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蒋介石为何不让卫立煌离开东北

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蒋介石为何不让卫立煌离开东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3/12/23 18:03:52

辽沈战役:如果位于沈阳市区内的机场都已不能降落,说明沈阳已经处在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中。杜聿明立即想到两个问题:首先是卫立煌的安全。深陷沈阳的卫立煌从地面逃出来的希望几乎为零,如果听任他落入共产党军队之手,除了国民党军将颜面扫地之外,又如对得起他本人?卫立煌与蒋介石不和,蒋介石不会像对待他亲近的将领那样设法营救。另外,如果沈阳陷落在即,营口和葫芦岛的部队必须马上撤退,否则很快就会成为林彪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杜聿明立即命令飞机直接飞往北平。中午十二时左右,飞机降落在北平西苑机场。杜聿明刚走出机舱,就看见蒋介石披着一件黑斗篷,正准备上机场上停着的另一架飞机。面对突然出现的杜聿明,蒋介石感到有些惊讶。在杜聿明的请求下,蒋介石走进机场的空军作战室。蒋介石问杜聿明:“沈阳情况如何?”杜聿明说:“我只到机场上空,见机场以南有零星部队南逃,机场北部似乎共军已到,但未见发生战斗,沈阳可能靠不住了。”蒋介石“沉默不语”。杜聿明接着说出了他认为眼下最要紧的事:“对卫总司令的安全应该考虑……”未等杜聿明说完,蒋介石就打断了他:“沈阳别的机场情形如何?”杜聿明说:“不清楚。”

这时叔铭也下飞机来到作战室,他向蒋报告说:“沈阳已混乱,北陵机场已失,东塔机场也落炮弹,城内还有一个民航机场,我叫留一架飞机等卫先生。”蒋这时未回答王的问题,转过来问我:“你还有什么事?”我说:“以目前情况看,沈阳已无希望,请校长决定大计,营、葫队伍要赶快撤退,华北如何部署,而最重要的是徐州……”蒋听到这里站起来,边走边说:“你回葫芦岛等命令。”我说:“撤营口部队的船一直未到。”蒋说:“我催桂永清马上去。”

蒋介石说完,走出作战室,向他的专机走去。杜聿明知道,没有时间了,也没有机会了,他推了跟在蒋介石身后的王叔铭一下。王叔铭明白杜聿明的意思,他上前一步,小声地问:“是不是把卫先生接出来?”蒋介石说:“叫他到葫芦岛指挥。”有了蒋介石的这句话,杜聿明和王叔铭都松了一口气。尽管如何把卫立煌从混乱的沈阳接出来还是一个难题,但终究蒋介石表态了,这样如果卫立煌脱身至少不用顶着“临阵脱逃”的罪名。蒋介石向南京飞去,杜聿明立即飞回葫芦岛。

在最后时刻,蒋介石对多年跟随自己征战的将领如此冷漠,这令不得不返回战场的杜聿明心绪凝重,因为谁都知道此刻的东北危在旦夕。“一直到解放军进入沈阳市区,蒋介石还不命令卫立煌离开沈阳。”卫立煌的秘书赵荣生记述道,“他为了向美国老板表示他还有一个大将军在沈阳,国民党还没有失败,还占着东北的司令部呢,拖一个小时也好,拖十分钟也好。蒋介石对卫立煌怀疑,卫立煌到东北九个半月,一直是派特务暗中监视,一举一动都有人向南京报告。此时蒋介石嫌特务汇报不及时,更直接打电报询问‘剿总的参谋长赵家骧:‘现在卫总司令在干什么事情?”赵家骧给蒋介石回电说:“总司令端坐总部,一言不发。”

没有证据显示,卫立煌要在最后时刻背叛蒋介石,这个曾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也没有出逃的计划。但是,当他听说防守沈阳的第五十三军有些军官不但正在策划起义,并且有扣留他的企图时,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出路了。严格地说,当时卫立煌已没有指挥部队的大权,蒋介石明令沈阳防御由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指挥。能够得到蒋介石的如此信任,并取代卫立煌而成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周福成受宠若惊。他下决心死守沈阳的重要心理依据是,他是第五十三军老资格的军长,而在防御沈阳的十四万国民党军中,只有第五十三军保持着完整的三个师,而二〇七师的两个旅、新一军暂编五十三师和东北“剿总”直属部队都已残缺不全,周福成认为他可以有效地掌握部队。

这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时刻。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已经包围沈阳,几乎每一个方向都发生了战斗,战斗的结局无一例外,或是国民党军蜂拥进城,或是一打便瞬间溃散。由长春南下的十二纵及各独立师,经过三百多公里的急行军,已插入铁岭与抚顺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辽沈战役卫立煌民国

更多文章

  • 辽沈战役国军是否有取胜的可能:错过了哪些机会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辽沈战役,民国战争

    辽沈战役国军错失哪些机会:林彪指挥共产党军队在东北黑土地上与国民党军队较量3年,相继歼灭国军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名将麾下108万兵力,解放东北全境,使得共产党手中有了一个资源雄厚的战略区和一支实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11月3日,中共中央电贺东北野战军:“热烈庆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

  • 被西方军校纳入教材的抗日战役:击毙四千多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战争,民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作品《蜀道难》之中,曾经对入川的线路之险进行了非常传神的描写,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被誉为“中国斯大林格勒”的要塞,成为阻击日军大举入侵四川的关键所在。它就是位于长江边上的石牌要塞。石牌要塞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南岸,地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

  • 中国抗倭战争由来已久 戚家军令倭国“闻风丧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抗日战争,民国,戚家军,明朝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经过我国军民不怕牺牲、不怕苦的精神,历时八年,粉碎了日本一举占领中国的妄想,解放了中国,赶走了日本主义侵略者!这又让小编想起了我们一代抗倭英雄戚继光

  • 江桥抗战:“土匪”马占山率部空腹苦战日军多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日战争,马占山,民国战争

    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一大支流上的嫩江大铁桥。此处是阻扼日军的要塞。舍此将无险可守。马占山遂率部在此积极

  • 一介书生的抗战: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大批精英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日战争,民国,抗战

    无论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文化外交史,还是电影史上,厉麟似都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外交家,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斐然成家的留日学者还是一位抗日斗士。抗战时期,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

  • 国民党新六军为何被四野全歼:廖耀湘负很大责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廖耀湘

    1945年,远征缅甸的新6军军长廖耀湘奉诏回国受降。临走前,廖专程看望了在缅甸野人山守护牺牲战友坟墓的伤兵们--新6军即将返国,但伤员们将留在缅甸。廖耀湘豪情满怀地对他的士兵们说:“弟兄们,胜利后我就回来接你们的!”然而,守坟的伤兵们望穿秋水,再也没有见不到他们的廖长官回来。

  • 甲午战争清政府如何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果及影响:甲午战争,日方称为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指的是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为甲午战争。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清朝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结果:被迫签订《马

  • 历史的误读:七七卢沟桥事变其实发生在七月八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

  • 解密刘伯承战场救人失掉右眼经过:护国战争先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伯承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和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1912年2月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分配到川军熊克武部担任司务长,由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从1913年至1927年春,他转战巴蜀10余载,5次绝境逢生,成为川中名将,并彻底与旧军队决裂,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实现了

  • 建国初哪位元帅甘愿长期住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帅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一头扎到大西北的建设中,他几乎天天在下面视察,忙得不亦乐乎。这天,他刚回到西安,便碰上两个干部为争一处房子打得不可开交。彭德怀面色铁青,把两个干部叫到面前,严厉地训斥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放着那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