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汪斌,山东人,1976年参军入伍,在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一营当了一名战士。在对越作战的几次战役中,汪斌表现非常聪明勇敢,几年后,他被升为了118团一营二连的副指导员。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汪斌所在的一营负责敌后穿插,他正和战士们正在老山的高山密林中艰难跋涉时,越军的炮火突然从天而降。
由于炮火密集,只是在一瞬间,一营的副营长丛明不幸牺牲,二连连长王仕田和指导员高少林也被炸成了重伤。部队损失极其惨重,牺牲过半。
连长和指导员都身负重伤,身为副指导员的汪斌立刻担起了重任,他迅速组织战士们利用现有的地形对越军进行反击,一边又组织战士们顺利躲开敌人的炮火,全速前进。最终,二连幸存的战士在汪斌的指挥下,顺利冲出了越军的火力范围。
由于撤离时太过匆忙,牺牲的战士们的遗体都没有能够被带走,让汪斌于心不忍。他找到营长,向营长请示说,想带领一些战士回去,至少带回副营长丛明的遗体。
营长考虑一下,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嘱咐他千万小心,实在不行就迅速撤回。
于是,汪斌率领通讯员邵文忠和司务长韩金才又返回了战场。他们一路小心翼翼,穿越几道丛林,走到高地附近,正准备搜索战友遗体时,意外遇到了一个越军的小分队。
对方发现了他们三人,立即向他们开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于敌众我寡,在激战中,两位战士韩金才和邵文忠都不幸牺牲了。而汪斌的腿被子弹击中,血流不止,让他寸步难行。
汪斌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全身而退了,他不愿当对方的俘虏,就果断拿手榴弹,试图自杀。可他还没拉开引信,敌人一枪托砸到他的头上,他顿时晕了过去。
等汪斌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手脚都被捆绑住了,周围都是越南士兵。
被投进监狱后,他几次试图自杀,但都没有成功。还曾经进行过越狱,但由于身体原因,没能跑多远又被敌人捉了回去。
在被关押的五年多时间里,他经受住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中国军人的高贵气节。
后来通过双方谈判,交换俘虏时他被接回祖国。回国时,他瘦得皮包骨头,体重只有37公斤,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体重相差不多。
组织上经过调查,给了他一个客观的结论:
“汪斌同志被俘期间没有过任何投敌叛国行为,即刻恢复他的军籍、党籍和干部职务,并授予他上尉军衔。”
之后,汪斌从部队转业,安置在山东电力公司(国家电网)上班。
在历代战争中,战俘往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自古以来,凡是有战争存在,必然会有牺牲,有烈士,也会有人被俘。
许多人往往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当战俘不光彩,就应该受到责罚。
其实,战俘不能简单地和投降直接划等号,有的战俘因为身负重伤,或者是弹尽粮绝、极度饥渴、被炮弹震晕等客观原因而失去了反抗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被俘虏,同样是英雄。
更何况,被俘但不出卖祖国,保持了中国军人的高贵气节,他同样伟大,同样是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