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楚河汉界”是指哪个地方 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楚河汉界”是指哪个地方 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24 2:15:54

相信有不少小伙伴都喜爱下象棋,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楚河交界在哪吗?其中又有何典故呢?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两条横杠,上面写着“楚河交界”这四个字。其实“楚河交界”源自于楚汉战争时期的鸿沟之约,当时的项羽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的东边属于项羽的楚国,西边属于刘邦的大汉,从此双方和平共存,一分天下。

据历史记载,当时的“楚河交界”处于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这里北临黄河,向西依靠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汉军的讲和要求,并决定乘胜追击。刘邦势单兵弱,但非常善于用计谋之人。他接受谋士陈平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虽勇却无谋,不知是刘邦的计策,果然对范增生疑,并把他驱逐出军。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离开,途中病死。从此,项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误战机。

当时楚军锐气正旺,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刘邦的大将纪信为解汉王安危,为了汉军的生存,决定牺牲自己,建议刘邦逃走。刘邦在陈平的劝说下,深被纪信之举所感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服乘汉王车扮汉王出荥阳东门诈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出逃至成皋。项羽发现上当后即焚了纪信,攻破成皋。刘邦又迅速从成皋逃出,北渡黄河,军至修武,得到韩信的援助,势力又壮大起来。他接受以往教训,决定采取深沟高垒和项羽作持久战,以消耗楚军兵力。同时,又派兵袭楚烧其粮草。

秋天,项羽率兵东进开封、商丘一带作战,留部将曹咎守成皋。并再三嘱咐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锋。汉军得知情报后,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被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见项羽遂自杀身亡。刘邦复取成皋,屯兵广武,取敖仓之粮而用。

项羽闻知成皋失守,急回师广武,刘邦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怀王面前誓盟结为弟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听后项羽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道:"杀太公不是时候,也对楚军不利。"项从其言,太公幸存。

此后不久,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面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一带。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所以这就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鸿沟之约”,“楚河汉界”这个典故也因此而来。

现在,在河南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有两座隔得很远的古城,西边的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是当年刘邦和项羽筑建的。两座城中间有一条三百米宽的大沟,这就是刘邦和项羽对垒的鸿沟。

中国象棋里边的两条横杠就是敌我双方的界限,将帅坐镇后方,指挥手下相互攻伐,所以,象棋对弈中的这些“规则”,所沿袭的或许就是历史上楚汉之争的文化底蕴。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汗流浃背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夏天已至,又到了汗流浃背的季节了,一张躺椅一壶凉茶一把扇一个树荫绝对是悠闲的不二选择,说到汗流浃背,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吗?有何典故呢?《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 《红楼梦》之中 林黛玉有多少嫁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从小身体娇弱,而且父母双亡,而到谈婚论嫁的年纪的林黛玉,她的嫁妆有多少呢?很多人都关心林黛玉到底有多少嫁妆操心,林黛玉在父母双亡之后没有人给她准备嫁妆,其实这是不用担心的,就算林如海已经死了,但林黛玉在嫁妆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有人说他的巨额遗产都

  • 你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吗?这句诗是谁写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现在这个社会,相信有很多恋人都经不起异地恋,有很多异地被劈腿的不胜枚举,这也许是被人家给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说到这个近水楼台,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其中有何典故?写这首诗的人又是谁?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指的是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具体到人际

  • “过河拆桥”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说到过河拆桥,相信大家有会想到张飞长坂坡一战吧,吼退曹操百万大军后还把桥拆了,曹操得知真相后就派大军追赶了,不过有关这个成语的典故却还有好几个,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元朝的彻里帖木耳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

  • 《水浒传》中的石秀为何被称作拼命三郎?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的绰号被人们做成了成语,这个人就是石秀,他的外号叫做拼命三郎,石秀为何叫做拼命三郎呢?这个绰号又是怎么来的?拼命三郎,本来是形容石秀这个人喜欢打抱不平,一股侠义风范的。他从不怕死,做起事情来很拼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石秀的的确确是这个样子的个性,从来都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 你知道“不寒而栗”的典故从何而来吗?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经历过一些地方,明明天气是比较热的,但是你就是觉得凉飕飕的,仿佛有凉风在抚摸你后背的毛孔一样,让人不寒而栗,说到“不寒而栗”,你可知道其中有什么故事吗?“不寒而栗”这个成语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西汉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他姐姐义殉是个太医。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得到了皇太后的

  • 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诗 情景交融美的让人心醉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说到王昌龄,他可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我们所熟知脍炙人口的《边塞》《从军行》《闺怨》等等皆出自他的手,其中有这么一首非常经典的诗,美的让人心醉!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后来因为王昌龄也是唐代较早并且大量写作七绝取得很高成就的诗人,还被冠有“七绝圣手”的美誉。据

  • 水浒中鲁智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水浒中鲁智深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生性嫉恶如仇,慷慨大方,豪爽直率,这些我们可以从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的出来,那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了?回顾鲁智深一生,本来可以在渭州过的潇洒自在,无忧无虑,但是因为自己打抱不平,不得不亡命天涯,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在得知翠莲父女的冤情以后,给自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由来是什么?有何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八仙过海”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泛,算的上是家喻户晓了,而八仙也成为了人们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那么,你知道“八仙过海”这个故事的由来吗?有什么典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八仙过海”的形象来源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出自和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历史上形容读书高尚的,古代都喜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又是哪里,有何典故。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含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指的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