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红楼梦》之中 林黛玉有多少嫁妆?

《红楼梦》之中 林黛玉有多少嫁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1/24 4:40:20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从小身体娇弱,而且父母双亡,而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的林黛玉,她的嫁妆有多少呢?

很多人都关心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嫁妆操心,林黛玉在父母双亡之后没有人给她准备嫁妆,其实这是不用担心的,就算林如海已经死了,但林黛玉在嫁妆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有人说他的巨额遗产都被贾家给私吞了,也有人说其实林家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钱,而且林黛玉自己还说她的吃穿用度,一直都是和贾家的姑娘一样的,自己是一无所有的。林黛玉的话,好像证明自己并没有多少钱,不过这个观点并不准确,林家当然不可能有巨额财产。我们来说一下原因。

第一点是世袭三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靠着俸禄的穷官,根本没有什么钱。而贾珍说除了我们这么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的穷官儿家庭,如果不是仗着银子怎么才能够过年,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只要是世袭的官员,十家里面有九家都是非常穷的。而林家的功劳又没有贾家那么大,也没有贾家的厚赐封田,更不用说贾家在前两代还是实权敛财,他们靠着的是袭爵的俸禄和祖宗的积蓄,所以林家是穷官,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会拿着贾敏能够嫁给林如海肯定是门当户对说事,不过这件事情或许有些较真,因为林家可是书香世家,那个时代可是唯有读书高,所以光书香世家这个称号就足够林家骄傲了。而林家就算再穷也不是吃不起饭,而贾家只要给的嫁妆多一点,和林家这种在官场上有声誉的书香世家攀亲,贾家可是非常高兴的,而实际上事实也能够证明林如海考上探花,文化储备可不是一般的高,林家可以说是清贵,而贾家才是实打实的富贵。

而当时王熙凤说的话早就表明了,贾母早就帮林黛玉准备好了嫁妆,不管林黛玉嫁给谁,嫁妆都是贾母出的。而贾探春她们的嫁妆也就是10000两白银罢了,林黛玉的嫁妆就算再贵,50000两也已经足够了,而这些银子都是由贾母出的。

贾敏当初带过去的嫁妆有一部分是要给她的女儿的,所以这一部分会跟着林黛玉来到贾家,贾母收着。所以就算林家不如贾家那么富贵,但林如海怎么说也是巡盐御史,这个工资都是很高的,林家人又非常少。林黛玉走了之后林如海不过只有那几房姬妾,花费是十分有限的,在林如海死过之后,有上十万八万的银子是一点都不意外的,而这些银子让林黛玉做嫁妆,那真的是绰绰有余了。

林黛玉她是有着两个坚实的后盾在的。一是贾母,黛玉颇受贾母宠爱,又是个孤女,身世坎坷,贾母定会从体己钱中拿出一部分给黛玉做嫁妆,让黛玉过上好日子。二是黛玉虽然失去了父母,但是世代为官的林家有着颇丰的遗产,现今虽然没有了大的收入,但是家中亦没有大的支出,林黛玉的嫁妆依然是十分丰厚的。所以说林黛玉手里的钱不说很多,但是相比于普通家庭,还是不错的,但也只是这样了。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你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这句诗是谁写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现在这个社会,相信有很多恋人都经不起异地恋,有很多异地被劈腿的不胜枚举,这也许是被人家给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说到这个近水楼台,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其中有何典故?写这首诗的人又是谁?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指的是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具体到人际

  • “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说到过河拆桥,相信大家有会想到张飞长坂坡一战吧,吼退曹操百万大军后还把桥拆了,曹操得知真相后就派大军追赶了,不过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却还有好几个,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元朝的彻里帖木耳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

  • 《水浒传》中的石秀为何被称作拼命三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的绰号被人们做成了成语,这个人就是石秀,他的外号叫做拼命三郎,石秀为何叫做拼命三郎呢?这个绰号又是怎么来的?拼命三郎,本来是形容石秀这个人喜欢打抱不平,一股侠义风范的。他从不怕死,做起事情来很拼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石秀的的确确是这个样子的个性,从来都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 你知道“不寒而栗”的典故从何而来吗?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经历过一些地方,明明天气是比较热的,但是你就是觉得凉飕飕的,仿佛有凉风在抚摸你后背的毛孔一样,让人不寒而栗,说到“不寒而栗”,你可知道其中有什么故事吗?“不寒而栗”这个成语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西汉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他姐姐义殉是个太医。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得到了皇太后的

  • 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诗 情景交融美的让人心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说到王昌龄,他可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我们所熟知脍炙人口的《边塞》《从军行》《闺怨》等等皆出自他的手,其中有这么一首非常经典的诗,美的让人心醉!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后来因为王昌龄也是唐代较早并且大量写作七绝取得很高成就的诗人,还被冠有“七绝圣手”的美誉。据

  • 水浒中鲁智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水浒中鲁智深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生性嫉恶如仇,慷慨大方,豪爽直率,这些我们可以从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的出来,那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了?回顾鲁智深一生,本来可以在渭州过的潇洒自在,无忧无虑,但是因为自己打抱不平,不得不亡命天涯,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在得知翠莲父女的冤情以后,给自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由来是什么?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八仙过海”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泛,算的上是家喻户晓了,而八仙也成为了人们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那么,你知道“八仙过海”这个故事的由来吗?有什么典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八仙过海”的形象来源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出自和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历史上形容读书高尚的,古代都喜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哪里,有何典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含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的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

  • 人情好似初相见 到老终无怨恨心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人情世故,从文化范畴上来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说“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和一个人从相逢、结识到交往处事假如能像初次认识时那样彼此以礼相待,互相尊重,那么即使到老了也不会生出彼此怨恨的心思。初次见面彼此容易得到好印象,但是一起住的时间长

  • 百发百中的养由基 最后还是死在自己最擅长的箭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然余有善水者自溺,善火者自燃,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养由基为何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最擅长的箭下?养由基,嬴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养国被楚国灭亡后,养由基成为楚国大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