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同样是背水一战,韩信成功,而刘邦失败,其中的关键在哪里?

同样是背水一战,韩信成功,而刘邦失败,其中的关键在哪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30 更新时间:2024/1/17 16:46:40

在中国战争历史上,有两场战争格外引人瞩目,不仅仅是因为这两场战争的主角分别是兵仙韩信和霸王项羽,更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传奇。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一当十,以号称“数万”的军队打败了赵国号称“二十万”的大军。而项羽更威猛,在彭城之战中以3万军击溃刘邦率领的号称56万联军,可以说是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以少胜多的奇迹。

但是,同样都是被逼到了水边,为什么韩信的军队就迸发出超人的战斗力,而刘邦的联军却那么容易就溃败呢?

▲井陉之战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以近千字的篇幅描述了井陉之战,可见他对这场战争精彩之肯定!要知道,有些人的列传字数,甚至还没有这场战争多。

文中交代:“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赵军陈馀在书中说:“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由此可见,双方军队的对比其实是非常悬殊的,远不止1:10。而且赵军大将李左车曾要求领兵3万出击,结果被拒绝,可见赵军虽号称20万,也至少应该有10万人。

井陉口是战略险地,易守难攻,而且赵军占据人数和粮草的优势。李左车是战国名将李牧的后代,他有非常敏锐的战略眼光,对战争形势分析的也非常透彻!他建议大军坚守,自己带3万人出去切断韩信的后路,如此一来,不出十日韩信就会断粮,到时候以逸待劳便可获胜。但是赵军主帅陈馀却不这么认为。陈馀是个儒将,而且儒的成分更多,说白了有些书生气,喜欢在战争中讲礼仪,有些像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因不愿用诡计而兵败)。

陈馀怕韩信后面有援兵,又觉得自己军队占绝对优势,且韩信大军刚到,人员疲惫不堪,所以没有听从李左车的建议,还头头是道地讲了一通兵法。

“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韩信侦察到赵军没有采用李左车的战术,大为惊喜,于是决定主动出击。他派两千人马带上汉军旗抄道去了赵军后方,然后自己率主力一万人在河边一字排开,引赵军出城。

井陉之战舞台剧

韩信的计谋是这样的:先让小部人马在河边扎营,然后自己率领主力假意撤退。赵军见汉军撤退必不放过,又见在河边扎营,肯定掉以轻心,必全军出击!到时候两千人杀入敌营,遍插汉军旗(有点草木皆兵的意思),然后大声呼喊。赵军惊慌之余肯定回撤,这时候自己带领全部人马来个回马枪,必能以巧取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后续的发展也正如韩信所料,赵军回撤的时候大乱,而井陉口又易守难攻,虽然汉军只有两千人,但赵军一时半会也回不了营。此时前后都是汉军的呼喊声,人马踩踏加上前后夹击,军队阵型大乱,军士四散逃亡,于是赵军大败,韩信轻而易举拿下了赵国。

▲彭城之战

彭城是古称,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是项羽称霸定都之地,算是他的老窝。

说起彭城之战,其实是由项羽的大屠杀引起的。因为项羽大肆屠杀齐国(今山东境内)百姓,导致齐国爆发全国性的反抗(佩服一下齐国,秦灭六国也是他们坚持到最后)。这样项羽不得不亲自带领大军去镇压,就导致了彭城空虚。于是刘邦趁机带领56万诸侯联军占领了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因为项羽主力在齐国,所以刘邦的联军很容易就拿下了彭城。拿下彭城后,刘邦的老毛病又犯了!彭城内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让他忘乎所以,他整日花天酒地,左拥右抱,完全忘了初入咸阳时的教训。

而此时,项羽却顺势出击,一日两易战场,左冲右杀,以破竹之势把联军本就不严密的防线撕的稀烂~沉浸在温柔乡中的汉军完全乱了阵脚,人马踩踏加被项羽骑兵冲击,一时死伤无数~甚至有十万人被楚军逼到了睢水里,把水流都截断了!

“项王向西进发,到达萧县,早晨攻击汉军,向东进发,到达彭城,中午,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溃退,相继逃入谷水、泗水,楚军杀死了十多万汉军士卒。汉军向南往山里逃跑,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上。汉军退却,为楚军所逼,拥挤在一起,多被杀伤,汉军十多万人落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如果不是已经熟知了历史,任何人都会觉得刘邦此次在劫难逃!但是刘邦又是怎么逃走的呢?如果鸿门宴刘邦捡回一命是有项伯这个“人和”的话,那彭城之战的逃脱就是“天时”了!《史记》中记载,刘邦被项羽军围住,马上就要阵亡。这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楚军被刮得东倒西歪乱了阵脚,刘邦趁机逃脱!

“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得多大的风才能把一支军队刮的乱了阵脚?如果真有这么大的风,为什么这风没有吹散刘邦的人?所以,这很有可能是司马迁为讨好汉武帝编造的“得道者天助”的故事。当然,我们就当是真的吧,总之刘邦是跑了。

但是刘邦虽然跑了,却让后世更加诟病,因为他逃跑途中,怕车重跑不快,多次丢下自己的两个孩子!后来还是夏侯婴几次把孩子抱上来,苦口劝说才一起逃走!当然,也有人分析是刘邦怕孩子跟着他有危险。也许吧,这个我们暂且搁下不说。总之,彭城之战,项羽霸气外露而“威震华夏”,刘邦则是灰头土脸狼狈逃窜~

▲同样是在河边,井陉之战和彭城之战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首先,是因为占据了“地利”因素。

韩信虽然一开始处在被动,但是他通过谋划,让两千人马迂回到了敌后方,又引诱敌军出击,从而让两千人抢占了“地利”,实现前后夹击以取胜。而项羽,虽丢了地盘,却也占有“地利”。因为彭城是项羽的老窝,他对彭城地形的了解是刘邦联军想象不到的。加之项羽骁勇,所以可以一天之内两易阵地,达到闪电战的效果。

其次,是战前准备,也算是“人和”。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做了战前总动员的,所以士兵无论是装备还是心理都已经有了准备。加之韩信这个主帅和他们共存亡,所以能以一当十顶住赵军的冲击。更重要的,他们知道在敌后方有自己的部队,心里有希望。希望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像现在革命军人的信仰一样,虽然看不见,但是威力无穷。

而刘邦的56万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因为是各诸侯临时拼凑的,配合上就不默契。而且,说不定还会发生不知敌友而相互攻击的情况!况且,他们已连续多日沉迷酒色,遭遇突然袭击,被冲散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项羽的骑兵太猛了。

项羽本身就有霸王色加持,从灭秦的时候各路诸侯军士都怕他,甚至见面都不敢抬头,走路都是跪着走!《史记》中描述“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而且,项羽率领的是精锐骑兵,骑兵的长处也发挥到了极致,指哪打哪,快如闪电!几万人的马队冲杀过来,没有不害怕的!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就知道了:非洲草原几万匹角马大迁徙,狮子都是躲得远远的!所以,项羽的士兵根本都不用出手,马队冲击加联军互相踩踏,就会死伤无数!

角马大迁徙

所以,为什么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欺负得这么惨?真不是刘邦太差劲,而是项羽太强大了!而且,即使当时让韩信领导这样一支人心四散的联军,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一个王者带着一群废铁,你让他怎么跟开挂的项羽玩?

更多文章

  • 战败被俘后,廖耀湘拒绝跟韩先楚握手,并说:要林彪来,再干一场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廖耀湘,韩先楚

    辽西会战成为了廖耀湘的收官之战,却也是他一生至痛。然而对于这场战役的失败,在他心里,他并不认为是自己仗打得不好,正如昔日西楚霸王一样,兵败垓下,喊出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也!”甚至在被俘后,廖耀湘拒绝跟四野大将韩先楚握手,并说到:让林彪来,再干一场。是的,廖耀湘输得并不服气。那到

  • 八省各十大名将,论功比美,第一实至名归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名将

    中国古代名将,由于历史原因,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八省。以下为各省出类拔萃之十大名将。(皇帝如刘裕、陈霸先、李世民,枭雄如项羽、曹操、冉闵,皆不在其中)一、陕西十大名将郭子仪白起、李靖、王翦、郭子仪、耿弇、马援、窦宪、韦孝宽、杨素、韩世忠。陕西名将,确实出类拔萃。白

  • 历代名将系列:南宋13位名将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名将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南宋自南渡一百多年间,秦桧、韩侘冑、史弥远、贾似道,先后专权,罕有济世治国之贤相。然而武将方面,岳飞、韩世忠、孟珙、虞允文名将间出,戡乱御侮,立功立事,比之强汉盛唐,不遑多让。13·刘光世刘光世是陕西延安志丹县人,金兵大举南下,与韩世忠共

  •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功劳不低于诸王却注定是个悲情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罗大纲,五虎上将,太平天国

    1855年9月,洪秀全刚洗完澡,洪娇宣便不声不响地进来了,天王看见她,热情地说:“妹子,好久没到宫里来了。”洪秀全对于他的这位妹妹非常的疼爱,看到他的妹妹好不容易来宫中一次,他的内心就笃定妹妹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洪宣娇也是看到哥哥以后,她的眼泪就一直不断的流下来。看到这样的

  • 意大利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决定了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也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意大利军队

    在反法西斯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中,德、日都以本国民众被洗脑后的狂热、服从、愚忠为基础,到处入侵征战拼杀,其残暴、兽性骇人听闻。直到法西斯大势已去,德国和日本还以举国之力铁了心的要战到底。而这时的意大利和德、日有所不同。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一个由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突然转向的投机分子,不可能有德军以卵击石的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国家复杂的国情。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马萨里克教授提出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欧洲国家的数量和国家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差异27个国家到70个国家。他还解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欧洲国家的博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8年4月10日,为了解决意大利人和亚得里亚海的斯拉夫人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罗马召开了会议,会议引起了人们对欧洲那些在非斯拉夫人统治下的斯拉夫人民族的关注。战争开始时,欧洲有三大斯拉夫民族:首先是俄罗斯人和小俄罗斯人,他们说的语言差别不大,就像约克郡方言和德文郡方言一样;第二是中央集团,包括波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当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所有的外国人都被迫在第一天的结束前,乘火车离开巴黎或法国。巴黎的墙上挂着时间表,记录着这些人可能离开城市的某些火车的时间。美国公民或英国臣民被允许留在法国,除非是在东部边境地区和某些堡垒附近,前提是他们向警察发表声明并获得特别许可。至于意大利的情况,罗马相当平静,正常的情况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疯狂的德国。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眼看自己的盟友要挨打,于8月1日向俄宣战,随后又于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军开始进攻比利时,英国当天对德国宣战。”德国在8月1日的答复是,如果英国置身事外,德国将尊重比利时的中立,这一要求立即遭到拒绝。8月2日,英国内阁同意,如果德国舰队试图攻击法国海岸,英国舰队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德三国之间的博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全世界人民意识到一场超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时,各国的外交人员开启了忙碌的时光。奥匈帝国一心想打仗的念想越来越强烈。萨珊诺夫先生的一再要求和明确声明,沙皇的谦恭电报,爱德华爵士的一再提议,圣朱利亚诺侯爵和波拉蒂的警告,以及我自己的迫切告诫,都是无济于事的。柏林仍然没有妥协塞尔维亚必须被屠杀,然后,在