随即领军出城和秦军正面硬刚,白起命令军队假意溃败诱敌深入,赵括当真以为秦军畏惧,下令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地。白起命令部队突击赵军后方,将赵军主力分割同时切断了后方粮草,赵军数战不立,被迫就地建营,等待援救。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食不果腹,更甚至食生人肉。赵括等不来援军,亲率尖锐部队强行突围诶,被乱箭射死,白起为秦国大计谋算,欺骗处死了赵国剩余的大军,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回赵国。据战国策记载,长平之战秦国斩杀赵军45万,赵国上下一偏震惊。

长平之战影响

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大大削弱了赵国,震慑了山东诸侯国,而今时局已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为秦国一统创造了有利条件。

标签: 历史廉颇周赧王赵括长平之战秦国

更多文章

  • 昆阳之战中,刘秀是如何在不利局面下反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王邑,刘秀,王莽,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中,刘秀是如何在不利局面下反败为胜的?昆阳之战中初出茅庐的刘秀以区区三千人的敢死队击溃王邑的四十万大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战役,刘秀是如何在不利局面下,反败为胜的呢?我们尝试着对那段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分析!王莽新朝末年,改革失败,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

  • 夷陵之战刘备以怒兴师,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备,陆逊,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刘备以怒兴师,刘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夷陵之战,是刘备近四十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刘备却败得非常惨。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奔走,仅以身免”,几万军队全军覆没,刘备自己逃回了白帝城。那么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呢?历来一说到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刘备以怒

  • 南宋的国防重地,是如何在襄樊之战中被蒙古大军攻破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忽必烈,贾似道,蒙哥

    南宋的国防重地,是如何在襄樊之战中被蒙古大军攻破的?自康王赵构定都临安以来,南宋的国防形势一直极为严峻。大片国土的丧失,不仅使南宋防御作战失去了广阔的战略纵深,经济实力也遭受巨大损失。更由于北方山关河川地化为敌有,使得长江、淮河成为南宋在应对女真、蒙古利用快速机动能力而发动猛攻之时的最后防线。江、淮

  • 始州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始州之战为北周最后消灭王谦势力奠定了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赵俨,赵达,南北朝,始州之战

    始州之战是如何爆发的?此战为北周最后消灭王谦势力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北周讨王谦叛军的作战。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十月,叛将王谦令部将敬豪等率军屯守始州(治今四川剑阁);以赵俨、李三王等率兵10万屯守通谷(今四川广元西南)、龙门(今四川平武东南)等地,以阻周益州总管梁睿军之南下。梁睿军

  • 金乡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尉迟迥,金乡,沛县

    金乡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北周在消灭叛将尉迟迥后,迥部将席毗罗仍拥兵10万,屯于沛县(今江苏沛县东),欲进攻徐州(今江苏徐州)。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侦知席毗罗家人均在金乡(今山东金乡),遂派兵俘获席军家属。席毗罗闻讯率军回救,途中被于仲文

  • 梁郡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于仲文是如何获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尉迟迥,河南,亳州

    梁郡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于仲文是如何获胜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率军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击败尉迟迥大将军檀让军的作战。六月,北周太祖文帝外甥尉迟迥,恐杨坚辅政不利于帝室,公开举兵反抗。杨坚遂命将出师讨伐,以拒不降迥的原东郡太守于仲文为河南道行

  • 邺城之战是怎么回事?是平定尉迟迥之乱的决定性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尉迟迥,韦孝宽,高颎

    邺城之战是怎么回事是平定尉迟迥之乱的决定性作战?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孝

  • 利州之战是怎么回事?此战对杨坚代周立隋具有积极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丞相,土山,总管,利州之战是怎么回事,利州之战

    利州之战是怎么回事?此战对杨坚代周立隋具有积极作用?利州之战经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北周左丞相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利州总管豆卢率部进行的利州(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城池守御战。时王谦因不满左丞相杨坚总揽北周大权,举兵反抗,于初七调发巴、蜀军队攻占始州(治今四川剑阁),企图阻止杨坚新命总管

  • 杨坚平王谦之战是怎么回事?杨坚是如何取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尉迟迥,益州,剑阁,杨坚平王谦之战是怎么回事,杨坚是如何取胜的

    杨坚平王谦之战是怎么回事?杨坚是如何取胜的?北周静帝宇文衍年幼,杨坚专权。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先后举兵反对杨坚。王谦亦不愿依附杨坚,于八月初七,出动巴蜀军队l0余万人,攻占始州(治今四川剑阁),企图阻止新任益州总管梁睿入蜀。所管益(治今成都)、新(治今四川三台)、泸(治今四川泸州)等18

  • 杨坚是如何平定尉迟迥之乱的?杨坚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尉迟迥,韦孝宽,尉迟惇,杨坚,尉迟迥之乱

    杨坚是如何平定尉迟迥之乱的?杨坚采取了哪些行动?尉迟迥之乱群起响应尉迟迥权力的地理中心正处于华北平原的心脏,他在那里能够动用惊人的资源,并且在地方强大的氏族中还有一批强有力的潜在的追随者。他们在看到了尉迟迥的号召后,纷纷响应。尉迟迥所管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尉迟迥弟子勤所统青、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