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陈桥兵变为何如此顺利,而且还没有遇到来自朝廷的反抗?

陈桥兵变为何如此顺利,而且还没有遇到来自朝廷的反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63 更新时间:2024/1/16 16:45:13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就夺取了后周政权,为何他如此顺利的就政变成功,而且还没有遇到来自朝廷的反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掌控兵权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政变成功,有很多没有掌控兵权的人也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如唐朝时期的“神龙政变”中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带着500个禁军就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不过兵权虽然不是政变成功的主要因素,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资本。

柴荣去世以后,赵匡胤权势很大,担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和检校太尉一职,此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当初赵匡胤和其他九个人(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结为“义社十兄弟”。

其中石守信、王审锜、张光翰、韩重赟和赵匡胤的关系最好,而且都在禁军中担任高级官职,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石守信和王审琦负责的就是守城,就是他们打开城门放任赵匡胤进去,最终才让赵匡胤兵不血刃的进入都城夺取了政权。

可以说,此时的赵匡胤不仅掌握着兵权,关键都城里也有自己的人在军队中担任高级职位,这是赵匡胤能够迅速瓦解朝廷反抗的根本原因。这些人后来都被授予节度使一职,“陈桥兵变”以后,并不是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赵匡胤,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都起兵反抗赵匡胤。

但都以失败告终,自此后周更加没有人站出来为它摇旗呐喊了。

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时不过7岁,主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宰相范质、王溥等人辅佐军国大事,而赵匡胤作为柴荣时代受重用的将领,自然也受到器重。当时以赵匡胤为核心的这个圈子几乎已经垄断了都城里的兵权,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童年好友。

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赵匡胤圈子里的人,殿前都虞侯王审锜也是一样,而赵匡胤自己又担任殿前都点检,可以说当时都城里的禁军权力完全被赵匡胤一党掌控。反观柴宗训这边孤儿寡母,根本没有势力可言,宰相范质、王溥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文官,更加没有威胁力。

当时唯一不是赵匡胤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是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不过后来他成为“陈桥兵变”中唯一被杀的人,且满门诛杀,当时赵匡胤命令大家秋毫无犯,不要杀人抢东西。大家都遵守得很好,但王彦升把韩通一家都杀了,惹得赵匡胤不高兴,成为唯一没有被授予节度使的人。

所以说,当时都城里面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和赵匡胤势力进行抗衡。

当赵匡胤发动政变进入都城以后,宰相范质、王溥束手无策,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一切。当时范质紧紧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东都事略》

范质的指甲直抓得王溥的手都出了血,后者不敢说什么。而赵匡胤的一个手下说到: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宋史》

被逼无奈的范质只好拥戴赵匡胤为帝,通过禅让的形式取代了后周政权。据说后来赵匡胤还搞了一块“太祖誓碑”,上书三条内容说: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必须遵守;

也算是对柴荣家族的一个优待了吧,从结果来看,柴氏虽然丢掉了皇位,但是好歹没有丢掉性命,而且还得到了优待,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至于赵匡胤不杀士大夫,是因为要削弱武将们的权力,避免“黄袍加身”的故事再次上演,这又才有了“杯酒释兵权”,以及宋朝“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风气。

纵观赵匡胤之所以能够顺利取代后周政权,主要还是后周朝廷内部缺乏能够制衡赵匡胤的力量,柴荣去世前,还把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替换成为赵匡胤,这让赵匡胤以后发动政变更加方便。事后,唯一站出来为柴氏一族打抱不平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也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标签: 历史陈桥兵变朝廷

更多文章

  • 在神龙政变中,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五大功臣又是什么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武则天,五大功臣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能力可见一斑。虽然武则天做皇帝的大部分时间做得还不错,但是她把国家改为了“武周”,还把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赶下来的。这让李姓的家族子孙以及朝内还心向唐太宗的李姓天下的人非常不满。尤其是武则天对于接班人的考虑,不得不让他们警惕。因为武则天对自己的儿子似乎不太感冒,反而对

  •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军事举措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宋文帝,刘义隆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军事举措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军事上,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史称“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收复河南,先后于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两度

  • 刘宇:汉宣帝刘询第四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刘宇,西汉时期宗室、藩王,汉宣帝刘询第四子,汉元帝刘奭异母弟,母公孙婕妤,西汉诸侯王,封东平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不遵法度甘露二年(前52年),刘宇封为东平王。汉元帝即位后,刘宇到封地就国,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刘宇势力壮大,与奸猾来往,经常犯法,汉元

  • 历史上元嘉之治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南北朝,元嘉之治

    历史上元嘉之治的文化成就有哪些?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征豫章处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鸡笼山开馆,聚徒教授。文帝几次亲到学馆,听次宗讲学。同时,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与雷次宗的儒学合称四学。史学

  • 有哪些与史良娣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史良娣,西汉

    史良娣,史氏,名、字皆不详。戾太子刘据之妾,史皇孙刘进之母,汉宣帝刘询祖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太子无妃太子刘据并无太子妃的任何记载。故推测或许刘据并无正妃。或许因为武帝之父汉景帝便是娶了薄氏女为太子妃,薄氏却不能生育,景帝即位薄太后崩后将无子的薄皇后废黜;

  •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文化举措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宋文帝,刘义隆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文化举措有哪些?刘义隆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四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三书很少重复,然宋文帝认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

  • 北宋当初也是世界第一大国 北宋为什么会走向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北宋,赵匡胤

    还不了解:北宋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之所以会走向灭亡,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朝代,而宋代是继它以后的朝代,或许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宋代,举国上下都十分的重视思想文化,因为五代十国之所以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冲突和

  • 宋文帝刘义隆的外交举措有哪些?有效果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的外交举措有哪些?有效果吗?这个时期的外交政策非常灵活,和当时的许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聘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是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一些海洋国家进行交聘,如天竺国、呵罗单国、师子国、都婆娑达国、扶南国、苏靡黎国、婆皇国、婆达国等,东方的倭国君主赞、珍、济也不断遣使

  • 汉初三杰对刘邦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初三杰,刘邦

    张良、萧何和韩信被成为“汉初三杰”,可以说他们三人的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三人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弃官归隐,老死山林;萧何自毁名誉,散去威望,安刘邦的心;韩信被诱杀长乐宫,死前大喊“我不服!”那么他们三人同样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

  •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刘禅曹丕孙权三人如何守住基业?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刘禅,曹丕

    刘禅、曹丕和孙权这三个人,虽然这三个人的身份都是三国时期各国的一哥,但是实际上世人对他们三个人能力的评价倒是很统一,认为他们是碌碌之辈,甚至有人会说,比起三国创一代,创二代真的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那接下来跟趣历史来看看,刘禅,曹丕,孙权这三个人,是不是真的那样不堪。刘禅在他们三个人当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