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邲之战中晋楚双方的将领分别是谁?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邲之战中晋楚双方的将领分别是谁?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63 更新时间:2024/1/21 8:58:21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因为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

经过

战争主将

晋军

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司马:韩厥

楚军

楚庄王令尹孙叔敖

中军 - 帅:沈尹

左军- 帅:子重

右军 - 帅:子反

战争前景

楚军听说晋军渡过黄河,在内部也就战与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楚庄王想要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孙叔敖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伍参反驳说:“若战而胜利,孙叔敖就是没有谋略了;若战而不胜,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您怎能吃到呢?”令尹孙叔敖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退兵。

伍参对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克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庄王无言对答,命令尹孙叔敖调转车头北上,大军驻扎在管(今河南郑州市)地待命,并采纳令尹孙叔敖的意见突袭晋军。

晋军驻扎在敖、鄗(二山俱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北)。郑国为求生存,希望两强决战,以便择胜而从。特派皇戌为使者,劝晋军对楚作战,说:郑国所以屈服楚国,是为挽救国家的覆亡,不敢对晋国抱有二心。楚国因屡战屡胜而骄傲了,楚军在外数月,也已疲劳,又不设备,请晋军攻击,郑军愿做帮手,楚军一定失败。对郑国的态度,晋军将佐看法也不同。中军佐先縠主战,说: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一定答应郑。赵括、赵同支持先縠意见,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而下军佐栾书则认为,楚自战胜庸国(在今湖北省房县、竹山)以来,其君在国无日不教训国人,民生艰难,祸至无日,戒惧不可以懈怠。在军无日不告诫将士,胜利不可仗恃,纣王百战百胜终于灭亡。君臣不骄,军事有备。郑国劝我们交战,我们若胜,他们就会服从我们;我们若败,他们就会服从楚国。是拿我们来占卜啊!不能听郑国的话!赵朔说:栾书说得好,听他的话,能使晋国长久。但是,中军元帅荀林父犹豫不决。

战争过程

楚军派樊姬来试深晋国军情,说:我军的行动在于抚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请贵军不必久留此地。晋上军佐士会回答说:“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先縠认为答词诌媚,派赵括重新更改为:寡君派我们把楚军赶出郑国,说:无辟(躲避)敌!我们不敢违命。

楚军洞悉晋军将帅不和,又派使者向晋求和,晋国答应了。但在约定了会盟日期以后,楚军突遣许伯、乐伯、摄叔驾单车向晋军挑战,逼近晋军,车右摄叔跳进军垒,杀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还。晋人分三路追击。楚乐伯射中一麋,奉献于晋追兵鲍癸,鲍癸下令停止追击。

楚军求和本为懈怠晋军,挑战仍在于试探晋军虚实。

晋将魏锜、赵旃,一个求做公族大夫,一个求做卿,都没有得到,所以心怀怨恨,想要使晋军失败。他们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要求去请盟,被允许了。

二人走后,上军将佐士会、郤克指出:大军一定要做好迎战准备,否则必然失败。但中军佐先縠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拒绝做战斗准备。于是士会命巩朔、韩穿在敖山前设七道伏兵,进行警备。中军大夫赵婴齐派所部在河岸准备了船只。

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魏锜先至楚营挑战,为楚将潘尫所驱逐。夜间,赵旃又至楚营,在楚军门之外席地而坐,命部下袭入楚营。楚王指挥左广追逐赵旃,赵旃弃车逃入林中。晋军在魏、赵二人出发后,特派軘车随后迎接。楚将潘尫在追击魏锜道上,望见軘车掀起的飞尘,回营报告说:“晋军至矣!”楚令尹孙叔敖担心楚王有闪失,命令全军出动,布成三个方阵:工尹齐将右矩,唐侯将左矩,向晋军攻击。孙叔敖说:“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楚军迅速进击,“车驰卒奔,乘晋军。”

在进击中,楚将潘尫所率追击魏锜的四十乘战车也加入了唐侯的右翼方阵。

晋中军帅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在中军敲响战鼓说:“先渡过河的有赏!”中、下军混乱中一道涌向河岸,争船抢渡。先上船者挥刀乱砍,船中断指之多,竟至可以捧起。

晋军向右翼溃败。楚右矩追逐晋下军,左矩追逐晋上军。晋上军因有战备,从容退去。此役晋仅上军未败。

在晋军的溃散中,晋下军大夫荀首之子智罃被楚大夫熊负羁俘虏。

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由魏锜驾车,向楚国反攻。下军士卒也多跟随,去寻找知。在反击中,射杀楚国大夫连尹襄老,俘虏楚庄王的弟弟公子谷臣。

荀首的反击虽为救援其子,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掩护晋中、下军渡河的作用。

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有的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晋军反而回头对楚人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唉!我没有你们楚国人熟悉逃跑的招数啊!意在讽刺楚国以前老是打败仗,善于逃跑)。”

次日,楚军进驻衡雍,辎重到达邲地。楚王在衡雍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向先君庙告捷而后凯旋。

这年秋,晋荀林父率残兵回到晋国,自请死罪,晋景公想答应,经士贞子谏止,晋景公仍用荀林父为中军元帅。

标签: 历史邲之战春秋

更多文章

  • 后世对邲之战的评价如何?邲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邲之战,春秋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 探索晋秦崤之战的具体过程,双方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崤之战,秦晋争霸战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以晋军全歼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

  • 泓水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世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泓水之战,春秋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在泓水发生了一次争斗,以宋国失败告终, 史称泓水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

  • 长勺之战中,齐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后世如何评价此次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评价胜败原因策略方面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

  • 探索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一鼓作气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

  • 长勺之战为什么会爆发?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长勺之战,战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与鲁国在长勺爆发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以鲁国获胜、齐国军队被逐出鲁国告终。此战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

  • 繻葛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探索繻葛之战的具体经过,双方进行了怎样的部属?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繻葛之战,战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郑国在繻葛和周室联军之间爆发了一次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此战使得周天子的魏延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初期,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周天子之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死,周桓王

  • 逍遥津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逍遥津之战,三国

    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率领七千人迎击东吴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史称逍遥津之战,这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名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奔山顶。战至中午,吴军皆披靡溃败、闻

  • 合肥之战第四次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合肥之战,东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合肥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四次开战战役过程青龙元年(233年)十二月,第五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将满宠对手下诸将说:“孙权知我移兵城外,定会夸海口。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