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酒在其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酒在其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97 更新时间:2024/1/24 6:16:47

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不少文人学者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也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践行等酒神佳话。非常著名的有魏晋时期嗜酒如命的曹植和陶渊明,唐朝时期的"酒中仙"大诗人李白和借酒消愁忧国忧民的杜甫,宋朝时期的欧阳修与苏东坡都是喝酒的行家。

既然那么多人爱喝酒,但翻开与酒有关的三国故事,发现酒也不是那么好喝的,为何这么说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丕在《典论酒诲》一篇中曾提及到刘表的子弟喜好饮酒,分别有三爵,最大伯雅,第二仲雅,最小季雅;三爵分别可受七升、六升、五升酒。所以南荆之地有三雅之爵,河朔之地有避暑之饮。而文中所提及到的"三雅"酒杯,就是"雅量"一词的典故,意指能够饮下"三雅"任何一爵所盛的酒而不醉的话,就是有"雅量"。

这里面的升怎么理解呢?

三国时期: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现代转换:1斛 =20000毫升, 1斗 = 2000毫升, 1升 = 200毫升,1= 20毫升, 1龠 = 10毫升, 1撮 = 2毫升, 1圭

= 0。5毫升

也就是说就酒杯而言规格大约是现在的1升到1.5升之间。酒量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骇人听闻。

陶元潜《三国食货志》有记载:“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荆州刘表宴请宾客喝酒的夸张手段:“设大针於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劖刺之,验其醉醒,是酷於赵敬侯以筒酒灌人也。”估计假喝装醉的人是难以承受大针刺痛的。

东吴孙权也是个极爱喝酒的主,:“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也就是说喝酒要喝到从高台上掉下去啊。最后还是张昭发飙了,孙权不好意思,就停止了酒宴。

据《三国志》注引《吴书》中载,郑泉经常在亲朋面前说:“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用十斗的斛装满美酒,也不用太多,每船装五百斛给我装五百船就够了。食之不尽的时令瓜果和下酒菜也都堆在船上,我就这样住在船上喝累了就睡,睡醒了就继续喝。如此反复品饮佳酿,好不痛快!”

三国时期的酒起着何种作用?

1.借酒试探的政治作用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成为流传后世的典故。

话说曹操在白门楼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乃当时英雄豪杰,加上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必不会久居人下,谋士程昱劝说曹操早日除掉刘备,以免日后成为大患。曹操以杀了刘备会寒了天下投靠之人的心未采纳。但曹操内心还是有所顾虑的,于是想找机会来试探刘备。

刘备一方面参与了董承等人谋划曹操的衣带诏,一边也担心曹操会加害自己,于是在府中开垦了一块田地用来种菜。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这次的青梅煮酒虽然是演义虚构的成分,但据《三国志先主传》和《华阳国志》记载,确实有过曹操与刘备对饮畅谈天下英雄,曹操从容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当时也是雷电交加,刘备“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通过怕雷威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曹操不再对自己产生疑心。

2.孙权爱喝酒,酒对孙权的警示作用

孙权当上吴王时,在庆贺宴快要结束时,亲自起身巡行斟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一离开,他就坐起来。孙权于是非常愤怒,拔出剑要杀了他。

在坐的人无不惶恐惊惧,幸亏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大王因酒过三巡之后亲手杀死有名望之人,虽说虞翻有罪,但天下人又怎么知道呢?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养蓄广大贤士,故此海内仰望大王风采。今日一下子因此事而将其抛弃,值得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死孔融,我对虞翻又有什么怜惜的。"刘基说:"曹操轻率地杀害士人,天下人都非议他。大王躬行仁德恩义,期望与、舜相比肩,怎么能自比曹操呢?"虞翻由是免去一死。

后来孙权亲自颁发了命令,说酒后杀人都是不做数的,酒也是对孙权的一种警示作用,以醉酒杀名士显然是不对的。

对爱喝酒的当然希望每天能对酒当歌,但对虞翻来说,这酒就不是那么“好喝”的哦。虞翻性格疏朗率直,多次因酒犯罪,因此孙权不止一次受到虞翻的顶撞,最后把他流放到偏远的交州。

3.对有功之臣的庆功之酒

徐晃在救援樊城的过程中,击败关羽并解了樊城之围,等徐晃率得胜之师回军之时,为表彰徐晃的功劳,亲自出迎七里,设酒为他庆功。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乱世,酒贯穿了整部三国史,但这酒却不是那么“好喝”的,酒风剽悍、手段激烈但依然改变了当时豪杰的“好酒之风”,这股“好酒之风”也只是整个酒文化的一个时代缩影。

标签: 历史三国

更多文章

  • 李师师与宋徽宗是如何相遇的?二人竟然还挖洞约会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李师师,北宋

    李师师,北宋末年歌姬,东京开封府人,她的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李师师的身份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一个染坊老板李琰的女儿,据说李师师的母亲,在生李师师的时候当场就去世了,所以李师师从小都是由自己的父亲抚养长大的。在那个时候

  • 在古代出趟远门非常麻烦,那古人出远门要花多少钱?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出远门

    对于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来说,出一趟远门是一件非常容易切寻常的事情了。然而在古代,出远门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古代的交通是没办法与现在对比的。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古代人出一趟远门要花多少钱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要花掉自己一年的积蓄,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古人出行的成本那么高呢?下面小编就

  • 《将进酒》中妇孺皆知的名句,李白是如何创作出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李白,将进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作为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不仅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如何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唐朝,军事局面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

  • “万岁”作为皇帝的专有称呼,但明朝为何却有“万岁阁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万岁阁老

    在中国古代,“万岁”一词不仅仅指活一万岁,还可以是皇帝的代名词,“万岁”和“万岁爷”指的都是皇帝。很多古装剧中,百姓和大臣向皇帝叩头的时候,嘴里常喊的那句话便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万岁”一词在不同朝代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也有

  • 古代皇帝的死叫作“驾崩”,那么这个“驾崩”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皇帝,驾崩

    “皇帝驾崩了。”这是皇帝死后太监要喊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口,伴随的是悲痛欲绝的哭喊。年轻的后宫妃子哭诉自己已无依靠,新任帝王哭诉自己的父亲兄长就此离开人世,大臣们则是哭喊“一朝天子一朝臣”又要重新奋斗。“驾崩”是表示皇帝、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的死亡。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死叫作“驾崩”呢? 下面小编就为

  • 西汉与明朝的开国功臣有想过造反吗?为何最后都被杀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西汉,明朝

    我国历史悠久,在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替很快,各个朝代几乎都没有超过三百年历史,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不惜杀掉自己曾经并肩战斗的功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邦与朱元璋。刘邦与朱元璋为什么会杀那么多的开国功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说到唐伯虎,历史上真正的他与影视文学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唐伯虎,影视文学

    说到唐伯虎,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唐伯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家有万贯,娇妻在旁。而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他的人生经历跟影视剧里的截然相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唐伯虎是明朝人,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小酒馆,属于“士农工商”中最低阶层的商

  • 齐、秦两国的实力相当,为何合纵攻齐就差点灭了齐国?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合纵攻齐,齐国

    自公元前318年开始,战国曾有过五次大型的合纵攻秦之战,但是这六次大战中,仅孟尝君为帅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和信陵君魏为帅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攻秦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胜利仅仅是败了秦军,却并没有对秦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与之对比的,乐毅为帅率领赵、楚(秦)、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的时候却

  • 唐朝在唐玄宗前期国力达到巅峰,为何迅速的由盛转衰?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唐玄宗,国力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唐王朝历经前期发展,到其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巅峰,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转衰。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转衰,自然不会是杨贵妃一个女人导致的,而是与李隆基本人息息相关,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之一:唐玄宗荒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