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辽沈战役神秘的内蒙古骑兵师:阻击廖耀湘兵团

辽沈战役神秘的内蒙古骑兵师:阻击廖耀湘兵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4/1/9 6:46:44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活跃着一支以蒙古族为主,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汉各族士兵组成的内蒙古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于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争夺东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特别是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长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师(师长白音布鲁格、政委胡秉权),在辽沉战役中与东北野战军主力紧密配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骑兵第一师奉命阻击驰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

经过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沉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按照中央军委、泽东的决策,东北人民解放军抓住决战时机,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发起了辽沉战役这场大歼灭战。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沉阳外围新民之敌实行封锁、围困。

1948年3月中旬,骑兵第二师挺进到铁岭、法库、彰武一带,对沉阳之敌进行监视,随后参与围困新民、封锁沉阳,防止敌军突袭,打击敌人的骚扰和抢粮。8月8日,骑兵第二师(暂缺第二十四团)奉命撤回内蒙古右前旗葛根庙整训,将封锁沉阳、新民守敌的任务移交给骑兵第一师。第一师奉命进至法库、彰武、新民一带,配合辽北军区部队,对该地区之敌继续进行监视、封锁、围困,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战役前的休整、训练,及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和实行隐蔽地战略展开,起到了前卫、警戒作用。

9月,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骑兵第二师(包括第一师第三团)执行围困长春、堵击长春突围之敌的任务;第一师(缺第三团)接受第十纵队指挥,在辽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由沉阳、新民西进援锦之廖耀湘兵团。

辽沉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9月24日,骑兵第一师奉命连夜冒雨出发,渡柳河西进150余里,到达厉家车站附近,堵击企图西窜之新民敌军。监视数日,未发现驻新民之敌七十一军情况有重大变化。9月30日,第一师又转回绕阳河、大柳河之间地区,以白马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广阔纵深搜索。

10月5日,十纵根据东北野司命令,将骑兵第一师的阻击任务改在半拉门以南地区,沿绕阳河两岸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军渡河。10月12日,敌廖耀湘兵团主力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但在东北野战军节节阻击下,进展缓慢。此时,解放军攻锦主力已肃清锦州外围之敌。

10月13日,十纵根据敌情变化,调整兵力部署,命令骑兵第一师到半拉门接替十纵第三十师防地,保障主力侧翼安全。第一师在赴西孙家荒交接途中,遭敌机扫射、轰炸,人马略有伤亡。当第一师到达时,敌骑兵一部已乘隙侵入我八家子、车家屯、东王家岗子等阵地。第一师当即组织部队反击,将敌逐出。次日,第一师奉命将半拉门阵地交给辽南独立第二师,转移到绕阳河车站南三家子、民屯、四家子一线阵地,面对敌骑兵第三旅和第二旅进行防御。

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捷报传来,极大地鼓舞了骑兵部队全体指战员的胜利信心。当日,骑兵第一师接东北野司命令,迅速向台安前进,截击由锦州逃向台安之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等残敌。第一师当即组织部队行动,马不停蹄,彻夜疾进,于次日拂晓到达台安,并派出一部向盘山、沟帮子方向进行搜索。随之又接东北野司电告,范汉杰已被捕获,要第一师部队速返半拉门、西大李岗子一带执行原任务。

正当第一师进军台安之际,敌骑兵第三旅乘机侵入半拉门一带搜索骚扰。17日晚,第一师经一天急行军折返半拉门、西大李岗子,并出其不意捕获敌骑兵侦察人员数名。18日,第一师曾数次与敌小分队交战,最值得一提的是郭家窝铺战斗。这次战斗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灵活的威力,半小时左右即毙敌骑兵第五团团长戴云峰以下20余人,俘敌副团长刘发林以下30余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受到辽北军区司令员聂鹤亭、政委陶铸的通报嘉奖。

标签: 辽沈战役廖耀湘民国

更多文章

  • 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蒋介石为何不让卫立煌离开东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沈战役,卫立煌,民国

    辽沈战役:如果位于沈阳市区内的机场都已不能降落,说明沈阳已经处在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中。杜聿明立即想到两个问题:首先是卫立煌的安全。深陷沈阳的卫立煌从地面逃出来的希望几乎为零,如果听任他落入共产党军队之手,除了国民党军将颜面扫地之外,又如何对得起他本人?卫立煌与蒋介石一向不和,蒋介石不会像对待他亲近的将

  • 辽沈战役国军是否有取胜的可能:错过了哪些机会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辽沈战役,民国战争

    辽沈战役国军错失哪些机会:林彪指挥共产党军队在东北黑土地上与国民党军队较量3年,相继歼灭国军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名将麾下108万兵力,解放东北全境,使得共产党手中有了一个资源雄厚的战略区和一支实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11月3日,中共中央电贺东北野战军:“热烈庆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

  • 被西方军校纳入教材的抗日战役:击毙四千多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战争,民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作品《蜀道难》之中,曾经对入川的线路之险进行了非常传神的描写,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被誉为“中国斯大林格勒”的要塞,成为阻击日军大举入侵四川的关键所在。它就是位于长江边上的石牌要塞。石牌要塞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南岸,地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

  • 中国抗倭战争由来已久 戚家军令倭国“闻风丧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抗日战争,民国,戚家军,明朝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经过我国军民不怕牺牲、不怕苦的精神,历时八年,粉碎了日本一举占领中国的妄想,解放了中国,赶走了日本主义侵略者!这又让小编想起了我们一代抗倭英雄戚继光

  • 江桥抗战:“土匪”马占山率部空腹苦战日军多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日战争,马占山,民国战争

    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唯一的咽喉要道是松花江上游一大支流上的嫩江大铁桥。此处是阻扼日军的要塞。舍此将无险可守。马占山遂率部在此积极

  • 一介书生的抗战: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大批精英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日战争,民国,抗战

    无论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文化外交史,还是电影史上,厉麟似都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文化外交家,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斐然成家的留日学者还是一位抗日斗士。抗战时期,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

  • 国民党新六军为何被四野全歼:廖耀湘负很大责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沈战役,民国,廖耀湘

    1945年,远征缅甸的新6军军长廖耀湘奉诏回国受降。临走前,廖专程看望了在缅甸野人山守护牺牲战友坟墓的伤兵们--新6军即将返国,但伤员们将留在缅甸。廖耀湘豪情满怀地对他的士兵们说:“弟兄们,胜利后我就回来接你们的!”然而,守坟的伤兵们望穿秋水,再也没有见不到他们的廖长官回来。

  • 甲午战争清政府如何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果及影响:甲午战争,日方称为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指的是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为甲午战争。丰岛战役是战争爆发的标志。最终,清朝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结果:被迫签订《马

  • 历史的误读:七七卢沟桥事变其实发生在七月八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

  • 解密刘伯承战场救人失掉右眼经过:护国战争先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伯承

    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和人民解放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1912年2月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分配到川军熊克武部担任司务长,由此开始了戎马生涯。从1913年至1927年春,他转战巴蜀10余载,5次绝境逢生,成为川中名将,并彻底与旧军队决裂,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