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科普: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

历史科普: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4:01

如果谈起古代名著典籍,大家应该对《诗经》《论语》接触得最多。那么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著名典籍还有哪些?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魏风》二首:《伐檀》、《硕鼠》。

《楚辞》是《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楚辞》的名称起于西汉。编者刘向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涉江》(选自《九章》)。

《左传》传说是左丘明著。《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

详备的编年史,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是史书,也具有很高文学价值。《曹刿论战》、《崤之战》。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叔向贺贫》。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西汉刘向编。《战国策》

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共33篇。 《唐睢不辱使命》、《触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南宋朱嘉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

、《中庸》 合称”四书”。《子路、 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章》。

《墨子》墨家弟子和后辈学生编著,其中也有墨子自作的。墨子,名翟,鲁人,一说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公输》 。

庄子》庄子及其门人和后辈学生编著。其中有许多故事寓言,文学性强,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通过这些故事表现出来。庄子,名周,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疱丁解牛》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编著,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这部散文,比起语录体的《论语》有明显的发展,说理畅达,发挥详尽,常用譬喻,更具文学意味。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优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

、《鱼我所欲也》 、《庄暴 见孟子》。

荀子》荀子及其弟子编著。荀子,名况,战国时人。古代著名思想家。《劝学》。

韩非子》韩非子及其后辈学生编著,战国法家代表著作。韩非,韩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

《吕氏春秋》吕不韦的门客编。《吕氏春秋》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吕不韦,战国人,曾为秦相。《刻舟求剑》 、《察今》。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的作品,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但包含一定唯物主义观点。列御寇,郑人。《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

《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包括1362年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编撰这部书的目的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乐府”原指汉武帝设立的采诗制乐的官署,东晋以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乐府诗集》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歌谣。《陌

上桑》、《孔雀东南 飞》(这篇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四书集注》”四书”是《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 的合称,由宋朝理学家朱赢编注。

《十三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指上面所说的"四书”和《易经》、《书经》 (即《尚书》)、《诗经》 、《礼》 (即”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的合称)、《春秋》

。”五经”加上已经失传的《乐经》合称”六经”,亦称”六艺”。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分别指儒家经典、史学著作、诸子百家著作和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是从儒家观点出发的,因而上述”四书五经”、”十三经”

中的著作一概归入”经部”。

《唐宋传奇集》鲁迅编。”传奇”的字面意思是传述奇事,指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即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书》(唐李朝威著)。

《礼》、《乐》、《书》、《诗》、《易》、《春秋》统称为六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礼、乐、射、御(驭)、书、数,也称六艺,是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

《七略》指天子的书。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刘向的儿子刘歆继续做这个工作。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系统分明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编著的。在该书中许慎提出”六书”之说。《说文解字》共分14篇,收录字9353个,全书按文字的偏旁,分为540部,这是许慎创造性的发明。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书的合称为春秋三传。这三部书又分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以合称《春秋三传》(为经书

《春秋》作注释)。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为指先秦时的六部书,后世奉为经典。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

《文心雕龙》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南朝宋、齐、梁时期著名文学理论作家刘勰著。

《诗品》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钟嵘品评诗作的专著。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给《水经》所写的注解性的地理志、民俗风土录、山水游记。《水经》相传是西汉(或三国)人所写、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

《四库全书》是清代官修的规模宏大的丛书。纪昀等编。全书十年完成,收书约3500种,计79000卷。分四部分:经(先秦经典)、史(历代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人诗文集)。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收字47035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大型字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

370000万字。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被毁。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宋朝

更多文章

  • 古装剧常有女子长裙拖地,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唐朝,长裙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裙子一直都是非常受女性欢迎的服饰。飘逸的裙子总能把女子温柔似水的一面表现出来。不过,我们经常能在很多的古装剧中看到很多女子穿着非常长的裙子,以至于裙子的大部分都拖在地上。那么他们不会担心弄脏弄坏自己的长裙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裙子出现的非常早,最早可以追

  • 从盛开到枯萎,荷花的一生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荷花

    莲花,又名荷花、水芙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莲花的一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荷花盛于夏日,而荷的生命,却始于春天。荷莲在季节里穿梭,在流光里成长,终于长成亭亭模样,惊艳了世人。而它的一生,有荣有枯,从平淡走向繁华,又终至枯萎,恰如人的一生。而始终不变的,是它那淡然从容

  • 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司马迁,汉武帝

    西汉王朝的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而且在他的统治期间,西汉的领土疆域扩大了将近一倍,完全不输于唐朝时期万国来朝的气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司马光曾在自己的《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他认为汉武

  • 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君侧,结束

    所谓的“清君侧”是指清除皇帝身边的亲信或者奸臣,《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侧之恶人。”而唐·李商隐更是在《有感》一诗种写到:“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早在刘邦建立西汉时,西汉就延续了周朝的分封制,将治下的土地

  • 姬昌的嫡次子叫“姬发”,但嫡长子为什么却叫“伯邑考”?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姬昌,伯邑考

    说到姬昌,他的嫡长子叫“伯邑考”,而嫡次子却叫“姬发”。只看名字,这三个人真的是一家吗?为什么不是一样的姓氏?所以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姬昌、姬发都不是正确的称呼,当时的人们不会这么叫他俩。姬发确实姓姬,名发,但是可不能称他

  • 在的传统文化中,哪三种植物被比喻为岁寒三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中国,岁寒三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喜欢把哪三种植物比喻为岁寒三友呢?并且还将这个称呼延续了上千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生机勃勃,常青不老;竹,虚怀若谷、君子之道;梅,冰清玉洁,傲雪迎霜。生于逆境,在岁寒中共荣,因此在国人的

  • 司马徽与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但为何还会有三顾茅庐?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刘备,诸葛亮

    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除了曹魏的曹操,蜀汉的刘备以及东吴的孙权,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这个军师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徽与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但为何还会有三顾茅庐?首先,诸葛亮将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与乐毅,而且他在一开始是没有想要出山去扶持人主的心,这在他后来的《出师表》中就可以看出

  • 周武王为何要放过商朝百姓?当时的诸侯国遵守了什么原则?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周武王,商朝

    说到周武王,当时的他已经把殷商给灭亡了,为什么却没有对商人斩草除根?难道是周武王心太软了,还是有其他的故事可言了?只因当时各诸侯国都遵守一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但仅仅是推翻了商王朝的中央政府。对于商朝的领土、百

  • 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她究竟有多偏心?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武姜,姜姓,名失考,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公元前761年,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爱子叔段武姜是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武姜嫁给郑国国君郑武公为夫人。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

  • 共叔段:郑庄公的同母弟,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共叔段,姬姓,名段,春秋时期郑国宗室。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为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庄公即位后,受封京城,时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深得母亲武姜钟爱。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受到郑庄公镇压,兵败逃亡共地,故称共叔段,最终客死他国。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郑武公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