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鄱阳湖战役结束半年以后,朱元璋为何却封陈理为侯?

鄱阳湖战役结束半年以后,朱元璋为何却封陈理为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1 更新时间:2023/12/17 2:03:40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朱元璋全部占领,也只是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在混乱的战场上,不仅陈友谅战死沙场,就连陈汉太子陈善,也战死在了这次战役中。

一起出征的陈友谅次子陈理,眼看也要战死在鄱阳湖。不过在陈友谅手下的名将张定边的极力保护下,生生是把陈理从乱军之中救了下来,回到了陈汉首都武昌,作为陈友谅现在仅有的儿子,陈理顺理成章的被拥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德寿;但此时陈汉满朝文武都明白,武昌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364年,鄱阳湖战役结束半年以后,朱元璋亲率大军攻打武昌。陈友谅的余部,虽然还在负隅顽抗,但他们都明白陈汉政权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作为一个年少的皇帝,陈理好像也只能投降,服从朱元璋的统治,除此之外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陈理投降以后,一向杀伐果决的朱元璋并没有把自己对手的后代除掉。反而是封陈理为侯,还赏赐给他很多财物,然后把陈理安置在南京。

陈理在南京的时候,曾经对朱元璋产生过抱怨,这些抱怨的话后来让朱元璋知道了;但朱元璋并没有要除掉陈理的意思。

洪武五年,朱元璋下旨把陈理和自己另一位对手明玉珍之子明升,一块从南京派去高丽居住。这其实是一种流放,不过到了高丽以后,陈理并没有受过什么罪;依照朱元璋的命令,当时身为大明附属国的高丽对陈理也比较的优厚。

根据《明史》的记载:“陈理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贵,但好至少没遭受什么迫害,而且在高丽彻底扎下了根”。相比于历史上争夺江山的失败者,陈理的结局已经非常不错了。

众所周知,在朱元璋一统中原的过程中,陈友谅曾经是他最大的对手。那么,对于这个昔日最大对手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善待,甚至还封他为侯呢?

历史上以杀伐果断闻名的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当年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勋,都曾挨个清算,为什么对自己对手的儿子陈理网开一面呢?

这肯定不是朱元璋对陈理发善心,同情陈理的遭遇,而是其中有更复杂的作用;和陈理同病相怜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末另一位割据势力领袖明玉珍的儿子明升。

不过,由于明玉珍英年早逝的缘故,而且当年明玉珍和朱元璋还是盟友关系,双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面子上依然是和和气气的。从这方面来讲,明升要比陈理有优势。但如果从整体考量,无论是陈友谅或者是明玉珍,都是曾经朱元璋统一天下进程里强劲的对手。

朱元璋之所以对这两个对手的儿子如此的厚待,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要赢得人心!击败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虽然成了南方最强割据势力,实力比其他势力都强,可南方毕竟还是没有实现统一。

不仅如此,在北边,当时的北方元政权依然实力强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善待对手之子,陈友谅和明玉珍的老部下就很可能会心生感激,为朱元璋领军。

而从当时的全国各个战区情况来看,这样的方案,明显对于朱元璋好处最大。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能够优待了陈理和明升,朱元璋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陈友谅和明玉珍旧部的忠心追随。

因此,鄱阳湖战役以后,在全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朱元璋的军队并没有蒙受什么损失,反而是越战越勇,很快就强大到足以独自抗衡北方元政权的程度。

当时的北元政权,其实也是乱成一锅粥。军阀林立,互相攻伐,不听元朝皇帝的命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朱元璋统一南方的战争中,许多北方元朝军阀都认为朱元璋完成统一南方的战争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行,而要对北方产生威胁则要更久。

因此,在朱元璋在南方忙着统一战争的时候,北方元政府并没有插手。等到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南方的战争,并优待对手之子稳住了人心以后,北方的元朝割据势力才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

但即使到了这种关头,北元军阀仍然没有搁置彼此的矛盾,组成联军抵抗朱元璋,反而继续乐此不疲的内耗。在这种情况下下,实力大增的朱元璋,用非常短的时间,迅速派大军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向北方草原,元朝正式灭亡。

不过,不管这其中有什么具体原素,朱元璋优待了陈理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争夺天下失利以后,还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的人物,并没有几个。陈理的结局,又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标签: 历史朱元璋陈理

更多文章

  • 乐进、徐晃于禁能打得过魏延吗?魏延的武艺和特性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魏延,乐进

    乐进,徐晃,于禁能打得过魏延吗?由于没有直接战例,就得确定一下魏延的武艺和特性,再对比三人的实力。所以,先跟趣历史来看看魏延的战绩:魏延的战斗经历丰富,曾经和几个一流的高手对战过,比如:魏延接刘备入襄阳,文聘杀出和魏延单挑了半天平手,直到手下士兵死光,魏延才撤退;文聘是曹营中的一流高手,但是毕竟部下

  • 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国,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关于四人的高下,各有所长,也各有的说法,然而,就算他们本事一样,难道有名将就能打赢战争,统一天下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子在讨论战争时,提出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按顺序下来就是:道、天、地、将、法。从中就可以看出,将并没有排在第

  • 如果将赵括换成韩信,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被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赵括,韩信

    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息之余,生出新的假想:倘若统帅赵军的,不是赵括这“倒霉孩子”,而是一位顶级

  • 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吕不韦为何没能杀了秦始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赵高,吕不韦

    历史上的权臣,除了少数能够忠心对待皇帝的,大部分人都心怀不轨,哪怕他们一开始也都是想要从一而终,但是随着对权力的痴迷,便越发深陷权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握住手中的兵权和人脉,哪怕点检做天子也并非不可能。在秦朝位高权重的大臣中,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一个扶

  • 为何说哭是蜀汉独有的文化?是因蜀汉皇帝刘备带头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刘备,哭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确实很爱哭,在不同场合都哭过,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刘备真的只是爱哭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真的,蜀汉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仅刘备,包括诸葛亮,五虎将都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哭过。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哭的稀里哗啦的,完全颠覆我们对张飞

  • 为何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一直都是后世调侃的对象?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西汉,李广

    飞将军李广,一直都是后世调侃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待遇配不上他的名气。作为飞将军他太有名了,但是始终没能封侯,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那么他为何不能封侯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广那可是三朝老臣,先后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手下工作。尤其是在汉景帝时期,是李广最辉

  • 永璇可是乾隆的第八子,他又是如何活到了道光年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永璇,乾隆

    爱新觉罗·永璇,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在乾隆帝的妃嫔中是比较受宠的一个,一生中共为乾隆帝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履端亲王永珹,皇八子仪慎亲王永璇,皇九子(未命名幼殇),皇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瑆。但金佳氏在乾隆二十年冬天病逝,时年仅四十二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历史上可是有着四大刺客,大家为何却只记住了荆轲?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荆轲,四大刺客

    大家好,今天历史网小编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刺客,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能够看到刺客,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面,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刺客,而且在正史的记录里面,也确实有真实的刺客,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刺客的说法,其中就包括了荆轲。可是如果告诉大家中国古代四大刺客,其中三个人刺杀成功了,一个人刺杀失败

  • 刘备为何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刘备,百姓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地南下,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对付刘表。当时,刘表已经六十多岁了,况且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曹操此举,主要是为了占据荆州,

  • 李孝恭的功劳这么大,李渊如何放下了猜忌的念头?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李孝恭,李渊

    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不过贞观之治下的盛世王朝并不只是李世民一人的功劳,他在登基之前便一直广交朋友,重用人才,再加上他为人宽厚,性格也豪爽,所以,很多能人志士都愿意为他效劳,所以说,没有这些人才的帮助,他是无法创造这样一个盛世的!而今天趣历史讲述的就是为李世民夺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