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文化举措有哪些?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文化举措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4/1/23 15:39:01

历史上宋文帝刘义隆的文化举措有哪些?刘义隆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四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三书很少重复,然宋文帝认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文帝惊叹为“不朽”之业。

裴松之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注释《三国志》。晋代陈寿撰修的《三国志》,内容精洁,然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他的注释方法有四大原则:“一曰补阙、二曰备异、三曰惩妄,四曰辩论。”

清代《四库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裴松之作注所根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较《三国志》原书多出三倍。

宋文帝惊叹为“不朽”之业。“裴松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衷,在诸史注中为最善,注家亦绝少此体。”从唐代开始,有学者对裴松之《三国志注》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主要针对裴注资料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刘知几说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达”,章学诚也说:“裴松之依光于陈寿,非缘附骥,其力不足自存也。”

《四库总目》批评裴注“嗜奇爱博”,多引用《搜神记》、《异林》、《列异传》等书,“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颖。”

范晔的史书巨作、“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亦是元嘉年间完成。

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标签: 历史宋文帝刘义隆

更多文章

  • 北宋当初也是世界第一大国 北宋为什么会走向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北宋,赵匡胤

    还不了解:北宋灭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之所以会走向灭亡,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朝代,而宋代是继它以后的朝代,或许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宋代,举国上下都十分的重视思想文化,因为五代十国之所以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冲突和

  • 宋文帝刘义隆的外交举措有哪些?有效果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的外交举措有哪些?有效果吗?这个时期的外交政策非常灵活,和当时的许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聘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是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一些海洋国家进行交聘,如天竺国、呵罗单国、师子国、都婆娑达国、扶南国、苏靡黎国、婆皇国、婆达国等,东方的倭国君主赞、珍、济也不断遣使

  • 汉初三杰对刘邦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初三杰,刘邦

    张良、萧何和韩信被成为“汉初三杰”,可以说他们三人的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三人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弃官归隐,老死山林;萧何自毁名誉,散去威望,安刘邦的心;韩信被诱杀长乐宫,死前大喊“我不服!”那么他们三人同样有着很大的功劳,为何会有不同的命运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

  • 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刘禅曹丕孙权三人如何守住基业?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刘禅,曹丕

    刘禅、曹丕和孙权这三个人,虽然这三个人的身份都是三国时期各国的一哥,但是实际上世人对他们三个人能力的评价倒是很统一,认为他们是碌碌之辈,甚至有人会说,比起三国创一代,创二代真的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那接下来跟趣历史来看看,刘禅,曹丕,孙权这三个人,是不是真的那样不堪。刘禅在他们三个人当中是

  • 如果让杨勇登基为皇帝,那么这位废太子会比杨广贤良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杨勇,杨广

    今天趣历史要说的是隋朝太子杨勇,我们都知道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大一统王朝,一共只有两位皇帝,这两位皇帝也是截然相反,一个励精图治号称千古一带,一个昏庸无道葬送了隋朝的江山。我们在聚焦在这两位皇帝身上的时候,一直都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隋文帝时期的太子杨勇。如果当时要不是杨广设计陷害杨勇,那么杨勇

  • 除了曹冲这位神童之外,历史上还有着哪些神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曹冲,中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所谓的神童,这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懂得很多道理,甚至比成年人还厉害,因此被称为神童,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个最为著名的神童,其中三个都英年早逝,而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却成了世人的笑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看过王安石的《伤仲永》,里面描述的就

  • 朱棣为何这么快就动手了?朱允炆做了哪三个愚蠢动作?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朱允炆,朱棣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年仅21岁的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也就是说朱元璋去世后,绕开了自己的儿子,直接让孙子来接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样的权力继承让大明帝国前途一时间变得不是很明朗,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还在,尤其是实力雄厚的

  • 赵云都能杀得七进七出,为什么关羽却是败走了麦城?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赵云,关羽

    东汉末年的纷争,说的直白些就是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种优胜劣汰的长期筛选当中,最终形成了三国的局面。在三国当中,文臣武将可谓是各显身手。各自在为自己的明主效力。在那段岁月当中,值得说道的便是刘备阵营当中的人物。赵云和关羽这两个人,在后世的传颂当中,一个被称为武圣,一个被说成常胜将军

  • 韦皇后为何如此忌恨李重福?以至于逼他走上造反之路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重福,韦皇后

    李重福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李重福是李显四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由于他是庶妃所生,按尊卑,他排在韦皇后所生的嫡子李重润的后面。不过,他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李重福3岁的时候,他就被爷爷高宗封为了唐昌郡王。待武则天称帝后,19岁的他又被

  •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项羽,乌江

    我们对于项羽也并不陌生,他起兵反秦,神勇无敌,但是最终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但是,当时的项羽完全是有机会度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的,那么,项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现在最普遍的看法是因为项羽兵败,羞愧难当,又加上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自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