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如果刘表出兵攻打曹操的后方,会不会把曹操逼入绝境?

如果刘表出兵攻打曹操的后方,会不会把曹操逼入绝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2/2 4:22:43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场决战中,袁绍和曹操都使尽了各自的手段。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双方自然都对外交没有疏忽。在战区周围的势力,双方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拉拢。其中势力最大的,盘踞在荆州的刘表,自然也成为双方拉拢的对象。

首先分析刘表实力及其为何没有袭击曹操后方。

刘表是汉室宗亲,他统治下的荆州人杰地灵,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他位于曹操的侧背,如果他与曹操为敌,自然会给曹操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刘表并不是庸碌之人,他当年单骑上任,能够控制荆州士族,得到他们的拥护,掌握住荆州,也体现了他的才能。

这样,曹操和袁绍都派出了使者,去与刘表接洽。袁绍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本来就和刘表结盟,这一次当然更是进一步加强与刘表的关系。刘表最后答应了和袁绍结盟,共同对付曹操。

而曹操这里,也向刘表伸出了橄榄枝。曹操在分析刘表的时候,认为他没有远大的志向,自保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刘表的手下门派林立,意见不一,刘表难有作为。因此,曹操也针对袁绍的行动,对刘表进行拉拢。

而刘表方面对将来的战略方针众说纷纭,使得刘表也举棋不定。他虽然答应了袁绍求援的请求,虽然袁绍多次请求,让刘表偷袭曹操后方,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是刘表一直按兵不动,他的手下韩嵩和蒯越都劝他投靠曹操。

他们说现在袁曹相持,刘表你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想有所作为,就乘他们现在疲弊的时候乘势而起,如若不然,就选择两者其中之一投靠他。否则将来他们不论谁胜利,都会怨恨你。曹操善于用兵,手下的将领谋士众多,一定能战胜袁绍,因此归顺曹操是为上策。

刘表认为天下事还未可知,依然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不参与曹操和袁绍的斗争。可是,他的手下并不甘心,一再游说他。最可笑的是,为了刺探曹操的虚实,刘表派韩嵩出使许都。韩嵩到许都后,受到了曹操的盛情接待,曹操还拜韩嵩为零陵太守。结果韩嵩回来后,为曹操大肆吹嘘,劝刘表把自己的儿子送许都当人质,归顺曹操。气得刘表差点杀了韩嵩。

不过,不管手下如何游说,不管袁绍和曹操如何动员,刘表一直就抱着中立的态度,不参与官渡之战。不过这样一来,曹操也解除了后顾之忧,已经心满意足了。

那么,如果刘表听从了袁绍的请求,出兵曹操的后方,会不会拿下许都,把曹操逼入绝境呢?

这从历史来看,是不见得的。曹操老谋深算,他在对付袁绍的时候,就对后方的安全做了安排。曹操的总兵力三万多人,用于保卫后方安全,保护粮运安全就用了一万多人。他的手下的大将曹仁夏侯渊曹洪等人和主要谋士荀彧都留守后方。其中,曹洪驻守宛县专门防备刘表,李通和蒲宠驻守汝南防备孙策,同时,由于曹操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南阳的张绣也投靠了曹操。

这样一来,如果刘表出兵许都的话,他首先就要遭受曹洪的阻击。当然,他本可以得到孙策的协助,可是天公不作美,孙策在准备出兵许都之前,死于暗杀。这样,刘表就失去了所以的援助,只能一人面对曹操。

刘表出兵许都,曹操留在南方的所有兵力都会转而与之作战。张绣、曹洪、李通和曹仁都会投入战场,还有曹操阵营中的谋主荀彧坐镇许都指挥。刘表的军队是很难战胜他们的。

当时,袁绍为了打败曹操,曾经派出两支军队绕道去袭击曹操的后方,结果都遭受了失败。这里面主要的一支人马就是刘备。刘备在袭击曹操后方的时候,被早已有所准备的曹仁所部击败,被迫逃走。刘表的军队精锐程度不可能会比刘备强,所以说,要打败曹军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而且刘表的手下意见也不统一。刘表的手下居然有很多劝他投降曹操的,这种情况更让刘表心生疑虑,举棋不定。在史书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主要就是说此人优柔寡断,对手下放纵,不能将荆州士人团结成一个坚强的团体。

由于刘表的政治、军事能力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刘表不敢和曹操对敌。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就对自己的后方做了万全的安排。他留下了相当的兵力,并加大外交的力度,使得张绣归顺,孙策惨死,造成刘表孤立无援的局面。

如果刘表出兵许都,他只会给曹操造成一定的压力,意义不大。在曹军预有的准备下,他不但会没有多少收获,反而因为内部不统一,军队质量低劣,遭到意想不到的失败。因此,刘表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是明智的选择。

标签: 历史刘表曹操

更多文章

  • 在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袁绍究竟错失了哪些获胜良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袁绍,官渡之战

    在东汉末年这个群雄割据时期,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就是曹操与袁绍,袁绍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而曹操则是将势力扩张至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最后,双方暗自决定要消灭另一方,也就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袁绍究竟错失了哪些获胜良机?首先,

  • 汉中之战曹操明明占据优势 曹操是怎么输给刘备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曹操,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实力又碾压刘备,曹操为什么会在此战中失败?曹操是怎么输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中那地交通太不方便了,曹操除非迅速地击败刘备,否则一旦打成持久战,那曹操迟早会被刘备耗死。想想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想想诸葛亮北伐中

  • 长平之战后赵国陷入巨大困境,为何还能在鄗代之战中获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鄗代之战,燕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力大大削弱,其他诸侯国想趁机入侵获利,燕国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燕赵鄗代之战,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国的历史上,燕赵两国可以说是一个大冤家。这么说是因为,战国时期的燕国如果想要扩张的话,必然要同赵国兵戎相见。因此,燕赵两国在战国时期,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但是

  • 崖山海战有多惨烈?为何此战后,南宋彻底灭亡了?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崖山海战是南宋的最后一战,战况十分惨烈。此次战役后,南宋皇室不复存在,南宋也彻底灭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南宋这最后一战,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了。虽然说国家即将灭亡,但是南宋的将士们却仍是死战不退。他们做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襄阳城被元军攻

  • 长平之战中,秦国为何没能直接消灭赵国呢?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国

    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和赵国在长平爆发战争,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战败,整整四十万大军,被秦国主帅白起,坑杀殆尽。这一战之后,赵国几乎损失了全国所有的精锐军队,军事体系已经彻底崩溃了。但有趣的是,当时赵国虽然国力大损,但秦国却

  • 秦赵两国长平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此战有多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后世称之为长平之战。此战规模极大,赵军几乎全军覆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中国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而这些伟大历史文化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珍贵财富。2020年7月15日山西省高平市的一位农民在玉米地里

  • 既然夷陵之战如此重要,刘备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夷陵之战,刘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同年七月,刘备亲率蜀军主力,进攻东吴。孙

  • 阴晋之战的经过如何?魏国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国,阴晋之战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的“几”字形河道在地图上非常特殊,今天我们要说的地方就是洛水汇入黄河那块三角形地区。这里土地肥沃自然是不必多说,最为关键的是这里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河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咽喉要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黄河日出春秋战国时代,这一片地区被人们称为“河西地区

  • 夷陵之战刘备差点输光家底 蜀汉到底还剩下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夷陵之战,蜀汉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结束后,蜀汉实力大减,蜀汉到底还剩下多少兵力?说起汉末三国,这段历史可谓是妇孺皆知,就连公元树下乘凉的老大爷也能津津有味地说上半个小时,其中确有这段时期确实波澜壮阔,英雄豪杰辈出,这当然也多亏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普及,看

  • 夷陵之战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损失有多严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刘备到底输的有多惨?其中损失了哪些大将?一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规模庞大的经典战役。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前者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