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有名的“酒中八仙”是谁 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酒中仙

古代有名的“酒中八仙”是谁 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酒中仙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0 更新时间:2023/12/11 8:40:55

还不了解:古代酒中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著名的“酒中八仙”都有谁,他们何以能被称为“酒中仙”?

自从杜康造酒以来,酒之香气弥漫千年,越来越香,越久越浓,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别有韵味的一部分了。前段时间有一句话:“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刷爆了整个朋友圈,令无数人感慨。

从古至今,酒越来越受人们喜爱,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都会有酒的存在。在浙江绍兴有些地区,在家里女儿满月的时候,打来一坛酒,把酒埋到地下,等到女儿长大出嫁时,再把当时埋下的酒取出来招待亲朋好友,这就是著名的女儿红;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烛夜,夫妻两人要和合卺酒,也是就是交杯酒,这是婚礼不可缺少的礼仪之一;

在合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一杯屠苏酒可洗去旧年的不快,带来新年的美好祝愿;在夏始春余的端午时节,一壶浓烈的雄黄酒,可解毒驱邪。这些时候的酒,不仅仅是欢庆的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无一不寄托着喜悦和美好的祈愿。

为什么人们如此喜爱酒呢?不仅是现代人爱酒,古人们也爱酒,从古人们给酒取得雅称就可以窥探一二:曹操曾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意思就是,有什么可以解决烦恼的呢?只有美酒罢了。

这里的杜康就是指的美酒,是酒的别称。酒能解忧,所以那些文人们又把酒称为“忘忧物”。东坡先生在《洞庭春色》中提起:“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他觉得喝酒能去除烦恼,激发他写诗的灵感,看来东坡先生对酒也十分喜爱。这样即可消愁解忧,又可助兴的好物,怎么能不叫人陶醉呢?

文人雅士们对酒更是喜爱的不得了,就说说唐代的那些个大佬们吧,就没有一个不饮酒的。于是唐代的酒文化空前的繁荣啊,唐代时期,酿酒的技术也比较精湛,不仅酒的种类繁多,而且到处都是酒家。

那些个文坛大佬、诗坛大佬们,总爱聚在一起把酒言欢,于是有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酒催诗性,唐诗中的酒香跨越了千年依然醇香无比。在这样一个酒文化繁荣的朝代,于是就有了“酒中八仙”。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又都在繁华的长安城生活过,喜欢喝酒、性子豪爽。诗圣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将这八个人写进了同一首诗里,又能凸显出每一个人的性格。

饮中八仙之一:贺知章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是酒中八仙中年纪最高的一位,也是资格最老的一位。年少成名,公元695年得中状元,后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等。他性格豪爽,喜好饮酒,据说,他第一次遇见李白时,请李白喝酒,结果忘记带钱了,就把金龟解下来作为酒钱,二人畅饮一番,然后离去。所以贺知章和李白可以说是头号“酒仙”。

始终说贺知章喝醉酒后,骑马的样子就像是乘船一样摇摇晃晃,结果不小心跌到了井里,于是贺知章就在井里熟睡过去了。杜甫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来贺知章醉酒后起码的样子,表现出了贺知章生性旷达的性格特征。

饮中八仙之二:汝阳王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二号酒仙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很受唐玄宗宠爱,说是比唐玄宗的皇子们还要受宠,所以只有他才敢喝了三斗酒之后去上朝。

他也是一位嗜酒的人啊,但是他表现得与别人不一样,在大街上,他看到拉酒的车都流口水了,恨不得把自己的封地都迁到酒香四溢的酒泉郡去。透过这几句诗,就可以看出李琎是一位率真明朗的人。

饮中八仙之三:李适之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李丞相每天喝酒的时候,不惜花费数万钱去买酒,他喝酒的时候就像是长鲸吞吐百川之水一样,他自称这样豪饮是为了摆脱政事,以便退位让贤。李适之在天宝元年接替牛仙客成为左相,后来他被李林甫等人排挤,后遭罢相。

饮中八仙之四:崔宗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殇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是一位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美少年,曾经与李白一起诗酒唱和,他喝酒时的样子,高举起酒杯,用白眼仰望着晴天,傲视一切。喝醉之后,宛如玉树临风摇曳,十分俊美。玉树临风一词便是出自这里。

饮中八仙之五:苏晋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苏晋在佛前斋戒吃素,然而他又喜欢喝酒,还经常喝醉,一饮起酒来就把佛门戒律忘得一干二净了。

饮中八仙之六: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可是一个真正的“酒鬼”,他嗜酒如命,走到哪儿喝到哪儿,喝醉了就直接睡在酒店里了。长安街上的酒家,估计就没有李白没去过的,喝了酒后的李白,他是骜不驯、孤傲豪放的人,喝醉了酒的李白,更加的狂放不羁,就连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谨小慎微了,而是自称自己是酒中仙。虽然不了解这是不是真的,但是就很贴合李白他那豪放不羁的性格。

饮中八仙之七:张旭

张旭三杯草书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以草书闻名,人称草圣,他也是一位嗜酒的人,在喝酒之后更是豪情奔放,甚至用头发沾墨来书写草书。喝醉之后,他不拘小节,在王公大臣们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开始自由挥毫,字迹像是云烟一样,收卷自如。

饮中八仙之八:焦遂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论阔惊四筵。

焦遂喝酒喝了五斗之后就开始有了醉意,那时的他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论阔,常常语惊四座。

对于这些文学大家而言,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了,它渐渐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开心时,可小酌两杯怡情,伤心时可借酒消愁。

标签: 历史古代酒中仙

更多文章

  • 曹铄:魏武帝曹操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曹铄,魏武帝曹操之子。沛国谯人,相殇王,与曹昂、清河公主皆为刘夫人所生。早薨,无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曹铄,沛国谯人。魏武帝曹操第二子,丰愍王曹昂、清河长公主胞弟。母刘夫人,曹操的平妻(正妻为丁夫人),是曹操起兵前最敬爱的妻子之一,生下了曹操的嫡长子曹昂,

  • 清朝出现的天花到底是什么 康熙皇帝是怎么预防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清朝,天花

    对清代天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流行的“天花”是什么病,与水痘有关吗?说起天花,可能不少朋友认为是家中的天花板。然而16世纪中,天花是一种传播性极强,且致死率很高的传染疾病。当时恰逢满清入关,因为天花病毒感染大清代几乎是人人闻之色变。1649年左右,努尔哈赤的儿子以及

  • 清朝时期的人们是如何防止天花的 该疾病对清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清朝,天花

    对清代天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花危害人间,清代时如何防治天花?天花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人类有文明记录以来,天灾与人类社会始终如影随形。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瘟疫,此起彼伏,每一场灾难,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水旱灾害,缘于气候影响,或滔滔洪水不绝,或烈日炎炎大地龟

  • 除了继承了上官仪的文风之外,上官婉儿还有哪些成就?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官婉儿,上官仪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王梦鸥在《初唐诗学著述考》中记载“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

  • 曹徽:魏武帝曹操之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曹徽,字子隽,魏武帝曹操之子,其母宋姬,建安21年(公元216年)封历城侯,后封庐江王、寿张王、东平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徽在寿张王的时候,他就有点仗势欺人,觉得自己是个王爷了不起,把地方官不放眼里,怂恿部下殴打寿张县吏,殊不知,打狗还得看主人,那县吏可是皇上的

  •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为后来者引领了怎样的文风?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官婉儿,文风

    上官婉儿深得唐中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后,上官婉儿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每次都同时代替李显和韦

  • 后世如何评价曹彰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曹彰,曹魏

    曹彰,字子文,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他的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爱妾换马乐府诗古辞相传有《爱妾换马》一辞,今已不传。[3]《独异志》讲,后魏曹彰,性格倜傥。一次偶然见到

  • 曹彰:魏武帝曹操第二子,武艺过人得到曹操赞赏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曹彰,字子文,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他的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少年英武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几次跟随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

  • 上官婉儿以才能著称于世,她对唐代文学事业有何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官婉儿,唐代

    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剿灭了韦后一党。因为与韦皇后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上官婉儿也在这张黑名单之上。然而,上官婉儿令人难以忽视的文采才华,却令李隆基在杀死她之后很快就后悔了。于是,唐玄宗又找来张说,大力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歌,然后专门为她出了二十多卷的诗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下面小编就为

  • 在的所有剔红技法中,所谓的“堆朱杨成”又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中国,堆朱杨成

    中国剔红技法,传入日本以后,他们称剔 红为叫“堆朱”,盖剔红器为朱漆一道道堆上的意思。又把中国元代雕漆名家张成和杨茂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杨茂取其杨字,张成取共成字,成为杨成,因此开始造剔红器者,称为叫“堆朱杨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茂,元代人,杰出雕漆工艺家。生卒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