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孙权为什么偷袭关羽?详解其中原因

历史上孙权为什么偷袭关羽?详解其中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4/1/23 21:19:24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权偷袭关羽的故事。

关羽水淹七军后,关羽的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襄阳和樊城,全然没有发觉背后孙权与曹操的“偷情”行动。

远在成都的刘备诸葛亮就更加难以发觉。曹操不断支援前线,甚至主动与孙权联合,而刘备一方却没有一点援助关羽的迹象。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关羽还在襄樊进行着人生最后的征战。城池尚未攻破,关羽终于得到了曹操与孙权勾搭成奸、孙权将要偷袭荆州后方的绝密情报。

不过这情报不是关羽手下的特工部队查出来的,而是曹操故意告诉他的。曹操把情报透露给关羽,是希望关羽早点回去跟孙权拼命,他来个坐山观虎斗。

直到此刻,关羽才发现局势已经十分不利,豪情万丈顿时化为犹豫彷徨。如果退兵,就会前功尽弃;如果继续围城,又怕荆州丢失。到底退兵好,还是不退兵好?关羽要强的性格,让他不到黄河心不死,抱着走着瞧的心态,决定暂时不退兵。

进入十一月,关羽与徐晃在樊城交战的时候,他心目中请了病假的东吴猛将吕蒙,正生龙活虎地率领精兵,换上早就准备好的白衣,拿出不入流的演技装成商人,连夜溯江西上,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关羽设在长江边上的烽火台哨兵,迅速兵临公安城下,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二话没说做了投降将军。随后吕蒙带着士仁前往江陵劝降,南郡太守麋芳也开城投降。

公安和江陵位于长江两岸,互为掎角,是刘备和关羽在荆州经营了整整十年的大本营,也是军事重镇。孙权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这两座城池,刘备手中的荆州三郡大势已去。

得到江陵和公安失守的消息,关羽倒吸一口冷气,想不到吕蒙进展如此顺利,更想不到麋芳、士仁会不战而降,真是漏船又遇打头风,出现了最坏的局面。这个时候除了退兵,别无选择。唯一可以选择的是退兵的方向。向西,还是向南?

关羽可以向西撤退到房陵、上庸一带,然后经汉中回成都,虽然地盘丢了,军队也可能会失去不少,但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过这种不战就跑的做法,不是关羽一贯的作风,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放弃的。

实际上,关羽对撤军的方向丝毫没有迟疑——向南。失去的东西,我要亲手夺回来。关羽率军南下,曹军眼看他要去跟孙权开打,正中下怀,不但没有追击,差一点就要鸣放鞭炮隆重送行了。

关羽和孙权却出人意料地没有打起来。不是关羽突然改变了主意,而是他很快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事情是这样的。关羽派遣使者回江陵打探消息,但使者回来后却带来了一堆将士们的家书,还有口信。

这些家书和口信,其实都是吕蒙的阴谋,暗示关羽的将士们:你们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我手上,现在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以前生活得更美好,但今后还能不能活得好好的,不要看我,要看你们自己——打我,我就杀你们的亲人;投降,就能与亲人团聚。

关羽虽然待将士们不薄,但如果拿一架天平,一边是关羽,一边是亲人,让将士们做出选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亲人。

领导跟亲人比起来,还是老婆孩子更亲,这就是人性。此时关羽面临将士们人性的选择。他可以烧毁将士们的家书,然后让使者改口宣传将士们的家人都已被东吴侵略军凌辱杀害,以激发将士们的复仇之心,让将士们跟着自己一条道走下去,一条心打孙权,上下同欲方能一战。

关羽却做不出来。危难关头,关羽依旧保持着一贯善待卒伍的做法,认为家书抵万金,让使者把家书和口信广泛散布,让心急如焚的将士们得到了亲人的消息,当然也就得到了吕蒙的暗示。

完了,彻底完了。慈不带兵,义不行商。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已经无力回天。本来荆州根据地丢失,军心就不稳,将士们得知亲人生活更加美好之后,关羽很快就发现军队的数量迅速变少,几万人的大军没过几天就土崩瓦解了。

此刻没有人来救援关羽。虽然他派人去距离最近的房陵、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救,但这两个人正在为谁当老大的事争得不可开交,没工夫来救他。当然,即便他们派兵救援,恐怕也来不及了。

因为孙权的军队已经深入当阳和临沮(今湖北远安西北)一带,正四处撒网捕鱼,他们不打算放过关羽这条大鱼。

在最后关头,关羽遵循着刘备一贯的教导——活着最重要,地盘丢就丢了,军队丢就丢了,人要活着回去。关羽选择在麦城突围向西逃跑,但已经太晚了,孙权早就料到他会向西逃命,安排潘璋等人在临沮守株待兔。

最终,关羽落在了潘璋部将马忠的手里。请示孙权之后,关羽、关平、部将赵累等人一起被杀害。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冬十二月。一代名将,就此折戟沉沙。壮志未酬身先死,传奇一生画上了血色休止符。

关羽死后,身首两处。关羽之头被孙权装进木匣送给当时还在洛阳的曹操,那意思是说杀害关羽我们都有份,到时候刘备报仇不要只盯着我一个。曹操明白孙权把他拉下水的用意,当然不会中计,于是用王侯之礼将关羽之头安葬在洛阳南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关羽的敬意。关羽之身据说在当阳附近就地安葬,所以后世有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在山西”的说法。

收到关羽之头不到一个月,一代奸雄曹操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干掉关羽出力最多的东吴猛将吕蒙,还没来得及接受赏赐就离奇死亡,年仅四十二岁。

关羽发起的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荆州,关羽、曹操、孙权三方争夺的焦点也是荆州,可以称之为荆州争夺战。整个荆州争夺战,刘备集团损失最惨,曹操勉强挺了过去损失也不小(丧失了四五万军队),只有孙权是最大的赢家。

标签: 历史孙权关羽

更多文章

  • 古代武将既要要单挑 武将本身需要真功夫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武将

    对古代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武将到底有没有真功夫?行军打仗是古代的头等大事,毕竟王朝的稳定靠的就是对大军的掌控。不过《三国演义》却为我们塑造了一全新的战争场景,即两军交战前,先由双方武将单打独斗,如果一方武将被斩,那么这场战争可能就因此结束了。当然,武将单挑(又

  • 古代双方武将在叫阵的时候 士兵为什么没有射杀他们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将军

    对古代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士兵为何不直接射死叫阵武将?相信看过三国的人都了解,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双方在对战的时候,并不是士兵在厮杀,而是武将在对打,只要哪一方的武将打赢了,那么战斗也就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士兵不直接把对方的武将射死呢?三国其

  • 古代兵马俑作为一个惊人的攻城 史书上为何对此只字不提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兵马俑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规模那么大,为何史书中却没有相关记载?关于兵马俑的讨论,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很多人都对兵马俑充满好奇,觉得这样一个惊天大工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在惊叹的同时,很多人也会产生诸多疑问,比如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 古代打仗将军为什么都要穿披风 这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将军

    对古代将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行军打仗时,将军为何都爱穿披风?难道仅仅是为了装酷?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战场上的将军身披披风的场景。鲜衣怒马,在战场上十分抢眼,给人很酷的感觉。因此,有人以为将军打仗时系披风,就是为了装酷。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并非如此。今天就

  • 古代打仗会出现很多旗子 古人用那么多旗子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打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打仗时,为什么要举那么多的旗子?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打仗的双方军队中会有很多士兵举着旗子,而且这些旗子可不像现在的国旗,都是些大将的姓氏等等。那么,古代打仗时为什么要举那么多的旗子呢?1、传递将令。冷兵器时代传递信息的方

  • 古代旗手没有武器还需要往前冲 古人为什么还要抢着去做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旗手

    对古代旗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旗手没有武器,没有自保之力还奋勇当先,为何人人想做?古代的历史充满这传奇色彩,更能调动起人们的血性,在古代的时候,主动当兵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民族大义所驱使的,保家卫国马革裹尸还也不眨眼的民族英雄,另一种则是建功立业的热心人士。可以说正是

  • 古代武将拥有兵权就会威胁到皇权 皇帝是怎么解除武将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皇帝,武将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武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是如何解除武将兵权的?古代皇帝解除武将的方法很多,有和平的有血腥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就是宋代解除将领的办法,和平的,并且这些将领基本都得到了良好的待遇。有句成语叫做“杯酒释兵权”,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

  • 古代虎符能够调动千军万马 皇帝为什么不担心被篡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虎符

    还不了解:古代虎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一枚虎符,能调动千军万马,皇帝为何不担心将领叛变谋朝篡位?历史上有很多关键性的小物件,看着不起眼,威慑力却极大,有时能轻易改变历史进程。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一个重要的凭证,“虎符”是兵符的一种,又称兵甲之符,是皇帝授予最高将

  • 古代将领打仗都会叫阵吗 会有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打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人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将领真的会单挑叫阵吗,古代打仗靠什么,叫阵会有何结果?大家基本上都了解古人两国对决时是这样的过程:双方将领单枪匹马出来叫阵喝骂。一方趾高气扬地持枪喝骂,一方悄无声息地一马冲出军阵,抬手一刀立把喝骂之将斩于马下,于是胜方挥刀大呼

  • 卫庄公:卫国第30任国君,为人荒唐在位仅三年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卫庄公卫蒯聩,音kuǎikuì,姬姓卫氏,卫灵公之子,卫出公的父亲,春秋时期卫国第三十任国君,前480年—前478年在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后庄公与卫国第十二任国君姬扬(即卫前庄公)的谥号相同,均为“庄公”。后世为了区别,故称之为“后庄公”。卫后庄公曾暗杀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