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出自和典故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出自和典故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0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41

历史上形容读书高尚的,古代都喜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哪里,有典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含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的是:

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蒙读物.

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神童诗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节选自《神童诗》)

古代典故

一天,勤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祭拜礼成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惭。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洙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洙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仅是孔夫子的学生,就有一半还多。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洙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从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

汪洙事迹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五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们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

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对此你对于这位奇才汪洙,有何看法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人情好似初相见 到老终无怨恨心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人情世故,从文化范畴上来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说“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和一个人从相逢、结识到交往处事假如能像初次认识时那样彼此以礼相待,互相尊重,那么即使到老了也不会生出彼此怨恨的心思。初次见面彼此容易得到好印象,但是一起住的时间长

  • 百发百中的养由基 最后还是死在自己最擅长的箭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然余有善水者自溺,善火者自燃,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养由基为何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最擅长的箭下?养由基,嬴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养国被楚国灭亡后,养由基成为楚国大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大致

  •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下半句更经典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在我们生活当中,身边有很多小事都蕴含了些许哲理,就比如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话又有什么人生哲理呢?这句话的下半句其实更经典。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实很通俗易懂,经常到水边去观察鱼,才能对鱼的生活习性透彻了解,经常去林中聆听鸟的叫声,时间久了,各种鸟声的细微差别才能辨识出来,这说明要想真正了解

  • 在棉花被引进以前,古代都是靠着什么来御寒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在现代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是用棉被开空调来御寒的,可是在古代还没有引进棉花之前,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御寒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

  • 周武王姬发承天命伐纣 建立周朝 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 影响长达三千多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古来朝代更迭,看似因某些人物

  • 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这些原因绝对不容忽视!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王朝,其中明朝绝对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其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平民百姓到统治阶层的顶端,一生的传奇让人惊叹不已,然而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朱元璋自起义以来,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公元1

  • 庚戌之变是明世宗的昏愦腐朽和严嵩的贪鄙奸横导致的 掀开了明朝庞大军事力量的遮羞布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庚戌之变是明世宗在位时期的一次蒙古的侵犯明朝事件。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皇帝其人16世纪中前期的明朝,处于嘉靖皇帝的统治之下。

  • 廖永忠为朱元璋勤勤恳恳,为何却成了朱元璋大杀功臣时,第一个死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然而与之相对的他爱杀害开国功臣,也是同样著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廖永忠为朱元璋勤勤恳恳,为何却成了朱元璋大杀功臣时,第一个死的?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虽是皇帝,但他的幼年可真是惨,因为家里几代人都付不起每年的税收,所以一家老小四处逃串来躲债,家里的孩子除了几个已经

  • 河阴之变:一场改变南北朝历史的血腥屠杀 对北魏统治集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北朝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河阴之变发生于公元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因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尔朱荣

  • 古代皇子们的“房事老师”,在教会了皇子后,她们下场竟然是这样!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子作为皇帝的子嗣,其生活的质量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尖,但是于此同时他们也被许多的制度所约束,就连自己的私生活也是如此。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古代皇子们的“房事老师”,在教会了皇子后,她们下场竟然是这样!如今的网络十分的发达,想要了解一些事情完全可以靠网络查询,而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