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造反到底是什么样的 将军有兵权就能造反吗

古代造反到底是什么样的 将军有兵权就能造反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2/2 3:12:45

对古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古代造反真的那么容易?将军手握兵权,说造反就能造反?

我们在阅读历史文献或者是观赏影视剧的时候,尤其是影视剧中的表现,好像这在古时候,造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一样,手握兵权,说造反就可以造反,但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造反可不是一件这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国内大部分电视剧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就拿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宋江软弱,如果不归顺朝廷的话,那么必将会改变天下。

其实哪有这么容易,虽然这宋代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是很软弱的,北宋被辽国欺负,南宋被金国欺负,最后被蒙古灭国,而事实上,宋代的军事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弱小,对付几个梁山泊好汉,那更是不在话下,最后跟方腊的战斗,那也是大宋的兵马,而且宋江如果不归顺朝廷,等待他们的后果,无非就是另一个方腊而已,所以历代那些著名的将领,哪怕是英雄岳飞这样的人物,多么忠心耿耿,而且还屡立奇功,但是在威胁到皇帝利益的时候,说杀就杀,完全不心慈手软,皇帝不可能不了解岳飞的忠心和能力,只不过在皇权面前,一切都是徒劳,必须要给权利让步,所以说,古时候,哪怕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想要造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所谓的造反,绝不仅仅是带领着部队打下来就可以的,其中所包含的资源,思想还有最重要的民心,等等非常繁多的条件,缺少一样都不可能成功,而且但凡是能够做到将军这个位子的人,自然是位高权重,而且绝对不是迂腐的废物,如果说整个国家都是这样愚蠢至极的人手握兵马的话,那么不出一年,这个国家就绝对完蛋,况且在国家的社会层面来说,儒家的教育就是精忠报国,在这样的影响下,能够做到高官的人,大部分都是忠心国家的,没有人任何一位君会把权利交到一个时刻想着谋反的人手里,所以这样先天性的思想传播,也就注定了将军之中,造反的人不多,多数人只会感激朝廷带给他的一切,这也是一样的,活得好好的,谁会没事去找事呢!

其次,即便是有想造反的心,手头的资源,一样是个大问题,能够掌握大量兵马的将军,几乎都是镇守边关的人,在古代,不像是现在这么发达,一旦派你去镇守国家的边境,那就跟被判了无期徒刑差不多,而且这些镇守边关的将士,大多是国家的精英,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常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人,他们的资源补助都是依靠朝廷得来的,不然就要活活饿死,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才能造反,难不成还杀回去刺杀皇帝?这样就只能是死的快些,何况我国的版图可不是日本和韩国,走在路上就会死不少士兵,这种情况下,不要命的,想自杀的才回去造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心所,我们都了解百姓才是国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国家如果繁荣昌盛,即便不是大唐盛世,老百姓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谁会没事想去打仗,战争一旦发生,首先倒霉的就是老百姓,如果说一个人强行发起战争,那不用说是朝廷,老百姓就不站在你这一边,征兵都是大问题,更不用说是打仗了,所以说我们在看历史文献或者是电影作品的时候,每逢起义军赶到的时候,总是会说民心所向,也就是说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起义造反,推翻迂腐的统治者,比如说元代,因为汉人的地位太低了,被随意欺负,所以很快就被推翻了,这就是民心所向的厉害之处,如果国家的统治者得不到老百姓的心,那么即便是你再厉害,也抵不过全天下所有人的心。

标签: 历史古代造反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一般情况下都会放箭 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打仗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在古代战争中,被弓箭射中很难生还?在影视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细节:那就是两军对垒的过程中,如果将士们被弓箭射中,往往很难有机会生还。按照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被弓箭射中,考虑到弓弩射程的因素,往往只是皮肉受伤,很少伤害

  • 古代打仗伤亡肯定很大 古人能够躺着装死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打仗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打仗,士兵能不能通过装死来逃生?导言战争的场景都是十分悲凉,不计其数的士兵到了战场后陆续倒地牺牲,在战场上人命简直如同草芥啊!可是有一个难题,战斗冲锋的时候,士兵为什么不装死倒地,随后等战争结束再站起来呢,那样不就能防止牺牲了吗?在战场

  • 崔玄暐:唐朝时期宰相,曾发动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前燕秘书监、博陵崔懿后裔,胡苏县令崔慎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职。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拜相,授凤

  • 刘祎之:唐朝时期宰相,倍受武则天的信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刘祎之(631~687年),字希美, 临淮阳乐(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唐代宰相,弘文馆学士刘子翼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参军。唐高宗上元年间,入选北门学士,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参决政事,坐罪流放。投靠武后,授中书舍人、相王司马。

  • 历史上《辩亡论》是谁创作的?陆机是什么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陆机,三国

    陆机:江东豪门走出来的青年才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贾谊有《过秦论》,回顾了秦国崛起至灭亡的过程,指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百多年后陆逊之孙陆机,也做了一篇《辩亡论》,回顾了吴国的崛起和灭亡,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回顾吴国立国过程

  • 李怀远:唐朝时期宰相,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李怀远(?-706),字广德,河北道邢州柏仁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唐中宗时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自赵郡李氏西祖。应四科举擢第,累除司礼少卿,徙官同州刺史。治尚清简,累官至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赵郡公。虽久居荣位,而习而简朴。卒,谥曰成。史籍记载《旧唐书》少

  • 房融:唐朝时期宰相,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宰相房琯父亲。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识多闻,进士及第。武周时期,亲附宠臣张易之兄弟,累迁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初年,追究坐罪流放岭南钦州,病死于高州。平生爱好佛法,参与翻译《楞严经》。人物

  • 韦嗣立:唐朝时期宰相,深得武则天信任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韦嗣立(654~719年),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唐朝时期宰相,纳言韦思谦之子,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举进士及第,出任双流县令,政有殊绩,迁莱芜县令。得到武则天赏识,入为中书舍人,历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受到

  • 李迥秀:唐朝时期宰相,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李迥秀(?—?),字茂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大亮族孙。初为相州参军,后累官凤阁舍人。长安中,同平章事。中宗朝,当过宰相,终兵部尚书。卒赠侍中。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李氏武阳房。初考中进士科,又考中英才杰出科。调任相州参军事。后来改任考功员外郎。武则天

  • 魏元忠:唐朝时期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唐朝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 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