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

秦赵两国各有两位战国名将,那赵国究竟是怎么输给秦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2/3 3:03:36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关于四人的高下,各有所长,也各有的说法,然而,就算他们本事一样,难道有名将就能打赢战争,统一天下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子在讨论战争时,提出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按顺序下来就是:道、天、地、将、法。从中就可以看出,将并没有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一位的是道,那么,什么是道?

孙子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简而言之,上下一心,老百姓把国家的事当自己的事,这样才可以达到: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诡也的目的。

再白一点,就讲究一个政治上的清明,讲究一个君王的胸怀以及人格魅力,说到君王,两下里比较一下子就出来了。

秦国白起、王翦分别对应秦昭襄王以及秦始皇,赵国廉颇、李牧分别对应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

他们国内如何施政暂不多说,仅从胸怀上看,秦昭襄王时,已经有了蚕食天下的野心,到了秦始皇,当然,那是还叫秦王政,也就是到了秦王政时期,继承了秦昭襄王时延续下来的战略,并根据实际

情况,将蚕食天下改为鲸吞天下。

也就是说,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他们的国策基本一脉相承,除了发展,没别的变化,而赵国呢,不管蚕食也好,鲸吞也好,他们是想都不敢想,最大的愿望便是保住那一亩三分地,

继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

胸怀上落了下乘,导致施政、战争时也畏首畏尾,拿长平之战举例,长平之战时,秦国就号召国内

15岁以下全部从军,敢倾举国之兵,与赵一搏,而赵呢,长平之战四十万,一年后的邯郸保卫战,又凑兵十万,单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表明,赵即便是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之中,他们还是有保留的。

俗话说得好,傻得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将军即便水平差不多,带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与带一支作战畏首畏尾的部队,差距是很明显的。

更何况,还有别的因素,什么因素?

当年秦国派白起出征,秦昭襄王就明确地说:有功,寡人之愿。没有下达必须胜利的命令,把战争的主动权交到将军手里,勉励他争取最好的结果。

作战之时,秦昭襄王呢,也只是充分发挥后勤,保障粮草、兵员供应,至于战场上怎么打仗,则完全不去过问。

到了王翦时期,王翦率倾国之兵讨伐楚国,战场上对峙一年有余,一年,每天消耗的钱粮无法计算,可他表面上看却毫无作为,秦始皇却给予充分的信任,根本不过问军队指挥上的事。

换成赵国呢,长平之战,廉颇本来也采用了保守的对峙,虽然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作用,但一年之内,秦国没有一点进展这是真的,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就开始拼国力以及君王的决心,也就是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将军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只剩下君王的对峙,可一到君王对峙的时候,秦国,不用多说,秦昭襄王尽发国内十五岁以上男丁,亲自带领,战场上支援白起,赵国呢。

不但不给廉颇足够的信任,反而怀疑人家的战略,以至于人在千里之外,根本不掌握战场局势的情况下,仅凭几个小人的分析,悍然下达出击的命令,人家不听

,就怀疑廉颇造反,从而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孙子有句话说得很好: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简而言之,不掌握三军状况,就盲目干涉三军的工作,这样的军队能不失败吗。

胸怀上不如人家,战略上不如人家,另外还有点小心眼,将军们但凡有点本事,他就心里泛起嘀咕,生怕人家夺他的权,篡他的位,稍有点风吹草动就打压、治罪,有这样的君王,即便四大名将易地而处,也就是反过来,叫白起、王翦辅佐赵国,廉颇、李牧辅佐秦国,估计结果还是秦国胜,赵国败。

一场战争都是如此,更遑论统一六国,那面临的状况可要更加复杂,所以,很明显,秦最终统一天下,名将固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关键的原因,还是道胜,即胜在君王,胜在有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君王。这一点,赵国显然差了很多,所以他们最终失败,也是咎由自取的。

标签: 历史战国名将

更多文章

  • 如果将赵括换成韩信,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被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赵括,韩信

    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惨烈结局,更让多少历史票友在叹息之余,生出新的假想:倘若统帅赵军的,不是赵括这“倒霉孩子”,而是一位顶级

  • 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吕不韦为何没能杀了秦始皇?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赵高,吕不韦

    历史上的权臣,除了少数能够忠心对待皇帝的,大部分人都心怀不轨,哪怕他们一开始也都是想要从一而终,但是随着对权力的痴迷,便越发深陷权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握住手中的兵权和人脉,哪怕点检做天子也并非不可能。在秦朝位高权重的大臣中,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一个扶

  • 为何说哭是蜀汉独有的文化?是因蜀汉皇帝刘备带头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刘备,哭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确实很爱哭,在不同场合都哭过,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刘备真的只是爱哭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真的,蜀汉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仅刘备,包括诸葛亮,五虎将都曾在不同公开场合哭过。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东吴所害后,哭的稀里哗啦的,完全颠覆我们对张飞

  • 为何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一直都是后世调侃的对象?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西汉,李广

    飞将军李广,一直都是后世调侃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待遇配不上他的名气。作为飞将军他太有名了,但是始终没能封侯,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那么他为何不能封侯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广那可是三朝老臣,先后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手下工作。尤其是在汉景帝时期,是李广最辉

  • 永璇可是乾隆的第八子,他又是如何活到了道光年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永璇,乾隆

    爱新觉罗·永璇,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在乾隆帝的妃嫔中是比较受宠的一个,一生中共为乾隆帝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履端亲王永珹,皇八子仪慎亲王永璇,皇九子(未命名幼殇),皇十一子成哲亲王永瑆。但金佳氏在乾隆二十年冬天病逝,时年仅四十二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历史上可是有着四大刺客,大家为何却只记住了荆轲?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荆轲,四大刺客

    大家好,今天历史网小编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刺客,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能够看到刺客,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面,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刺客,而且在正史的记录里面,也确实有真实的刺客,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刺客的说法,其中就包括了荆轲。可是如果告诉大家中国古代四大刺客,其中三个人刺杀成功了,一个人刺杀失败

  • 刘备为何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刘备,百姓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地南下,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对付刘表。当时,刘表已经六十多岁了,况且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曹操此举,主要是为了占据荆州,

  • 李孝恭的功劳这么大,李渊如何放下了猜忌的念头?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李孝恭,李渊

    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开创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不过贞观之治下的盛世王朝并不只是李世民一人的功劳,他在登基之前便一直广交朋友,重用人才,再加上他为人宽厚,性格也豪爽,所以,很多能人志士都愿意为他效劳,所以说,没有这些人才的帮助,他是无法创造这样一个盛世的!而今天趣历史讲述的就是为李世民夺取天

  • 如果关羽、张飞等名将还在世,蜀汉的情势会是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蜀汉,关羽

    自古以来三国时代就是中华地区最为人所知的一段辉煌岁月,无论是前期的英雄斗智斗勇,到后期的三国鼎立,每一段都是扣人心弦的英雄史诗,其中最令人憧憬敬佩的莫过于罗贯中笔下的蜀汉,也是最为悲剧性的,而他败亡的原因,最能信服的就是人才的凋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元214年庞统中伏西

  •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为何就开始称病不上朝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秦琼,李世民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封建王朝,也出现了许多的皇帝,在众多的封建王朝当中,唐朝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当时的唐朝是所有人都无可匹敌的。隋末时期由于皇帝的残酷统治,导致百姓们民不聊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